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有哪些名將?

愛情陽光


漢朝時我國國力強盛,人民富足的一個朝代。廣闊的疆土和開明的政策,為後世的楷模,數萬萬中原人氏都被這個強盛的朝代冠上了“漢”這樣一個令人驕傲的稱號。那麼,衛戍邊疆、撥亂平叛的勇士們,也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我對前面幾位老師回答的做一點點補充。


樊噲,譙郡沛縣人。與漢高祖劉邦是同鄉,早年常常資助劉邦,雖以屠狗為生,且劉邦也常賴狗肉賬不還,而樊噲也不計較。之後劉邦斬蛇起義,樊噲從之,與其一起南征北戰,勇猛異常,從未有二心。韓信雖然謀略勇氣十足,但其常有二心;而樊噲從一而終,忠貞不二,是劉邦手下最勇猛的將領。在鴻門宴時,劉邦深陷困境,樊噲毅然決然地憑藉自己的勇猛,在宴上用劍盾割肉,直接大口吃,項羽都佩服他的勇猛,從而減退了其在宴上擊殺劉邦之心,掩護了劉邦撤退。而漢初異姓王不斷反叛,樊噲依舊初心不變,披堅執銳,所向披靡,最終在無數的功勳中善終。也不失為一名開國功勳。

周亞夫,譙郡沛縣人。絳侯周勃次子。他憑藉自己的能力當上了西漢重鎮河內的太守。在匈奴入侵時與兩名將軍一起鎮守,而另外兩名將軍軍紀不整,將領奴顏十足,文帝出入軍營無阻;而到了周亞夫營,軍士披堅執銳、嚴陣以待,文帝先行官、文帝都不能直接進入,非得文帝派遣使者,詔令亞夫才得入,而且在軍營中,軍士也多次勸告文帝不能騎快馬,必須下馬步行。如此事蹟,一時成為佳話。景帝之時,晁錯削藩失敗,七國之亂起,周亞夫成為主將,出奇謀,深入敵後斷敵糧道,使得七國叛軍大敗。周亞夫繼續追擊,消滅叛軍主力,七國之亂就此平定。但英雄不得善終,他的剛直最終還是觸犯了景帝,被景帝處死。

皇甫嵩,安定朝那郡人。皇甫嵩在東漢末年始舉孝廉,在自己的努力中不斷升遷,成為將領。恰逢黃巾起義,皇甫嵩所在縣治成為了抵抗的前線。而第一線的長官逃了大半,而皇甫嵩堅決留下抵抗。在黃巾軍聲勢正盛之際,臨危受命,用所屬部進行抵抗。皇甫嵩驍勇善戰,平定了河南一帶的黃巾軍,還斬殺了黃巾軍二號人物張寶,功勳卓著。黃巾之亂平定後,西涼又有叛軍,皇甫嵩受命進攻,這時與他一起進攻的董卓提議速擊取勝,但皇甫嵩以逸待勞,大破西涼叛軍,戰功顯赫。使日趨衰微的東漢朝有了一時的安定。在他死後,真正的群雄割據開始了,再也沒有能真正忠於漢朝的、能征善戰的將領了。

漢朝疆域遼闊,但偌大之國,有著內憂外患,就是有著這樣的將領,南征北戰,馬革裹屍,才真正地使國家安全,百姓富足。

<strong>


鄧海春


漢朝的名將有很多,韓信,英布,彭越,衛青,霍去病,周亞夫......,這些人都是響噹噹的風光無二的一代名將。

韓信有”兵仙“之稱,他在大漢的建立過程中,為劉邦打下來了三分之二的國土。可以說沒有韓信,就沒有劉邦的大漢王朝。

這樣的韓信放眼整個大漢王朝,又或者是整個中國歷史上的軍事家,都沒有幾個能達到他取得的這種傲人的成就的。

彭越和英布也是漢初響噹噹的名將。正是他們,在幫助劉邦對抗項羽的過程中,讓劉邦無數次的死裡逃生,堅持到了最後。

劉邦是幸運的,因為韓信,英布和彭越幫助他打敗了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

周亞夫是開國功臣周勃的兒子,他因為駐軍細柳營,而被漢文帝發掘,漢文帝發現周亞夫是個人才,就提拔重用了他,讓他替自己守護著都城長安的安全。

在漢文帝臨死的時候,他就把周亞夫給推薦給了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漢景帝。

他告訴兒子,以後若是國家有了什麼大的突發事件。

讓周亞夫去給擺平,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結果在漢景帝朝,還真的發生了吳楚七國的大叛亂。

