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概況

長清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的傾斜地勢,由東南向西北依次是山區、丘陵、山前平原和黃河窪區,有“八山一窪一平原”之稱。區內土質主要為棕壤土、褐土和沙風土。長清區地處泰山隆起邊緣。境內河流較多,主要有黃河、南北大沙河水系,還有玉符河、清水溝等河流。

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概況

氣候

長清區地處中緯度地帶,由於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溫13.8℃,無霜期178天。最高月均溫27.2℃(7月),最低月均溫-3.2℃(1月),年日照時數1870.9小時。

長清區冬季長達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兩個月。加之三面環山的地形,令水汽和熱空氣迴流聚集不宜擴散,多於一般北方城市的夏季降水,年平均降水量623.1毫米。

礦藏資源

長清區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有金、銅、鉛、鐵、磷、煤、花崗石、木魚石、玉石等,東部山區“三砂五石”(青砂、紅砂、黃砂和花崗石、木魚石、大理石、石英石、鉀長石)量大品優,其中花崗石有24個品種,儲量在200億立方米以上,素有“建材之鄉”之美稱,具有保健功能的稀有木魚石、墨玉工藝品深受中外客商的青睞,西部儲有3億噸優質煤炭。森林覆蓋率較高,林木覆蓋率高達30%以上。

物產資源

境內糧、油、菜、瓜、果、肉、禽、蛋、奶、魚等農副產品種類齊全,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穀子、甘薯,主要畜禽產品有豬、牛、羊雞,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元蔥、甘藍、無核葡萄、中華壽桃、泰山白梨、玉杏、核桃、板栗、柿子等。

水資源

該區黃河縱貫南北,南、北大沙河橫亙東西,北有玉符河,南有清水溝。境內水資源異常豐沛,平均水資源總量2.97714億立方米,可利用量為1.78627億立方米。長清良好的自然環境使得境內的水資源品質很好,在濟南市環保局公佈各縣(市)區水環境質量考核結果連續排名第一,成為濟南市重要水源地。

2017年,年末全區常住人口 59.03萬人;戶籍總人口56.34萬人,人口出生率14.99‰,人口死亡率10.65‰,自然增長率4.34‰。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2.33%,比上年提高0.66個百分點。

長清區境,春秋戰國時屬齊國。秦代,於境內盧邑設盧縣,屬濟北郡。西漢時為泰山郡盧縣、茌縣和平原郡祝阿縣地。三國魏時為兗州濟北國盧縣、泰山郡山茌縣和青州濟南國祝阿縣地。

西晉時區境屬濟北國盧縣,縣經東北部屬青州濟南郡祝阿縣地,東部為兗州泰山郡山茌縣地。東晉時為太原縣地。南朝宋時區境屬濟北郡;北朝魏時為齊州東太原縣、盧縣和山茌縣地。585年,廢太原縣於升城置長清鎮。594年,以長清鎮置長清縣。至此始有長清縣名,縣以境內齊長城和清水命名。此時長清縣屬濟北郡,縣境東北部為歷城縣和祝阿縣地。

唐代,長清縣初屬河南道濟州。643年,廢濟州,長清屬河南道齊州。北宋時以路轄府, 長清屬京東東路齊州濟南府。縣內界首鎮屬京東西路鄆州。996年,長清縣城由升城遷至刺榆店、即今日長清老城區。金代,長清屬山東東路濟南府。縣廣裡鎮屬山東西路東平府。元代,長清屬中書省泰安州。明代,長清屬山東省濟南府。

1428年。屬山東布政使司濟南府。1724年,長清屬泰安州。1734年,復屬濟南府。 明代洪武年間,縣內居民多元末土著,行政區劃設置裡甲。永樂年間,徙直隸、川陝等地居民來長清縣定居後,行政區劃實行倉裡制。[4]

清代沿襲明制,至道光年間,全縣劃為4倉44裡,轄1018個村莊。民國成立後,1921年劃全縣為10個區71裡,轄912個村莊。民國20年(1931年)取消裡制,舊區名稱改為第一至第十區,區內村莊劃分為鄉鎮閭鄰,共有31鎮、184鄉、3618閭、17377鄰。民國23年(1934年),全縣劃為10個區、184個鄉、31個鎮。1939年6月,成立長清縣抗日民主政府後,轄12個區。

1941年,為適應抗日戰爭的需要,劃長清為峰山、長清兩縣。黃河以東的峰山縣,劃為峰山第一至第八區,耀南區(1940年6月成立,1941年12月撤消)和第十區。抗日戰爭勝利後,於1946年改峰山縣為長清縣,改長清縣為河西縣,長清縣的區域範圍與原峰山縣相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清縣劃為11個區、94個鄉。1950年,長清、河西兩縣合併統稱長清縣,全縣劃為17個區,黃河以東劃為第一至第八區和第十七區9個區;黃河以西劃為第九至第十六區8個區。1952年11月,並17個區為15個區。1956年,將長清縣所屬黃河以西1個區,劃歸齊河縣,全縣改為1個鎮、11個區、94個鄉。1957年調整為1個鎮52個鄉。

1958年,將全縣改劃為18個鄉鎮。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取消鄉鎮成立人民公社,全縣設10個人民公社。1959年2月,張夏、崮山兩公社合併為張夏公社,全縣設9個公社。1959年10月,撤消長清縣,原孝裡公社劃屬平陰縣,雙泉、馬山、五峰公社劃屬平陰縣,其餘各公社劃入歷城縣。1961年5月,恢復長清縣建制。1962年,五峰、馬山兩公社合併為馬山公社,全縣共設8個公社。1976年8月,恢復崮山公社和五峰公社,全縣共設10個公社。

1982年2月,將全縣劃為1個鎮9個人民公社。1984年2月,撤消人民公社,全縣劃為9個區、1個區級鎮、31個鄉、5個鄉級鎮、610個村民委員會、743個自然村。1985年,區劃調整時,設立武家莊鄉,全縣劃為7個鎮、4個鄉,共有611個行政村。

1995年4月,撤消馬山鄉、五峰山鄉,同時設立馬山鎮、五峰山鎮,全縣共轄9鎮、2鄉、613個行政村。

2001年6月26日,撤消長清縣,設立濟南市長清區,轄長清、平安店、歸德、孝裡、馬山、五峰山、萬德、張夏、崮山9鎮和雙泉、武家莊2鄉、613個行政村。

2003年11月,撤消長清、平安店、崮山、五峰山四鎮,同時成立文昌、平安、崮山、五峰四個街道辦事處。2005年12月,萬德鎮、武家莊鄉合併為萬德鎮。

2008年,長清區下轄4個街道:文昌街街道、崮雲湖街道、平安街道、五峰山街道,6個鎮:歸德鎮、孝裡鎮、萬德鎮、張夏鎮、馬山鎮、雙泉鎮。

2016年10月,撤消歸德、萬德、張夏三鎮,同時成立歸德街道、萬德街道、張夏街道三個個街道辦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