你是孩子眼中的“謊話精”?家長怎樣才能言而有信

豆豆今年剛上幼兒園,習慣了家庭生活的他在幼兒園特別不適應。在幼兒園他吃飯要規定時間吃完,玩玩具要聽老師的安排,睡午覺不能想起床就起床。爸爸鼓勵他,如果他能在幼兒園好好表現一個月,爸爸一定在他生日的那天送一套大大的樂高積木。可是在豆豆生日前一天,爸爸正好出差了。到了晚上臨睡前他擔心地問媽媽:“媽媽,爸爸來得及給我帶積木嗎?”媽媽就說:“爸爸明天早上一定會回來的。”懷著忐忑的心情,豆豆終於睡著了。第二天早上,他睜開眼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擺在床頭的積木。原來爸爸為了遵守他的承諾,特地搭了夜機回家。

在孩子的心中,家長的承諾代表了很多東西。所謂“一諾千金”,家長的承諾到底有著哪些重要的地位?

你是孩子眼中的“謊話精”?家長怎樣才能言而有信

一、“一諾千金”有多重?

1、承諾代表了父母對自己的愛。

在孩子心裡,通常言而有信是愛的表現。因為他是愛著爸爸媽媽,所以願意和他們達成約定,而且自己認真完成約定。那麼父母也自然是因為愛自己,才需要實現他們所做的承諾。

2、承諾代表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誠信。

父母對孩子的每個承諾,都在孩子心中自帶一定的誠信值。如果每次都能實現,那麼孩子心中就會增加一塊誠信的基石。

你是孩子眼中的“謊話精”?家長怎樣才能言而有信

3、承諾代表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權威性。

父母的承諾既有獎勵也有懲罰。如果每次都兌現,那麼孩子就會知道和你做的每一個約定,父母都會不折不扣地實施。他們會明白父母的底線在哪裡,而不敢輕易去觸碰。所以,言而有信也是父母權威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見父母的“言而有信”在孩子心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父母如果運用得當,那麼既讓你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又幫助孩子樹立了守承諾、重誠信的好品格。

你是孩子眼中的“謊話精”?家長怎樣才能言而有信

二、“言而有信”對孩子的成長作用巨大

1、“言而有信”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重要道德品質。

一個信守承諾的人是一個有著高尚品質的人,會在生活學習中得到別人的信賴,而這一道德品質的培養,父母的以身作則就是最直接的途徑。父母做到“以身作則”其實也就是幫助孩子加強了對信守承諾的認識,培養了孩子的誠信品質。

2、“言而有信”可以讓孩子充滿對父母的信任感。

家長如果對孩子坦誠相待,能夠言而有信,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信任感,願意把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和父母進行分享。孩子對父母充沛的信任感是親子關係裡一切活動展開的基石。

你是孩子眼中的“謊話精”?家長怎樣才能言而有信

3、“言而有信”可以使孩子更有責任感。

承諾本身就是一種責任。當你答應別人要做到某件事後,你對這件事就產生了一定的責任。在孩子年幼的時候,父母引導他們把承諾和責任劃上等號,有助於他們理解到責任的重要性。日後他們做的、出每個承諾,都會自然地考慮到是否能夠完成,是否能夠好好做到。

4、“言而有信”可以幫助孩子明白約定的重要性。

很多父母喜歡和孩子做約定,可是無論約定完成好壞,父母容易陷入“已經這樣,就算了吧”的誤區。如果孩子完成約定,沒追著要獎勵,父母趁機就忽略了。如果孩子沒完成約定,滿地打滾兒哭一下,父母可能也就放棄了懲罰。久而久之,“約定”二字就失去了它的規則性。只有“言而有信”才能使“約定”落到實處。

“言而有信”在各個層面都反應出了它的重要性,那麼一個家長面對孩子始終是大大咧咧,對承諾敷衍了事,對孩子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呢?

你是孩子眼中的“謊話精”?家長怎樣才能言而有信

三、“言而無信”的不良影響

1、孩子對承諾期待過高。

有的父母“言而無信”是因為一開始就放任孩子提要求,結果導致孩子的期待過高。父母兌現承諾比較困難,因此乾脆就悄悄迴避。循環以往,沒有和孩子合理溝通承諾的兌現導致了孩子對父母的失望。

2、父母榜樣的坍塌。

在孩子的心中,父母是天然的榜樣,他們學習父母的一言一行,所以父母說出口的話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在一些事情上父母總是為了暫時利益哄騙孩子,而且最後沒有實現承諾那麼慢慢的在孩子心中,父母榜樣就坍塌了。要麼他們會對父母失望,要麼他們乾脆學父母的樣子,說一套做一套。

你是孩子眼中的“謊話精”?家長怎樣才能言而有信

3、失去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在父母一次次的拒絕中,孩子很容易對父母的誠信產生懷疑,甚至是失去對父母的信任,這種信任不止反應在日常生活中,還反應在孩子日後的學習生涯裡。尤其是學習中父母需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鼓勵強化時,孩子反而會認為父母不過是說說而已,進而對這種強化模式不再接受。

所以,“言而無信”的影響不只近在眼前,還深遠地影響著孩子的未來。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保持自己的誠信,既實現承諾,又不會讓這個實現過程特別困難呢?

你是孩子眼中的“謊話精”?家長怎樣才能言而有信

四、如何成為一個“言而有信”的父母

1、合理的目標設定。

和孩子達成約定的時候,千萬不能任由孩子漫天要價。父母可以和孩子交流溝通,他提出他的要求,你仔細權衡後,如果要求合理而且你能夠實現,就可以答應,如果實現起來有困難,而且要求和約定不匹配,那麼父母需要跟他做溝通。當然,一旦約定達成,那父母可就要有“契約精神”了,別孩子達到了目標父母卻言而無信。

2、設定備用方案。

在答應孩子要求的時候,可以向孩子提出,不是每一個約定都可能完美實現,我們可以給予幾個備選的承諾。這樣既讓孩子明白了世界上沒有百分百的可能,也讓孩子明白了父母的確是用心在兌現自己的每一個承諾。

你是孩子眼中的“謊話精”?家長怎樣才能言而有信

3、不要欺瞞和拖延。

當出現不可控的意外之時,父母應當及時地告訴孩子,並且要包容孩子失望的情緒,然後給予孩子充分解釋,告訴孩子無法兌現承諾的原因是什麼。可以向孩子提出,以後會以別的形式來補償。切忌當意外發生後,父母直接忽視掉對孩子的坦白,直接當承諾這件事沒有存在過。一般來說,向孩子坦誠實際困難後,大多數孩子還是能夠理解父母的。

4、幫助孩子完成他的承諾。

當孩子對他人有了承諾的時候,父母不妨對這件事重視起來。關注孩子的完成情況,當孩子遇見困難的時候,父母不妨施出援手。父母通過自己的以身作則,讓孩子明白到遵守承諾的重要性,在他們兌現之後,和他們一起分享誠信帶來的快樂。

你是孩子眼中的“謊話精”?家長怎樣才能言而有信

總的來說,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一個言而有信的家長不會培養出沒有誠信的孩子。家長首先認識到言而有信的重要程度,才能真正做到言而有信,才能真正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著孩子,幫助他們成為一個真正受人信賴的君子。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寶爸寶媽,你們平時有沒有做到言而有信呢?對於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嗎?歡迎下方留言評論哦。

————————

我是媽咪有方,一個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分享育兒知識,教子也可以很輕鬆。

媽咪育兒有良方,關注我瞭解育兒小知識,互動留言不要停,輕鬆帶娃不費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