漢景帝開始啟用周亞夫,讓周亞夫作為主帥前去平叛。

最終,他沒有辜負漢景帝的期望,把來自無處七國的戰亂,給平息了下去。

衛青和霍去病這兩個人是因為打匈奴而立下了蓋世奇功。他們兩個都是漢武帝時期的人。在漢武帝之前,大漢王朝一直都是受匈奴人的氣的。

因為漢朝打不過匈奴,所以,漢朝從劉邦開始,就選擇和匈奴”和親“來維持和平了。

從劉邦到呂后,漢文帝,漢景帝。他們掌管的大漢王朝的邊境,經常受匈奴人的騷擾。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他想改變這種現狀,不想受匈奴的氣了。

所以,他在一登基當皇帝,就開始為和匈奴交戰做準備了。

正是在和匈奴交戰的過程中,他發現了衛青和霍去病,這兩個不世出的天才將領。

每次衛青和霍去病出徵的時候,他們都能把匈奴給打的七零八落,搶佔大量的戰利品大勝而歸來。

最終,衛青霍去病把匈奴給趕到了漠北,也就是今天的貝加爾湖一代。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漢武帝以及衛青,霍去病這三個人,永遠的被載入了中國的史冊。

當然,關於漢朝的名將還有很多,曹參,周勃,灌嬰,樊噲......。我們就不一一的列舉了。歡迎大家補充。


史學達人


漢朝應該指的是西漢東漢吧,如果所有漢朝都算上就太多了,比如蜀漢、成漢、後漢、北漢和南漢等。

還是回頭說兩漢,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強盛時期,文治武功可圈可點,當然也是名將輩出。

第一個波次當然就是西漢開國時期,以韓信為代表的一大批開國名將:彭越、英布、灌嬰、樊噲,特別是韓信是一位不世出的軍事家,也是輔佐劉邦攻滅項羽的最大功臣。

第二個波次是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以周亞夫為代表,他是開國功臣周勃的兒子,漢文帝一次視察他駐兵的細柳營時,發現其帶兵之才,留給了兒子漢景帝,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下大功。護國將軍韓安國在輔佐梁孝王劉武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個波次是反擊西部北部少數民族匈奴、羌族等侵擾和叛亂,這方面的代表無疑是衛青、霍去病、趙充國、陳湯等人了,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陳湯的“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都是名將名言。

第四個波次是東漢開國功臣,有代表性的就是鄧禹、馮異、吳漢等為代表的雲臺二十八兩了。還有伏波將軍馬援,他因為是椒房之親,所以未被列入雲臺二十八將,但是論功勞絕不在二十八將之下。他的“馬革裹屍”,充分體現了一代名將的風采。

第五個波次是東漢抵禦少數民族的名將,這裡還不得不提到定遠侯班超,他投筆從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故事流傳千古。還有一位大破西羌的虞詡,他的名氣不算大,但是軍事才能不低,他用增兵減灶之法,迷惑了敵人,取得了勝利。在《三國演義》裡,小說描寫了諸葛亮撤兵倒著用虞詡的方法,減兵增灶,嚇退了司馬懿追兵。



磨史作鏡


衛青霍去病等都說爛了,我來給大家說個很多人幾乎不知道的。

虞翊,東漢著名的軍事將領,為東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被鄧太后稱為有“將帥之略”。

早年間,虞翊只是一個小小的懷縣縣令。如果朝廷不對零昌進行第二次打擊的話,虞翊可能就一輩子默默無聞,不會在歷史上大放異彩。在進攻零昌之前,中郎將任尚聽從了虞翊的建議,將原本的20萬步兵,變成了1萬騎兵。

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變化,任尚以騎兵的力量與杜季貢對戰,結果大敗杜季貢,繳獲了許多戰利品。

當大將軍鄧騭企圖放棄涼州時,也是虞翊以莫大的勇氣,挑戰鄧騭的權威,最終使得“放棄涼州”的主張被朝廷否決。若不是虞翊,那麼河西走廊不復是中國的領土了,虞翊因此而聲名鵲起。

鄧騭字昭伯,南陽郡新野縣(今河南新野南)人。東漢時期外戚、將領,太傅鄧禹之孫、護羌校尉鄧訓之子,和熹皇后鄧綏之兄。

永初四年(110年),鄧騭將虞翊派往朝歌擔任縣長,此時朝歌正爆發一場嚴重的暴動,暴動首領是寧季,擁眾數千人,襲殺朝歌前任縣長,州郡圍剿數年之久,仍然無法平定。很顯然,鄧騭想借刀殺人,讓暴動者殺了虞翊。

鄧騭的陰謀實在太昭彰了,只有虞翊神色自若,他笑著對朋友說:“遇事不避艱難,這是職責所在;不遇盤根錯節的複雜局面,便不能真正甄別誰是真正英雄。這正是我建功立業之秋也。”結果虞翊不僅沒有被消滅掉,反倒把朝歌的暴動平息了。

