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化農業生產,將會是怎樣一種場景?

包不靚


中國是農耕社會發展變遷過來的。我認為,無人化農業從兩個大角度去看。第一是地理環境。第二是國家的農業政策。還有就是傳統糧食作物和新型農業。

地理環境,全國適合大面積機械化耕種的地區,我國東北地區,華中平原,新疆。這幾個地區出產國內優質的水稻,小麥,棉花。這是傳統農耕觀念認為地形是決定大規模機械化無人化耕種的主要因素。

現在土地利用率小荒廢的多為丘陵地帶,第一不適合大規模機械化,第二使用人工代價大,第三國內的糧食價格是國家管控的。平原地帶適合大規模機械化種糧。丘陵地帶適合新型農業,蔬菜大棚,有機果蔬,水產養殖等…

政策農村現狀,開國到現在70年,開國的農一代現在已經古稀之年,種不動地了。農二代趕上改革開放大多進城打工。農三代基本是現在的85後90後。大多以成為城市的新型互聯網農民工。除了平原地區,丘陵地帶山區的農業目前基本仍處於停滯不前狀態。國家近幾年推行土地承包制,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利用。但是目前還是沒有帶動反鄉大潮。這是國家的產業佈局問題。拋開這個話題先不說。中國目前的農業發展水平在全球仍然是落後的,我指的是耕種模式和創新能力。

回到標題,我認為無人化農業我們國家條件是有的,但是現在主要是很多政策沒有完全放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有觀點的同仁可以一起討論。


官官SS


完全無人化估計還要一段時間,就拿現在的新疆種棉花來說吧,機械化程度已經相當高了,二三個人就能輕鬆打理三四百畝地,現在播種都是無人駕駛精量播種機,一片二三百畝的棉田,一天的功夫就能全部播種完,這個在過去是無法想象的,現在新疆的棉花地除了在打頂的時候,沒法進行機器作業,

需要一點人工外,從播種,施肥,灌溉到採摘基本上都不需要過多人工了,一到二個人就足夠管理幾百畝棉田了,新疆的棉花種植再過十年很可能就會實現完全的無人化作業,要像澳棉美棉看齊,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新疆的棉花產業也能實現從量到質的飛躍,一二個人管理上千畝棉花地將成為很平常的事!





西域暖陽


目前的一些無人化生產並非做到完全無人化,之前很多工序,去澆水,施肥,病害監控都可以通過一些設備完成,但設備的操作還是需要人的。


奔跑的蝸牛


這個怎麼說呢?我感覺還是要因地而定。平原地段可能會實現。在我們貴州山區恐怕還是不可以的!有些山區還是刀耕火種年代!


大眾雲升


機械化,智能化,科技化,網絡化,人性化,綠色化,健康化


秀忠秀


在我國是落後的技術,看看美國德國他們的無人化農業比我們早早走在前面。


玉峰陡峭陽上爬


幾個鄉鎮的農田連成片,統一進行現代機械化作業,從下種、施肥、除草、澆水,收割等各個環節,在控制檯就可操縱機械進行。


鄉民小田


將會顆粒無收!


手機用戶61285011598


工廠化機器化智能化


中荷無土栽培管家


我國無人化管理有待推廣,早日實實現全自動無人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