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大四找工作是參加校園招聘,還是自己找工作?

蔣南亞


其實對於大四應屆畢業生來說,參加校招是進入名企最好的機會,因為社會招聘普遍想要選拔有相關經驗的候選人,因此選擇合適的招聘渠道對於大四學生來說非常重要。

招聘渠道是組織招聘行為的輔助之一,企業通過招聘渠道來取得人才,從而對企業進行新年血液或者高端管理人員的補充,對於提升企業自身競爭力和完善規模化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總的來說,招聘一般分為社招和校招兩大類。


1、校招

校招,即校園招聘。校園招聘也一般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企業自主選擇學校,在校內進行宣講擴大其企業影響力,發佈其招聘信息,來促進在校應屆生的簡歷投遞幾率。在這種形勢下,企業有單獨的場地來進行宣傳,較為正規,但是由於企業本身定位和招聘崗位的侷限性,可能只能吸引一部分有意向或者專業定位較有針對性的應屆生。

第二種,學校邀請或企業申請,在校內舉辦大型的各企業招聘會,類似人才招聘市場的模式。在這類招聘會上,往往學生在投遞簡歷的過程中選擇海投的模式,企業也無法具體宣傳具體,只能依靠本身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來吸引應屆生的注意。


在時間點上,校園招聘大致在春天和秋天進行,即春招和秋招。


秋招是校招的一個大頭所在,秋招的規模和質量都要比春招來得高。一方面是因為秋招在9-11月份左右進行,在這個時候的應屆生有工作意向的正在處於各種找工作狀態,而有考研或考博意向的會進行觀望和預演。因此,而且這個時候大多數的高端人才還沒有被簽約和預定,因此企業質量也會更高,也會用較好的待遇來吸引求職者的注意。而春招,大多數都是作為秋招未招滿的延續,在學生角度而言,下半年的應屆生會在春招的時候稍作了解和考察,以便於對招聘流程更為了解。

由於校招基本上面向於從高校剛剛畢業的畢業生,所以工作經驗什麼的都是浮雲。從簡歷上能夠表現出的除了各種校園經歷外,也只有各種實習經歷能夠展現一定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了。企業每年對於應屆生的招聘名額會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秋招的候選人,一個是內部實習利用的人員,這個比例有可能是5:5,但也有可能是4:6、2:8這樣,所以對於在校生來說實習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正規的暑期實習,通過一段時間持續地實習,一定程度上模擬了就業後的相關生活及工作場景,另一方面也對職場和這類公司整體的運作有了些許瞭解。在求職過程中,豐滿的實習經歷,可以比他人有更大的機會留在自己想要發展的工作平臺。如果有幸進入了高端企業進行實習,那麼之後在就職過程中就能把這類經歷作為一個金字招牌來為自己打call。


一些正規的大型企業,其實習的通道開放地格外早。第一是因為在紛紛雜雜的簡歷中HR要進行初步的篩選和調查,之後再進行筆試面試的環節,這一系列的過程都需要時間去做支撐(你想想一個大企業哪有功夫每天去幹招實習生這事兒)。第二也是企業有對申請者的意向的一個時間考量。從投遞到篩選到最終的錄用,這一段漫長的時間需要時間也需要毅力去堅持。現在很多類似的情況:終面完成,恭喜被錄用,但是臨時反悔,決定另擇高就。這種情況下會對資源造成浪費,也會為企業帶來一定程度的損失。早進行篩選和錄取,可以為突發狀況留下緩衝時間。從實習的含金量情況看,同等條件下,暑期實習>寒假實習>日常實習。

麥肯錫的暑期實習已經開啟通道。Associate Intern

高盛


2、社招

人才市場。人才市場大多由政府牽頭,為了促進就業以及在外學子的迴流,給予企業和求職者一定的優惠條件,有現場招聘的形式,也有進行人才登記進入數據庫統一管理。現場招聘往往會吸引大量的求職者,但是由於無門檻限制,求職者的質量也是參差不齊,甚至簡歷的真假性短時間內無法判斷,充斥過多無用信息。雖然質不能保證,但是量還是可以有的。相反,人才數據庫的籌建,是地區為了保證人才不外流的一種手段,其信息的真實性可以有保障。但是,畢竟大神在少數,沒被發現的大神更是少數,邀請的難度也會根據相關條件的限制蹭蹭蹭爆炸性增長。


