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懲戒權”迴歸,讓教育迴歸。《老師•好》

各位下午好!

近幾日,于謙老師的一部《老師•好》燃爆了朋友圈。

讓“懲戒權”迴歸,讓教育迴歸。《老師•好》

很多朋友藉此回憶童年,回想過往,想起了上學時期的種種,滿滿的都是樂趣和笑聲,這其中對於老師的回憶,佔據了絕大部分。尤其是老師的體罰手段和強度,每每被我們所懷念和稱讚,為了我們老師們也是煞費苦心吶。

讓“懲戒權”迴歸,讓教育迴歸。《老師•好》

體罰用現在流行的話講叫做“懲戒權”,這個權利自古至今就一直是老師的一大法寶。體罰分為兩種,一種叫”文罰”,從”語言刺激“到“站立“到“遵著”到“馬步”等等;第二種叫做“武罰”,從“戒尺”到“拳腳”再到“棍棒”。每次同學聚會的時候,這都是必不可少的話題,在歡笑之餘,也不免引起了我們對於現在“懲戒權”的討論。

讓“懲戒權”迴歸,讓教育迴歸。《老師•好》

不可否認,當時老師很嚴格要求我們,他會沒收我們的武俠書,讓背不過書的同學罰站,讓打瞌睡的同學吃一教鞭,也會對不完成作業屢教不改的同學加以拳腳。但是老師同樣會將我們的任何一個疑點都講解清楚,帶領我們跑越野賽。可以說老師嚴格要求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習慣,從而也影響了我們的命運。

讓“懲戒權”迴歸,讓教育迴歸。《老師•好》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現在,隨著未成年人權利保護意識的提升,被誤認為體罰的懲戒逐漸遠離校園。加上某些家長對於孩子的國度關注和溺愛,絕大部分的老師想管卻已經不敢管了,甚至有的教師對於學生不聞不問,學生怎麼樣跟他們毫不相干。中國教育報》的調查顯示,當學生違反校規、校紀時,只有26%左右的老師表示會對這樣的行為實施懲戒。

讓“懲戒權”迴歸,讓教育迴歸。《老師•好》

教不嚴,師之惰。但是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如果老師失去了懲戒這個有力工具,他們的說教就會變的很蒼白無力,懲戒是老師絕對不能失去的東西,它也是老師的一部分權利和職責。而且懲戒是教育活動的自身要求和必要組成部分,是維護學校紀律和秩序,實現學生受教育權利的重要保障。

讓“懲戒權”迴歸,讓教育迴歸。《老師•好》

所以,當家長們放下自己的巴掌的時候,咱不能要求老師把他的有力工具放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魚是在海的範圍內遨遊,鳥是在天空的範圍內飛翔,同樣學生也是在學校裡,當然要遵守學校的規範和老師的教導。學生要對校規和老師有敬畏之心的,而懲戒權是敬畏之心的實物體現,就比如之前的學生害怕老師的戒尺和教鞭是一個道理,心存教鞭才能心存畏懼感。

讓“懲戒權”迴歸,讓教育迴歸。《老師•好》

我希望把教育還給學校,把懲戒權還給老師,讓教育迴歸到本來應該有的狀態。教育,教書育人。好的教育要做到教書和育人緊密結合在一起,讓敬畏感迴歸學校,讓懲戒權迴歸老師,讓傳道授業解惑真正實施。

我希望讓我們的孩子受到這樣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