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996,劉強東和馬雲的評論出奇一致,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

不談報酬的996(早9晚9每週6天工作)就是在耍流氓。

關於996,劉強東和馬雲的評論出奇一致,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

1998年劉強東投入1.2萬元在中關村租櫃檯創業,相信他在加班加點,之後創辦京東,通過8116(早8晚11每週6天工作)的拼搏,直至今天560億的資產,目前馬雲資產2000億。如果有這樣的回報,996一點問題都沒有,資產少3個零大家也願意。

關於996,劉強東和馬雲的評論出奇一致,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

首先,對996的抱怨是程序員提出來的,不是老闆,老闆創業可以996,甚至8116,還可以全天候,因為他們是在為自己幹,老闆成功了的回報那可是大大的,不是工資可以相比,再苦再累也沒有抱怨的理由。

關於996,劉強東和馬雲的評論出奇一致,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

而員工不一樣,每天工作12小時的碼農,每週6天工作日,得到的回報比老闆少得多。

看過露天電影的人都知道,如果有人站起來看電影,那麼幾乎所有的人都要站起來看,不僅站起來,還要踮起腳跟才能看得見,所以需要規定大家必須坐下看電影,勞動法就是這種規則,保證看電影的秩序,讓大家比較舒服地看電影。第一個996的公司可能工資比較高,但是在踮腳效應的作用下,所有公司都實行996了,那麼工資就拉平了,而那些不實行996的反而降低了原有的工資水平。

有人說,老闆收益大,風險也大,操心多,而為什麼大家都想當老闆,那是因為一旦成功,千萬倍的回報在誘惑著他們,一切都是值得的。無利不起早,相信老闆們若沒有看到誘人的前景,也不可能傻傻地付出。

所以,千萬不要用老闆的思維去揣測員工的想法,位置不同,目標不同,想法一定不同。

關於996,劉強東和馬雲的評論出奇一致,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

老闆之所以能把這些話說出口,無外乎兩個原因:一是目前的勞動力市場是買方市場,出賣勞動力的多,購買勞動力的少,你不幹自有人幹,你不想996,自然有人願意996,甚至997,沒辦法,狼多肉少,所以老闆硬氣,他們可以輕鬆地用價值觀綁架員工,說他們不接受996那就是沒有奮鬥精神,只能坐吃看等,成為被淘汰的一群。另一個原因是中國目前還處於爬升期,全社會需要奮鬥精神,而歐美已經進入爬升後的平臺期,用歐美國家作比較,顯然不明白兩者在社會輿論方面的根本差別,這也是老闆如此評論996和他們倍感自豪的原因。

劉強東的情商就不說了,號稱情商極高的馬雲出此言論,再一次證明越是名人,越要謹言慎行的道理,這一次馬雲顯然只是站在老闆的角度去評價員工的言論,難免偏頗。好在馬雲意識到自己的失誤,及時做了修正。

關於996,劉強東和馬雲的評論出奇一致,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

這種居高臨下的價值觀綁架,不僅僅發生在私企,實際上很多國企,雖然沒有民營企業分配機制去鼓勵996的手段,卻在用情懷、奉獻去忽悠員工,他們的確應該學學勞動法,規範一下自己的行為了。

在勞動力的買方市場,就如馬雲說的一樣,“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沒有機會。今天中國BAT這些公司能夠996,我認為是我們這些人修來的福報。”的確,以目前的就業環境,能進入BAT已經相當不錯,薪酬也是業界領先的,按理說應該知足了,這就是老闆們要表達的意思,也是事實。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996的提出起碼起到了發聲的作用。而勞資雙方的博弈一直存在,不發聲,不爭取,只能維持現狀,而老闆們和領導們還自我感覺良好,面對一群智力明顯不比自己低的員工,還可以順利地用價值觀、情懷、奉獻去綁架勞動力,達到自己的目的。

《996之歌》

885,7、8萬

996,可以30萬

8116啊,560億

全天候,2000億

不是每個人

都能做老大

不是每個人

都想做老大

沒人想進icu啊

如果每一個996都能30萬

如果每一個8116都可以560億

有誰不想搏一下

誰不想名利雙收

誰不想道貌岸然

誰不想一呼百應

誰不想人生巔峰

沒人想進icu

我們是碼農

我們知道概率

不是每個8116都能560億

除了努力工作以外的因素為零

沒人能夠成功

(適合慢搖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