人才機構。這一類的機構公司我們俗稱為獵頭。獵頭涉及的人才業務很廣泛,下至簡單的工作介紹,上至高端管理或研究人才的挖掘。企業通過獵頭來進行招聘,在某種程度上能夠節約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為在獵頭一方已經做了相關的資料篩選和匹配度測試。相應的代價就是,企業與求職者都需要支出給獵頭服務的勞務報酬。


媒體平臺。媒體平臺的相關訊息可以說是除了企業內部外對外公佈的第一手資料,傳統在報紙上登報招聘,現如今各大公司企業都紛紛利用網絡媒體或者新媒體平臺。歸納一下,小型或微型公司的聚集地主要在各大招聘網站,而中型、大型企業都選擇自己的媒體平臺,如同微信公眾號、官網等等。媒體平臺的信息服務一大特點就是高效和受眾面廣,網絡的極速傳播可以使訊息飛快傳遞到世界的各個地方。當然,鳥大了什麼林子都有,信息的準確性和無用信息的混雜對於HR來說也是一個重大的考驗。


3、企業內推。

內推這個東東目前在中國企業中其實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曾經有一種很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就是“頂班“,通俗點來將就是子承父業。演員王凱曾經就頂了他父親在新華書店的班。目前的企業內推制度,就是通過內部員工的推薦,繞過一系列的前期複雜各環節,直接進行個面這種後期部分。是一種新穎且高效的招聘制度。內部員工可以通過內推來獲得一定的福利,企業也因此可以獲得相應的人才,求職者得到了心儀的工作。因此,內推是一個一舉三得的招聘渠道。當然,這種好事不是常有的,內推的名額非常有限,能否取得內部員工的注意並且樂意幫忙,那就需要看求職者自個兒的交際溝通能力了。溫馨提示:內推涵蓋社招和校招兩方面,雖然可以免去很多環節,但是必要的考核還是會有。


4、內部招聘。

內部招聘相比內部推薦而言,內部招聘是在已有的員工中,選拔優秀員工進入另外崗位部門或者上一層面。就是傳說中的升職加薪。

對於招聘者而言,招聘渠道的廣泛能夠從各個層面去發掘潛在的員工,對於求職者而言,現在越來越多的選擇空間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選擇少的時候,孤注一擲;選擇多的時候,卻越發迷茫不知所從。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需要把握好自身定位,確定規劃最合適的路徑和渠道。莫好高騖遠,也不要妄自菲薄,抓住機遇,面對挑戰。


更多最新求職就業資訊

請持續關注PeTalent頭條號,最熱求職信息持續更新ing~


PreTalent璞睿求職


職場潘多拉觀點:不論是校園招聘,還是自己找工作,能讓自己有未來的就是好招式!

我這樣分解這個問題:我們不論以何種方式去嘗試找工作,最終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找到自己中意的工作,既然是這樣,何必還在乎採用什麼方式呢?如果能把找到好工作的概率提升,豈不是更好嗎?

下面我詳細介紹幾乎涵蓋所有可能的三種方式,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

1、充分把握校招機會,懂得主動出擊。

優點:安全,有保障

缺點:有一定侷限性

學校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就業,通常會和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一方需要人才、一方提供人才,這樣就有了學生、企業、學校三贏的局面,同時,各方都會為保障學生利益達成一致,這是最安全的求職方式。注意,如果有老師可以作為你的推薦人,你求職成功的概率加倍!

但這種求職方式有侷限性。招聘公司和學校的(王牌)專業契合度比較高,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讀到比較好的專業,來招聘的公司大概率與你不對口。

這種情況下,解決方案是:去儘可能多的學校去參加校招,尤其是主打專業和你所學專業契合的學校,信息收集很重要哦!

2、互聯網時代,得信息者得天下。

優點:海量信息,任君挑選

缺點:魚目混雜,良莠不齊

除了學校,還有一種方式可以建立畢業生與企業的溝通平臺,那就是網絡招聘平臺。51Job、智聯招聘、領英、拉勾網等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異軍突起。網上的企業有無數種,關鍵是看你如何去篩選和精揀了。

這裡說明一點:你的求職方向和網站的調性也有很大關係,比如你是往互聯網方向求職,那拉勾網絕對是你最好的選擇,這裡幾乎雲集了所有好的互聯網公司,好資源應有盡有。

但我必須著重強調的是,務必去正規網站,務必去找靠得住的公司,前幾天網上爆出的傳銷悲劇觸目驚心,我們有必要做好安全防範工作。

3、利用好人脈,結果導向有時候也很重要。

優點:更容易找到工作

缺點:心裡有負擔

在我們找工作的過程中,如果有人脈可以幫我們達成更好的效果,一定要毫不猶豫的去“麻煩”,殊不知好人脈都是麻煩出來的!

