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的畫像怎麼大部分都是穿紅色的袍服?為什麼不是黃色的?

歷史一書生


是的,在宋朝列代皇帝的畫像中,除了宋太祖、宋太宗這哥倆,其他的都是紅袍。而且不僅僅是宋朝,其他朝代的皇帝也有不少穿紅袍的畫像。

唐太宗:朕也喜歡紅衣服喔

這是因為紅色在中國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正色、貴色,可以辟邪,古代貴族們喜歡用紅色作自己的衣裳。但到了春秋時期,貴族們喜歡用紫色作為自己的衣裳,孔子覺得紫是雜色,這是以邪代正,所以表示自己很討厭這種行為:惡紫之奪朱也。

明成祖:紅色喜慶

所以中國古代皇帝,穿的最多的顏色是紅色,而不是黃色。在隋朝後,皇帝才開始穿黃袍,於宋朝發展成熟,全盛於元明清之時。但唐宋明的帝王還是會穿紅袍,準確的說,黃色和紅色都是皇帝常用色。

漢昭帝,也是著紅色袍服

《宋史輿服志.三》講述得很清楚:“唐因隋制,天子常服赤黃、淺黃袍衫……宋因之,有赭黃、淡黃袍衫……紅衫袍,常朝則服之。……後殿早講,皇帝服帽子,紅袍。”說明上朝和學習(早講)的時候,宋朝皇帝都著紅袍,也就難怪畫像中多是紅袍了。

除此之外,代表莊重、威嚴的黑色也是皇帝常用色。

南陳宣帝是黑黨

隋煬帝

宋太祖:沒想到吧,我不僅僅有黃袍,還有黑袍


海軍史研究會員


古代朝代輪轉基本遵循鄒衍的五德終始說,古代崇尚君權神授,所以天命這一名分非常重要,改朝換代後必定要根據五行相剋的原理選擇相應的王朝命格。即遵循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這種輪迴。以此類推,秦朝水德,漢朝土德改為火德,晉朝金德,隋朝火德,唐朝土德,宋朝火德,後來元朝金德,明朝火德,清朝水德。宋以後,淡化了五德的說法。

講一下為什麼那麼多朝代是火德?這是漢文化裡面的人本思想。唐 劉禹錫 《武陵觀火》詩:“火德資生人,庸可一日無?”明 茅元儀 《火藥賦》:“五材並用,火德最靈,秉熒惑之精氣,酌朱雀之權衡。”雖然皇權天授,作為人始終在和大自然和天地作鬥爭有勇氣,有智慧才能生存,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積極的一面。炎帝、燧人、祝融等是司火之神,是戰國以後才被創造出來的人格化火神。這些人都是跟天地自然作鬥爭,找到方法而生存的人,在神仙人格化的時候代表火神。

後世為什麼很多朝代說自己是水德,因為水克火,是反對前朝的一種口號,比如清反明。後來為什麼淡化水德說法,因為得天下以後要治理老百姓,需要百姓有戰勝困難和自然災害的智慧和勇氣,所以又開始遵紅色,也就是火德。所以,歷代說自己是水德的後面不是愛好紅色的瓷器,就是佩戴紫色或紅色的飾品來補充和強調這一點。引導百姓積極,有勇氣,有智謀,靈活的對待困難和自然災害。





吳抒文


宋朝皇帝身穿紅色袍服,選擇紅色主要源於五行承運之說。

我們看古代朝廷都稱自己奉天承運,那奉的是上天,承的是什麼運,承的是五行始終之運。五德終始說是中國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所主張的歷史觀念,與天下的空間觀念構成中國文化重要成分。“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種德性。“終始”指“五德”的週而復始的循環運轉。鄒衍常常以這個學說來為歷史變遷、皇朝興衰作解釋。後來,皇朝的最高統治者常常自稱“奉天承運皇帝”,當中所謂“承運”就是意味著五德終始說的“德”運。

對歷史有研究的人應該都注意過,古代皇帝並不是都穿明黃色的龍袍,還有黑色等一些顏色的也是源字五行承運之說。

五行因有其對應的顏色,在後來變換成了皇帝服飾的顏色。我看秦朝皇帝大多穿黑袍,是因為秦朝為水德,水尚黑,故而皇帝穿黑色龍袍。漢為土德,土克水所以取代秦朝,而土對應的顏色是黃色,所以龍袍是明黃色的。而後來的電視劇不管演哪個朝代都用黃色,這是不瞭解歷史的原因。你問到宋為什麼穿紅,很簡單,因為宋為火德,火對應紅色。

五行承運學說是一套很具有欺騙性的學說,它既能讓君權天授這種理論成立,又能解決改朝換代的理論根據。所以中國曆代王朝都奉此說為圭臬。


青衫史談


宋朝的五行是火德,尚紅色。相當於咋們現在的幸運色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