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权力场》蓝玉案结束了朱元璋的理想国

明初是朱元璋一个人的舞台,没人能够影响到他。在整顿完了文官队伍之后,洪武皇帝又把矛头对准武官,蓝玉是一个切入点。

蓝玉在开国功臣中算不上是有影响的人物。他本是常遇春的内弟。蓝玉第一次走上帝国的舞台是洪武十四年征讨云南的战争。蓝玉走上人生的顶峰是洪武二十一年的一仗。这一仗明军一直打到贝加尔湖,彻底打垮了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此后,蒙古高原再次进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前的混乱状态,各部为了汗位而相互仇杀。

洪武二十一年的这一仗也是继洪武五年徐达、李文忠北征蒙古失利后对蒙古的决定性一仗。这一仗又给朱元璋培养了一个像李善长那样的棘手人物—蓝玉。

洪武二十一年这一仗后,蓝玉变得越发娇纵。他在军中安插私人、畜养家奴、侵占田亩。这些都触动了朱元璋的神经。如果说胡惟庸案是对不法文官的清洗,那么蓝玉案则是对不法武官的清洗。从洪武三年李善长告病起,朱元璋就已经开始酝酿对文官的整治。而洪武二十年朱元璋颁布《大诰武臣》,实际上就是酝酿对武官的整治。当你搞清楚《大诰武臣》的背景就知道了。

洪武朝军中已经开始出现很多弊端。军官冒领军饷、侵占军田、虐待士兵,导致军士逃亡。朱元璋颁布的《大诰武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虽然《大诰武臣》颁布了,但并没有制止住军中的违规行为。朱元璋开始酝酿采取其他的办法来惩处军中的违规行为。

蓝玉事件不过是洪武整治军队的一个借口。《大诰武臣》中列举的军队犯罪案件皆是触目惊心、令人发指。无论有没有蓝玉,洪武朝对军队的整治都会发生。只是蓝玉的娇纵使得整治集中在一点而爆发。

整个蓝党一案,被杀、被流放、被关押、被刑处的一共是15000人。洪武二十六年四月份案发,当时捉拿的是1000人。短短5个月涉案人数就达15000。当然了,这其中大部分是家族人员被牵连。那么,这可以说明一个问题,跟胡惟庸一案相比,锦衣卫办案效率大大提高。锦衣卫办案效率为什么会大大提高?这里有两点原因:一是锦衣卫在数年前已经开始对有关人员进行监控;二是定罪的随意性,也就是罪名大都是罗织的,不像胡惟庸一案还要消耗大量时间寻找罪证。朱元璋为了证明蓝玉一党确实有罪,还亲自编了一本《逆臣录》,但这本《逆臣录》漏洞百出。

锦衣卫的办事效率引起了朱元璋的恐慌。跟胡惟庸一案相比,整个帝国无人敢吱声,更是引起了朱元璋的恐惧。锦衣卫办案的波及面早已超出了朱元璋所圈定的范围。朱元璋意识到这种疯狂行为必须停止。因此,洪武皇帝中止了蓝党一案的调查。大部分在押人员被释放。经办此案的锦衣卫人员也被朱元璋处理。

“蓝玉案”基本上结束了朱元璋那个纯粹的理想。锦衣卫们的办案风格和官员们的诺诺唯唯,让朱元璋有了改变治国方略的想法。所以他对后继人表达了宽刑法的思想。无论朱元璋杀了多少人,处罚了多少文臣武将,这些都是徒劳的。它既不能使帝国变好,也不能使帝国变坏。

《大明权力场》蓝玉案结束了朱元璋的理想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