如果是父母幫你找關係:這份人情確實得還,但反過來互相幫助、一來一往不就是在保持著更密切的聯繫嗎?肯在這種時候幫忙的一般都是關係比較好,很樂意幫你的人。

如果是你的關係:現在招聘有一種叫內推的方式,有自己員工信用做背書,內部推薦又是多方共贏的局面:推薦你的人有獎金、你則可以直接走綠色通道、企業也有信用背書。你一旦通過這種方式面試成功,你會慢慢發現一條職場真理:好的關係,就是互相成就!

好了,說了這麼多,其實所有的這些方式都只是多給自己尋求一個機會而已,最關鍵的當然還是靠自己的準備和能力了!祝你好運!

歡迎關注職場潘多拉,更多精彩職場乾貨期待與你分享!


職場潘多拉


對於三本及專科的學生,除非學校之前在你學的專業上安排的就業很好之外,建議不要參加,可以自己找工作。

原因

1、很多三本和專科學生理論不強,技能也不是很好。很多學校為了自身的利益,會請來一些與專業,甚至與平時學習的內容完全不相關的工作進行校園招聘。

2、校園招聘企業一般和校方有合作,給的工資比較低。因為招聘企業肯定給了學校好處,資本家自然要從我們大學生身上討回。

3、校園招聘大學生處於被動的情況,因為剛開始並不是很瞭解所來的企業。只能到招聘現場瞭解。所以使大學生了解時間有限。

一本二本學校則不同。不過也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謝謝!


攝影淼淼


大四找工作是參加校園招聘,還是自己找工作?我個人認為這個不衝突,你既可以參加校園招聘,也可以自己在網上找工作,也可以找親戚朋友介紹工作。關鍵是你現在已經進入迷茫期,明顯當時沒有好好學習,那已經有這個覺察了過後,你打算怎樣做呢?如何才能找到一個你自己心儀的工作?

既然迷茫我個人認為在找工資之前先解決迷茫的問題,就不要後悔了,因為這個世界沒有後悔藥,自己當初做了選擇就應該承擔後果,那這時候最重要的是如何快速走出迷茫區?

我個人建議你找專業的生涯規劃師或者教練,通過他們專業的能力幫助你聚焦你當前的目標。或者結合自己的現狀,想想你可以找什麼樣的工作,什麼樣的企業可以錄用你。為了做好工作你需要做些什麼?其實大學四年學什麼並不重要,學過什麼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從現在開始你打算怎麼去做?

我們現在有很多人,他離開大學後所從事的工作,根本與他大學所學的東西沒有任何的關係,那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大學過後,他就是從零開始做起,相信你也可以做到。

所以從現在開始,你好儘快的走出迷茫區,聚焦你未來的目標,然後調整自己,現在開始學習還不晚,預祝你早日走出迷茫區找到想要的工作。

希望今天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更多的問題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是培訓師楊景雲,有問題可以通過我的頭條號聯繫我。


培訓師楊景雲


建議找工作吧

轉眼間又到了2017的校園招聘了,不禁想起了去年此時的我們。從去年十月一回來,也就是從萬科的招聘會開始,我們幾個開始了我們的找工作之旅。為了能都找到好工作,我們幾個組成了找工作小團隊,資源共享,互幫互助,相互鼓勵,結果還不錯,一個和平區公路局選調生,一個一直自主創業做了老闆,一個恆大地產,一個天津市水務局,兩個華夏幸福基業,一箇中建三局我是富力地產。 最想說的一句話是:沒有應屆生找工作經歷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找工作的兩個月太鍛鍊人了,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都不斷嘗試,不斷修正自己,最後都取得了一個相對滿意的結果。 多半年過去了,自己也一直在思考在沉澱,對於應屆生找工作也有了一定的心得體會。雖然工作很忙,還是寫出來供下一屆的學弟學妹們參考,希望大家可以少走彎路。

一、 我們究竟想找一個什麼樣的工作?

