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加快人工智能佈局 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可期

賦予實體經濟權力已成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新使命。在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智能製造已成為“風口”的聚集地,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勢頭尤為強勁。建築機器人,服務機器人,農業機器人......一些公司正在加速整個機器人產業鏈,以通過技術創新創造新的競爭優勢,使“中國製造”更進一步。

人工智能作為新興產業的重要力量,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力爭到2020年實現一系列人工智能標誌性產品的重大突破,在幾個關鍵領域形成國際競爭優勢,進一步深化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企業應加快人工智能佈局 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可期


智能製造再成風口,產業機器人勢頭強勁

據瞭解,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表示將組織新一輪技術改造升級項目,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先進適用綠色工藝、技術、裝備改造傳統產業,促進傳統產業安全、綠色、集聚、高效發展。

在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過程中,智能製造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在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的過程中,中國將致力於推動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加強產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加快製造業的建設。創建工業互聯網平臺,擴展“智能+”,實現製造業轉型升級。

業內人士認為,智能製造和機器人已成為製造強國的關鍵,並已成為國際競爭的制高點之一。事實上,一些外國巨頭已經開始部署。例如,三菱電機推出了AI技術品牌“Maisart”,以充分利用AI在生產準備,生產,質量管理等流程中實現智能化製造。此外,三菱電機還與國資委機械工業儀表綜合技術與經濟研究所合作,建立了“智能製造應用前沿信息技術聯合實驗室”。未來,它將構建智能製造領域的開放平臺,加強與中國企業建設智能工廠的合作。

在巨大的市場空間下,中國企業也在增加投資。例如,TCL公司董事長李東在生日前表示,TCL是一家以製造業為基礎的科技產業集團,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投資800億元用於半導體顯示、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智能製造領域。


“機器人革命”時代已經來臨,在此背景下,“中國製造”如何加速邁向“中國創造”?

打造全產業鏈生態圈,建築機器人等成亮點

中國電子學會指出,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主要集聚區為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京津冀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六大區域。其中,珠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具有較強的發展基礎,以深圳、廣州、佛山、東莞為代表的產業集群在創新力和影響力方面居國內領先水平。值得一提的是,粵港澳大灣區正在成為機器人產業落地發展的重要核心地。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推動製造業智能化發展,以機器人及其關鍵零部件、高速高精加工裝備和智能成套裝備為重點,大力發展智能製造裝備和產品,培育一批具有系統集成能力、智能裝備開發能力和關鍵部件研發生產能力的智能製造骨幹企業。

行業間協同發力,儘早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業內人士認為,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製造是國內製造業和服務業決定的轉型方向。然而,在製造業中,業內大多數機器人智能製造解決方案並不受歡迎。要加強各方的合作,突破研發的弊端,儘快實現工業機器人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首先,創新引領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撐能力的提升。對此,今年要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持力度,強化原始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

不容忽視的是,業內人士也表示,實現產業機器人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仍需時日。

以建築機器人為例,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對人工智能和建築機器人深度融合的引導和支持。加強建築機器人基礎性課題研發的引導,促進產學研用的結合,逐步實現建築工地施工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建築行業協會和高校等相關機構則需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定。

目前,各種機器人尚未應用於全社會大型企業的原因主要是成本。如果每個機器人的成本可以降低到3萬到4萬元,很多企業都可以負擔這筆費用。機器人的市場前景也將更加廣闊。

機器人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投入和橫向合作已成為搶佔行業制高點的重要舉措。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機器人行業分散,競爭力弱。機器人核心組件的本地化是無法避免的。要通過兼併和收購來提升核心競爭力,整合產業鏈,形成集聚效應。事實上,目前,這已成為越來越多致力於“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共識和推動力。

——智能製造產業互聯網聯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