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概況

天河區位於廣州市老城區東部,2000年轄區範圍:東到玉樹尖峰嶺、吉山獅山、前進深涌一帶,與黃埔區相連;南到珠江,與海珠區隔江相望;西從廣州大道、楊箕、先烈東路、永福路,沿廣深鐵路方向達登峰,與越秀區相接;北到筲箕窩,與白雲區相接,區境地理座標是東經113°15′55″~113°26′30″,北緯23°6′0″~23°14′45″。區徑東西極限長18.75公里,南北極限長15.75公里。總面積147.7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約68平方公里,是建設中的廣州市新城市中心區。

氣候

轄區位於北迴歸線以南,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宜人。

一、氣溫

1991年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天河區的氣溫也在變暖。90年代比80年代上升0.1~0.2℃。2000年6月6日,天河區最高氣溫為36.6℃,為50年來同期的最高氣溫。

二、雨量

1991年以來,年平均降雨量減少。建國初至60年代為1800~1900毫米,70年代至80年代為1600~1800毫米;1991~2000年為1781.8毫米。

土地資源

1991~2000年,天河區由於迅速城市化,耕地平均以每年1000多畝的速度銳減。從24907畝減至11291畝,減少了13616畝,減少54.66%。2000年除東北部外,靠近廣州市老城區的地方已無耕地。

至2000年,天河區尚有地形坡度大於25度難於利用的低山丘陵土地42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轄區東北部。

植物資源

2000年,天河區的山林面積按所有權屬鎮村部分約有3.7萬畝,加上省市單位的林地,共計約有5萬多畝。主要分佈在北部、西北、東北和中部低山丘陵區。由天然林和人工林組成,包括用材林、防護林、特種林、經濟林、竹林、疏林、灌木林等。轄區內自然植被主要有季風常綠闊葉林、針葉林、灌草叢等群落,共有馬尾松、杉、檸檬桉、細葉桉、臺灣相思、毛竹、苦楝、芒箕等30多個科、50多個屬、100多個種。1991年後,由於城市化,森林覆蓋面積從1990年的26.2%減到2000年的23%。

1991~2000年,天河區重視建設村鎮公園。植物覆蓋面積逐步增加。2000年,天河區建成區面積7230公頃,綠地面積2007公頃,綠地率達27.76%,人均公共綠地20.92平方米。

水資源

天河區地表水資源有沙河涌、獵德湧、員村湧、潭村湧、程界湧、棠下湧、車陂湧、深涌等8條主要河涌,總長69.43公里。另外還有近20條支湧、小湧,共長16公里。此外,天河區位於珠江北岸,有江岸線11公里;有耙齒瀝水庫、龍洞水庫、新塘水庫和麓湖、天河公園中心湖等。

1991年以來,因城市建設,河涌和水庫面積不斷縮小。天河區地下主要集中在區東北部。其中1991年前已開發的有珠村礦泉水、龍眼洞礦泉水、鳳凰山礦泉水。珠村礦泉水水源位於東圃鎮珠村東北約0.5公里。1998年6月,通過國家部級鑑定為含鋅礦泉水,水量為144-207立方米/天。龍眼洞礦泉水水源位於沙河鎮龍眼洞村洞旗峰南坡山腰,水量為82-156立方米/天,水溫22.5℃。1991年5月,洞旗峰礦泉水廠投資100萬元開發生產“洞旗峰牌”礦泉水。鳳凰山礦泉水源位於沙河鎮漁沙坦鄉以北鳳凰山。1990年,建有鳳凰山礦泉水廠,生產“鳳凰山牌”礦泉水。以上三處水源至2000年仍在生產礦泉水。1997年起,柯木塱村長壽村地下純淨水得到大量開發。1996年11月,發現從龍眼洞到太和帽峰山一帶約200平方公里的地下有大量水源,水質為偏硅型,低鈉、低礦化度,口感好,日開採量可達9099立方米。此外,從天河北路到瘦狗嶺一帶地下有溫泉水源,水溫達36℃,有豐富的偏硅酸、氟、鐵等微量元素,有一定的醫療作用。至2000年,尚未開發的還有位於沙河禺東西路軍體院一帶的礦泉水源。

此外,珠村、吉山、新塘、漁沙坦一帶丘陵臺地還有一些百年井泉。

礦物資源

1、高嶺土:俗稱瓷土,白色,質軟有滑感,具有吸水、可塑、耐火等特徵,是重要的陶瓷原料和耐火材料。高嶺土分佈在瘦狗嶺西南面,60年代起建有廣州建築陶瓷廠。

2、鉍、鎢:分佈於龍眼洞南社水衝嶺、白虎窿、深窿、大窩、崩崗等處。1956年國家在此開辦有色金屬礦物採礦場,開採礦石。60年代初關閉。

3、鋁:分佈於馬坑園村東側,表土層一米以下的土壤是一種黑白混合泥,因其含鋁量高達23~38%,被稱為鋁質泥。儲量不詳。1972年開採,加工成泥粉,出售給車陂水廠和郊區鋁廠,至1986年數量已超過15000噸。水廠用於沉澱水中的雜質;鋁廠則用於製造硫酸鋁。1986年因開採成本過高而停產。