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因為他定位了我們的今後一個跳躍的平臺。比如一個人在一個行業排名第十的公司,那麼他今後差不多在10名以後的公司是隨便跳的。如果他一開始在一個排名100的公司,他很難一下子就跳到排名前幾名的公司。平臺不一樣,成長的程度也不一樣。 如果讓我在一個高薪、一般水平的公司和一個一般薪資水平但公司很牛逼這兩個中間選,我選擇後者。舉個例子,有一次很榮幸和咱們學校的一位校領導吃飯,和他挨著坐,他問我是哪個單位的,我說了什麼什麼公司,沒想到聽完了他馬上掏出名片給我,還向我諮詢了半天中國的房地產走向問題。當時很暈,我想也就我長得老,看不出是新畢業的。開個玩笑,說這個的意思就是想說找一份名企的工作對人際圈的拓展很有幫助,貌似社會很功利,同層次的人好溝通一些。 去年的我們也做了很長時間的無用功,差不多9月到10月每天都在投簡歷。各種行業的都投,也參加了很多公司的宣講會,比如華為、百度、騰訊…..覺得如果能進入這種公司很牛逼等等等等。後來我就問自己,如果被錄取了我去不去,後來答案是:我是學土木的我幹嘛去這種公司啊!我想做的是土木行業。於是做了很久的無用功。

其次,跨專業很難,跨專業找工作是拿自己的短處比別人的長處,也去我們會認為學這個專業的也未必比我們會多少,但是在人力資源眼裡專業限制是一條很難越過的鴻溝。公司就要這個專業的,不是這個專業的首輪差不多就得淘汰,每個公司都有每個公司的規定吧。因為一般的公司面試都得經過四五輪,即使人力資源那關過了後面的面試還有好幾輪呢。 從去年11月在公司的實習到今年6月份的轉正再到現在,感覺工作的還行,快樂談不上,但是很樂意從事這份工作。一輩子的時間很長,

找一份自己喜歡乾的事,要不一輩子怎麼堅持。


叫我小非俠


我認為應該參加校園招聘。作為一個剛畢業一年的學長來說。參加校園招聘是對應屆生而言一個最好的選擇。自己找工作的話,那是比較麻煩的一件事情。

而且每個學校他們都會安排企業見面會。一些企業也會在學校進行校園宣講會。你都可以去參加,聽一下他們的意見。看一看自己。符合哪些崗位。可以對一些企業進行簡歷的投遞。

因為一般有些企業對應屆生就有優惠政策。我們應屆生的身份不能浪費。我們必須物有所值。努力打造好自己的簡歷。爭取能被一家優秀的企業招錄。


路人甲的物語


個人認為,對於大四學生來講,最好的選擇就是校園招聘和社招一起。

首先,校園招聘的定義:

校園招聘包括高校、中等專業學校舉辦的招聘活動,專業人才招聘機構、人才交流機構或政府舉辦的畢業生招聘活動,招聘組織(主要是大型企業)舉辦應屆畢業生招聘活動,企業委託高校或中等專業學校培養,邀請學生到企業實習並選拔留用,企業在學校設立獎學金並在享受者中選拔錄用和校園招聘專業網站。

目前的時段處於秋招進行時,有些在校生不知道秋招是什麼,也不知道哪些企業還會招聘。所以,很多在校生會錯失就進入名企的機會。

其次,校招機會難得,要珍惜

大部分校園招聘都是一些名企,因此個人建議大四畢業生要積極參與校園招聘,校園招聘是進入大公司的一次機會,不到等到畢業之後想通過社招進入一些大公司。

關於自己找工作,個人的建議是能走校園招聘就走校招,因為自己找工作的時候,很可能找不到好的公司,當然,這句話不是絕對的。

自己找工作可能會更加的折騰吧,自己找的可能都是一些小公司,自己可能也不太滿意,所以,儘量還是走校招吧,如果校招失敗的話,可以自己找工作。

因為校招的時間也不會很固定,一般都是先筆試然後在面試。如果是想要找工作,不打算考研的話,就不要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校招上。


小四月的職場日記


其實你自己找工作和參加校園招聘,只是找工作的兩種渠道,最終是否能找到好工作,跟渠道沒有太大關係,而是跟你的能力和定位有關。

看到你說自己現在大四進入了迷茫期,不用擔心,因為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這麼一段迷茫的狀態,我們只要把找工作這件事情一步一步梳理清楚,你就不會再迷茫了。

第一,梳理自己的定位。

<strong>

你可以找個時間安靜下來,想一想自己究竟想從事什麼樣的行業,或者說想從事什麼職業,1-2種都可以,把它寫在紙上。

因為如果你不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現在的行業又那麼多,很有可能找工作的時候像個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轉,迷失了方向。

確定了你的職業定位後,接下來就可以很有針對性地去找工作啦。

第二,查閱相關的資料。

俗話說得好:“不打無準備之仗,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既然知道了職業定位,那在找工作前我們就可以做相應的準備。

你可以去各大招聘平臺上搜一搜,你想應聘的行業和職位的崗位職責是什麼?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把查到的信息記錄下來,有助於後面製作簡歷。

這一步你在查資料的同時,還可以把自己有意向的企業名稱也記下來,以便於之後有針對性的投簡歷。

第三,製作一份精良的簡歷。

<strong>

現在你已經對自己想應聘的職業有了充分的瞭解,下面就要做一份非常棒的簡歷來推銷自己了!

