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自有黃金屋,財報裡自有黃金挖

書中自有黃金屋,財報裡自有黃金挖

巴菲特是宣傳看財報最出名的投資大家之一,他尤其推薦看年報,而且不能只看一家公司一年的年報,要看好幾年的年報,甚至還要把競爭對手的年報也看了。

財報國內外大同小異,有的投資者可能會比較盲目地抱著找問題或者找與事實不符的方向去看年報。如果不是非常熟悉某一行業,你這麼做的時候可能根本看不到任何問題,而且即使耐著性子看完了一整篇也最終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內容。

那麼如何正確地去看財報呢?

首先,你需要有一點創造性思維

什麼?為什麼看個財務報表還要有點創造性思維?因為報表是死的。我們往往是帶著一個目的去看財報的,然而我們不能期待問題能直接在財報裡找到答案,因為這是不現實的。如果一個公司有問題或者有潛藏的投資機會,他們的會計是不會把這些東西暴露出來讓你看見的。

1、舉個例子:

A股遊戲完美世界曾經在美股上市的時候遭遇了金融危機和網絡遊戲的低迷期。那個時候雖然遊戲行業依然比較賺錢,但是市場對於遊戲公司的估值並不高,是按照電影公司一樣來評價遊戲公司的,遊戲不成功就收入差,不穩定不好估值,乾脆給低估值。

書中自有黃金屋,財報裡自有黃金挖

完美世界股價最低的時候只剩大約每股8美元左右。如果你去看當時的財報,當然它顯得很便宜,可是你找不到最重要的“黃金”鑰匙能證明它真的便宜到“不得不買”的地步。

完美世界的財報裡,有一項固定資產是它在北京當年買的大樓。這在會計看來是不能按照北京當時的低價給予相同的估值的,只能按照買價打折舊的估算顯示在財報裡。

但如果你稍微用點常識,你就會發現這樣的估價當然不合理,因為北京的地價和完美世界買大樓的時候相比早已增值數倍。(現在更是不得了的一筆固定資產)

當時也有一小部分投資人發現了這個小“秘密”,他們發現如果把真實的大樓價格折成股價,每股價值就已經接近8美金一股。基於對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的預期,以及北京土地資源的稀缺性判斷,我們能預估這筆資產的增值空間依舊很大。

這麼一說,當時買完美世界基本上業務就是白送的,我們付出的價格就是買了他一棟大樓的錢。如果是放在一級市場,這麼划算的買賣誰不願意要?

果不其然,後來完美世界以每股22美元左右的價格私有化了公司,實際上這個價格也是個大便宜,老總池宇峰確實是個資本高手,也算是抄了自己的底。

在這個例子裡,我們要明白一點:財報本身也許不能夠提供足夠的信息,但它可以提供你足夠的靈感去尋找有價值的信息。

2、再舉一個例子

Deckers Group是UGG品牌的母公司,它最有名的產品就是那雙經典的羊皮靴子。UGG絕大部分的產品都是使用的澳大利亞羊皮,尤其在早期,公司還沒有需求去擴大羊皮供應的時候,澳大利亞就是UGG的重要供應國之一。

這給UGG埋下了一個問題:澳大利亞是一個容易遭受自然災害的國家,尤其是洪水那幾年開始常態化。洪水不但會沖走羊只,最重要的是會毀壞草場,間接地減少了羊群。

然而這真的就發生了,因為接連的洪水災害,UGG的供應鏈出現了問題,再加上市場擔心消費者喜新厭舊,於是Deckers開始猛跌。

羊是一個有趣的商品。正常來說,我們用常識去思考,羊肉價格高的時候,養羊的農民就會更可能殺羊換錢,羊肉價格低的時候,捋羊毛是一個更合理的選擇。

財報裡可是不會寫羊肉和羊毛的價格關係,但你可以看到才財報裡提及了羊皮價格高漲對利潤造成了衝擊。洪水過後,羊毛價格需求暴漲,但羊肉價格暴跌。羊肉價格是15年新高,顯然這個價格會隨著公司開始尋找別處生產羊皮以及正常的均值迴歸而下滑。

不就之後Deckers就開始尋找替代羊皮來減少自然風險。洪水也沒有不斷來襲,即使常態化,農民也開始採取更多的預防措施減小洪水的影響。

書中自有黃金屋,財報裡自有黃金挖

顯然這些措施接下來奏效了,Deckers從谷底走了出來,股價翻了四倍,超過了100美元一股。(DECK現在大概是150美元一股)

除了創造性思維,你還需要一點靈感

芒格曾說他讀了50年的巴倫週刊才找到一家公司,這是他積累了50年才決定做的一次決定。如果你想比芒格抓住更多機會,而不是抓一次大機會,你需要更多的靈感,這並不容易但可以做到。

首先你可以抄襲, ,或者你需要隨時切換到投資者思維,看到投資機會的一些細節裡去。

舉個例子:電商在中國發展迅速,然而有一樣東西電商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拋棄的:物流。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去投資物流,然而我想說的是你應該投資紙盒生產公司,也就是大型的紙張公司。

為什麼?因為這個東西短期來看是無法被任何其他方式所替代的,快遞用紙盒包裹依然是最低廉最保險的首選。

你再看看紙張生產的公司,絕大部分都是排汙嚴重的企業。我們當然不喜歡汙染型企業了,所以國家要監管,要取締非法的汙染型企業。

書中自有黃金屋,財報裡自有黃金挖

大公司有辦法投資環保技術,降低環保風險,繼續生產,吃掉那些被取締企業的份額。這也就造成了造紙公司越來越大,未來就剩幾家公司瓜分市場。

當國內市場飽和以後,就好像當年日本大公司吃掉了國內份額之後擴張到全球,中國的製造型企業也要走同樣的老路。但由於地緣政治關係,中國的公司大多數往非洲和東南亞跑了。這並不是壞事,非洲和東南亞有著相對更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和人口數量。

這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先看大的環境邏輯,尋找投資靈感,然後我們再細細去看財報。知道了怎麼看財報以後不要著急去看財報,先看看從哪個角度,帶著什麼目的去看財報,不然看一份幾百頁的財報是很浪費時間的一件事情。

有時候我們更多地其實是在看外部資料,然後來回找支撐材料。

比如我們看了一個新聞,新聞有關於投資,我們可能發現化工廠爆炸案之後有投資變化,我們就需要到財報裡去尋找支撐我們觀點的材料。如果我們在財報裡看到了某些變化,我們就需要在外部找材料支撐我們的觀點。

最後,反覆不斷地看財報,利用你的能力圈,不斷尋找支撐你觀點的外部材料

練習是最好的成長方式之一,你需要多看財報,並把這個事兒變成你的愛好之一。這當然不容易啦,但是賺錢為什麼應該變得容易呢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