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微課堂(九十三)

长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课堂(九十三)

傳中

統華

文優

化秀

长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课堂(九十三)

穿越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創新之路

兩宋文化的淡雅品格

走出大唐,穿越僅有53年曆史的五代十國,進入兩宋,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則是另一番文化景觀。如果說大唐是一種開放、外傾、色調熱烈的文化,那麼兩宋則是封閉、內傾、色調淡雅的文化。

宋文化最重要的標誌是理學的構建

理學不僅將綱常倫理確定為萬事萬物之所以然和所以然。亦及“天理”,而且高度強調人們對“天理”的自覺意識,為了指明自覺認識“天理”的途徑,朱熹稱《論語》、《孟子》和《禮記》中的兩篇文章《大學》、《中庸》合刊稱為“四書”,並親自做《四書集註》。《四書》中的《大學》提出的人生哲學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八個步驟環環相扣,其中以“修身”為中心。

兩宋文學代表宋詞

在兩宋的各種文化樣式中,能與大唐相比肩的是宋詞。雖然唐詩的高峰就在身後,但宋代的詞壇上仍然崛起了一批詩詞巨匠。如果排名的話,第一名是蘇東坡,第二名是辛棄疾,第三名是陸游,第四名是李清照。蘇東坡和辛棄疾開創了豪放的詞風,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滾滾流”,足以雄視千古。陸游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給內心跳動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建構了一個完美的造型。李清照的一首首小詞,則把東方女性在晚風細雨中的高雅憔悴寫到了極致,而且已成為中國詩詞中的一種特殊格調,無人能敵。

长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课堂(九十三)长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课堂(九十三)

宋朝的市民文化

宋代經濟繁榮,出現了許多繁盛的大都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便反映了當時繁盛都市生活的一個側面。在熙攘喧囂、風波叢生、節奏逼人的都市生活中,人們已無心追求理學的精深、宋詞的典雅宋畫的情,而是醇心於情調熱烈能夠滿足感官享受的市民文化,當時市民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瓦舍勾欄的表演或演出。瓦舍是在大都市裡形成的固定的遊藝場所,欄則是每個舍中分劃出多個專供演出的圈子眾多勾欄上演令人眼花繚亂的文藝節目,如雜劇、雜技、講史、說書、皮影、傀儡、舞旋、花鼓、舞刀等。瓦舍中士庶鹹集,老少畢至,熱門非凡。

內容來源:《中國傳統文化二十講》 胡維革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

长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课堂(九十三)

音頻製作 | 杏仁傳媒工作室

圖文製作 | 姜惠斌

校對 | 楊旭

指導老師 | 劉納

出品 | 杏仁傳媒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