一份好簡歷,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 簡歷上的照片精神面貌要好,畢竟這張照片會給HR留下第一印象,沒有就去好好照一張。

2. 寫出你大學期間在學生會、社團或者班級中擔任過什麼職位。

3. 突出展示跟應聘崗位相關的一些工作經歷或者實習經歷。

4. 簡單地描述你的其他技能,比如演講、寫作、計算機、英語,若有獲得過獎項,證書什麼的,列出來會給你加分。

5. 如果有時間,好好設計一下簡歷。秋招應聘的大學生實在太多了,但是大多數人的簡歷都是千篇一律,如果你能做出一份屬於自己風格的簡歷,必然會吸引HR的眼球。

第四,投簡歷找工作。

簡歷製作完畢,才到了題主的渠道問題,我們是自己找工作還是參加校園招聘呢?當然是都要上了,我覺得這兩個渠道並不衝突,我們當然是廣泛撒網,重點撈魚嘛。

你可以在招聘網站等平臺找到自己心儀的企業和崗位,投遞電子簡歷。另外學校的校園招聘,你也去現場參加。這樣其實可以開闊你的視野,也多積累一些求職和麵試的經驗,並不會有什麼壞處。

面試結束後,可能會有幾家公司都給你發出工作邀請,你也別急著應答,綜合比較一下各個公司的優勢和劣勢,再進行選擇。

最後希望你能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

我是強大的小萌萌,用一年的時間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如果你有個人成長方面的問題,歡迎你的關注,我們來一起變強大。

萌萌一頁紙工作法


如何找工作,取決於你學校的實力,以及你自身的技能樹。


學校實力

如果你就讀的是當地的名校,比如清華北大或者是比較好的 985 院校,個人建議可以試著自己找工作。因為你學校的實力強,你的校友們通常也會在各種名企中,有的還可能混到了不錯的位置。既然你做過學生工作,那必然會有更多的人脈(沒有?那你可能做了假的學生工作),通過人脈,你可以聯繫到一些已經工作了的學長學姐,建議你去問他們討教討教就業經驗。毫無疑問,學長學姐對公司的理解一定比校園招聘中寫的更真實、更客觀。

如果你就讀的是一個很普通的學校,你的學長學姐們的就業也很普通、很分散。那我更建議你去參加統一的校園招聘會。你沒有太多靠譜的人脈,自己找工作也許會遇到各種坑,而校園招聘相對來說比較正規,能幫助你規避掉很多坑,讓你少走彎路。


自身技能

每個人的技能數是不一樣的。對於擁有不同技能的人,就業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有些人的技能是普適性的。比如,數學成績好、實驗做得棒、發了幾篇 paper,或是考了一些含金量比較高的證。這些技能,是可以寫進個人簡歷的,在校招中也更容易發揮出來。如果你是這樣的人,走校招一定會如魚得水。

另有些人的技能是特異性的。比如,組織了一個創業項目,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有一些比較特別的愛好或特長、或是別的特殊經歷。這些東西,簡歷裡很難描述清楚。若是如此,走校招很可能會讓你被埋沒,畢竟校招招的大多是標準化人才,並不會太在意你的特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能利用你的特殊經歷,尋找到一些相關的關鍵人士,去毛遂自薦,讓他們給你做背書,效果會比校招好得多。


最後,祝你找工作順利!


曾加


職業素養在成功就業裡面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從你的經歷看,你只是沒有遇到滿意的工作而已,你的就業能力應該沒問題。

職業素養分為硬技能和軟技能。硬技能就是學校的專業知識,它決定你是否可以做某項工作;軟技能就是你的職業態度團隊精神溝通能力敬業精神等等,它決定你是否可以把某項工作做好。

你在大學期間的學生工作一定鍛鍊了你的組織能力、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等綜合素養,這比考幾個證有用很多。企業招人不僅看你學過什麼,更重要是看你會做什麼,看你的軟技能。

因此,你大可不必有什麼疑惑,廣開思路,多種渠道,去尋找滿意的工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