4、河沙:1991年前,尚有沙河涌等河涌上游的河沙可採用為建築材料。後來由於環境汙染,河水變濁,可利用的河沙逐漸減少。至2000年已無河沙可採。

5、岩石:岩石資源以花崗石為主,主要分佈在北部的岑村火爐山和龍眼洞的洞旗峰一帶。早在建國初的1951年,火爐山就有東昇石礦場開始採石。至1991年,火爐山下有市東昇石礦場、凌塘、新塘等石材場,洞旗峰下主要有市派安石礦場和龍眼洞石場,還有元崗、長湴等石材場,大小共44個石場。1993年11月,廣東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廣州天河龍洞派安採石場正式投產,採區面積13萬平方米,總投資0.98億港元,年產量100萬立方米。1995年後,為保護生態環境,各石場陸續關閉。2000年派安採石場被廣州市政府關閉。至2000年,尚餘鳳凰山、背坪、新世界等21個石場。

地下木材資源

長湴村往東至新塘、玉樹村一帶有地下林木。長湴,古時是沼澤地,因泥湴過膝得名。地下六七米深處有古河道和林木。60年代長湴村不少村民都曾從地下挖出過大樹,其中一棵樹幹直徑40多釐米。同時,在玉樹村採掘深至2.5米時,也發現泥層中尚有大批未腐透的喬木。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天河區常住人口為1432431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102978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02644人,增長39.10 %,年平均增長率為3.36%,分別比全省、全市的年均增長率快1.46和0.88個百分點,與上一個十年(1990-2000年)的9.94%相比,增速放緩6.58個百分點。

天河區佔廣州市常住人口的比重由五普時的11.16%上升至11.28%,總量在全市排第四,位於白雲、番禺、海珠之後。天河區作為全市的中心城區,隨著CBD建設及產業退二進三的推進,人口規模得到有效控制。[9]

天河區本地居民主要說粵語,說客家語的客家人主要分佈在鳳凰街道沙河街道等地[10]。

珠江公園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概況

珠江公園

顧名思義,珠江公園是因臨近珠江和天河區珠江新城而得名,是廣州市實施“三年一中變”的成果之一,於2001年竣工正式對外開放。2001年10月1日至2002年3月17日在這裡及以西67公頃的地段上舉辦了中國第四屆園林博覽會而使珠江公園聲名鵲起。園內還保存著園博會參展的一些景點。

華南理工大學校門

華南理工大學校門[21]位於石牌五山路斜坡處,建於民國24年(1935年)。

校門為-座高大的石砌牌樓,五山路穿牌樓而過。牌樓灰白色,分五門。中門寬8米,兩側各兩門,依次寬5米、4米,均深6.75米。牌樓由12根花崗.石方柱組成。中門石柱稍高,約10米,由7塊邊長0.95的花崗石砌成。各柱頭為花蕾狀,左右橫伸華表和石鼓。柱下也有石獅和石鼓。中門石柱並有獅頭含環浮雕,柱內側有一鑲嵌大理石,上刻國立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前身)奠基於民國24年1935年)及校長鄒魯和諸董事姓名。現牌樓正中書“為人民服務”,原來書“國立中山大學”。

馮如紀念碑

馮如墜機處紀念碑在天河區沙河花生寮。中國始創飛行大家馮如在美國研製飛機成功後,為“壯國體,挽利權”,回國創辦航空事業,於1912年8月25日在廣州燕塘表演飛行,不幸失事犧牲。當時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曾令行廣東軍政府都督在馮如墜機犧牲處立碑紀念。由於袁世凱帝制自為,孫中山發動討袁戰爭失敗等影響,迄未動工興建,直到1988年,才由廣州市沙河文博學會建造“馮如墜機處”紀念碑一座,正面鑲嵌一刻有“中國始創飛行大家馮如於一九一二年八月廿五日在燕塘表演飛行不幸墜機於此殞命葬於黃花崗,沙河文博會立”四十七字的雲石。

劉氏家廟

劉氏家廟位於廣州大道北路東側,沙河大街大洲地2號,為清末愛國將領劉永福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主持建造,佔地面積1170平方米。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越南維新會曾以劉氏家廟作為會址,開展驅逐法國侵略者,光復越南的革命活動。抗日戰爭時期,該廟曾遭破壞。民國37年(1948年)改作市75小學。建國後50年代初期,改作沙河小學及其附設幼兒園、初中班。1963年後改作市五金交電倉庫。1989年,市政府公佈其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華南植物園

華南植物園建於1956年,總面積約4500畝,是全國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它與世界上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植物園、樹木園有學術和種子交流業務。園內引種國內外植物約5000種,成為熱帶、亞熱帶經濟植物引種馴化、推廣應用以及珍稀瀕危植物遷地保存的科研基地。這裡眾多的植物,與白雲山一起,成為廣州市“市肺”的兩片“肺葉”。

華南植物園從1980年起向公眾開放,1986年被廣州市評為“羊城新八景”之一,譽名“龍洞琪林”。1995年被有關機構評為“中華之最”——全國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該園每年客流量為40萬人次。

天河公園

天河公園位於黃埔大道北側,面積75公頃,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公園最初為廣州政府林場(又名石牌林場),始建於1928年,1933年為紀念孫中山易名為中山公園。廣州解放後,從1950年8月至1953年底,政府對公園進行了大面積綠化造林,並將公園劃分為中山林場和中山果園場,1957年改名為森林公園,1960年易名為東郊公園。民族英雄鄧世昌墓就在園中。

公園內有喬木、灌木、花草、棕櫚、竹子等100餘種植物。此外,公園還建有各種遊樂項目和大型燒烤活動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