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權力場》藍玉案結束了朱元璋的理想國

明初是朱元璋一個人的舞臺,沒人能夠影響到他。在整頓完了文官隊伍之後,洪武皇帝又把矛頭對準武官,藍玉是一個切入點。

藍玉在開國功臣中算不上是有影響的人物。他本是常遇春的內弟。藍玉第一次走上帝國的舞臺是洪武十四年征討雲南的戰爭。藍玉走上人生的頂峰是洪武二十一年的一仗。這一仗明軍一直打到貝加爾湖,徹底打垮了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此後,蒙古高原再次進入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前的混亂狀態,各部為了汗位而相互仇殺。

洪武二十一年的這一仗也是繼洪武五年徐達、李文忠北征蒙古失利後對蒙古的決定性一仗。這一仗又給朱元璋培養了一個像李善長那樣的棘手人物—藍玉。

洪武二十一年這一仗後,藍玉變得越發嬌縱。他在軍中安插私人、畜養家奴、侵佔田畝。這些都觸動了朱元璋的神經。如果說胡惟庸案是對不法文官的清洗,那麼藍玉案則是對不法武官的清洗。從洪武三年李善長告病起,朱元璋就已經開始醞釀對文官的整治。而洪武二十年朱元璋頒佈《大誥武臣》,實際上就是醞釀對武官的整治。當你搞清楚《大誥武臣》的背景就知道了。

洪武朝軍中已經開始出現很多弊端。軍官冒領軍餉、侵佔軍田、虐待士兵,導致軍士逃亡。朱元璋頒佈的《大誥武臣》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雖然《大誥武臣》頒佈了,但並沒有制止住軍中的違規行為。朱元璋開始醞釀採取其他的辦法來懲處軍中的違規行為。

藍玉事件不過是洪武整治軍隊的一個藉口。《大誥武臣》中列舉的軍隊犯罪案件皆是觸目驚心、令人髮指。無論有沒有藍玉,洪武朝對軍隊的整治都會發生。只是藍玉的嬌縱使得整治集中在一點而爆發。

整個藍黨一案,被殺、被流放、被關押、被刑處的一共是15000人。洪武二十六年四月份案發,當時捉拿的是1000人。短短5個月涉案人數就達15000。當然了,這其中大部分是家族人員被牽連。那麼,這可以說明一個問題,跟胡惟庸一案相比,錦衣衛辦案效率大大提高。錦衣衛辦案效率為什麼會大大提高?這裡有兩點原因:一是錦衣衛在數年前已經開始對有關人員進行監控;二是定罪的隨意性,也就是罪名大都是羅織的,不像胡惟庸一案還要消耗大量時間尋找罪證。朱元璋為了證明藍玉一黨確實有罪,還親自編了一本《逆臣錄》,但這本《逆臣錄》漏洞百出。

錦衣衛的辦事效率引起了朱元璋的恐慌。跟胡惟庸一案相比,整個帝國無人敢吱聲,更是引起了朱元璋的恐懼。錦衣衛辦案的波及面早已超出了朱元璋所圈定的範圍。朱元璋意識到這種瘋狂行為必須停止。因此,洪武皇帝中止了藍黨一案的調查。大部分在押人員被釋放。經辦此案的錦衣衛人員也被朱元璋處理。

“藍玉案”基本上結束了朱元璋那個純粹的理想。錦衣衛們的辦案風格和官員們的諾諾唯唯,讓朱元璋有了改變治國方略的想法。所以他對後繼人表達了寬刑法的思想。無論朱元璋殺了多少人,處罰了多少文臣武將,這些都是徒勞的。它既不能使帝國變好,也不能使帝國變壞。

《大明權力場》藍玉案結束了朱元璋的理想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