就這樣,虞翊的軍事才能引起了東漢王朝統治高度的重視,帝國的實際權力掌握者鄧太后直接將虞翊從縣令的位置提拔到武都太守。

羌亂,一直都是困擾漢王朝的一個大問題。

羌族是中國古代西北地區的一個古老民族。秦漢時已進入奴隸社會,分佈在湟水流域及甘南、川西和青藏高原地區,以遊牧為主,也從事農業。其俗氏族無定,或以父名母姓為種號,種落繁多,無相統一。互相劫掠,以力為雄。

漢初,湟中諸羌臣服於匈奴。漢武帝元狩中,霍去病降河西休屠王、渾邪王,西逐諸羌。武帝建河西四郡及金城郡,以隔斷羌與匈奴的聯繫。其後羌人數反,漢平之。羌遂徙依西海(今青海湖)、鹽池(今朵海)。王莽輔政,賄諸羌豪獻西海、鹽池,建西海郡。

王莽敗亡,羌人復據西海、鹽池,並不斷入居塞內。

到了漢安帝年間,涼州之地發生了羌亂,形勢一度失控,朝廷那是急得團團轉。

虞翊領兵3000人前去鎮壓羌人。增灶,弱弓誘敵,換裝惑敵,埋伏兵……奇計迭出的虞翊用精彩的表演贏得了戰鬥的勝利,平定了羌人的叛亂。

虞翊不僅是名將,而且富有治政才華。他在武都任太守的三年間,在軍事、民生、經濟諸多方貢獻甚偉。為了防止羌軍的反撲,虞翊在武都郡內修築軍事營壘一百八十所,號召逃亡在外的難民們返回重建家園,政府賑濟貧民,開通水道,使得武都郡在經歷兵荒馬亂之後,漸漸恢復了生機。

羌亂重災區武都終於走出戰爭的陰影,虞翊居功至偉。虞翊,也憑藉此戰,躋身名將之列。

只是,如此名將,史書中卻對他的生卒年不曾記錄,著實令人可惜!


刀墓手札


大家好,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歡迎大家關注

眾所周知,漢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強盛的一個朝代之一,強盛到甚至現在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的名稱就是來源於漢朝。可能在綜合實力上,唐朝不亞於漢朝,但是漢朝能力壓包括唐朝在內的多個朝代,成為中國歷史的代表,是因為在漢朝400多年的歷史上,出現了眾多對抗外族的民族英雄,這些名將一起組成了漢民族的精神。

在這種民族精神的指導下,漢朝開疆拓土、平定邊疆、開通絲綢之路、與周邊少數民族進行空前的交流融合,漢王朝的對外交流有著非同尋常的歷史意義,這也使漢朝成為了中國的標誌性王朝。那麼,漢朝有哪些名將呢?漢朝的名將實在太多,也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其中一部分代表。

一、淮陰侯韓信

韓信的大名在中國歷史上是如雷貫耳,每個朝代都會有被稱為“韓信再生”的名將,不管名氣多高,成就多大,他們都以能用韓信形容自己為榮,這足以見韓信在中國軍事史的地位,韓信也被稱為一代軍神。

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韓信最初屬於項羽麾下,後經蕭何引薦投奔了劉邦。韓信為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很快奪取了關中,打響了爭霸天下的第一戰,在這一戰中,韓信的天才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印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也成為了歷代軍事家不斷研究的奇計。

全國統一後,韓信被封為楚王,後被貶為淮陰侯,最終因謀反被呂后和蕭何設計誅殺。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的代表任務,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汗馬功勞。在楚漢戰爭中,他留下的暗度陳倉、夏陽偷渡、背水為營、臨晉設疑、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諸多經典計謀都成為中國軍事史上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也成就了韓信“軍神”“兵仙”的威名。

二、周亞夫

周亞夫是西漢開國功臣周勃的兒子,官至丞相。周亞夫作為一代名將,一生之中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平定七國之亂和嚴於治軍。

周亞夫是古代嚴於治軍的典型人物。漢文帝即位後,採取休養生息的國策。公元前158年,匈奴起兵攻打大漢邊境,漢文帝急調三路兵馬前去迎戰,周亞夫就是其中一支,駐紮在細柳。

一日,漢文帝為鼓舞士氣,親自去軍營慰問。到了周亞夫的駐地後,守門士兵將漢文帝的車架阻擋在營外,並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漢文帝非但沒有生氣,反而讓士兵前去通報,當週亞夫穿著一身甲冑出來迎接是,只向漢文帝行拱手禮:甲冑之士不拜,請陛下允許臣下以軍中之禮拜見。”漢文帝回去後稱讚周亞夫,說:這才是真將軍啊!不僅提拔了周亞夫,在臨死之際還對太子劉啟說:以後關鍵時刻可用周亞夫。

第二件事就是平定七國之亂了。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不滿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政策,聯合楚王、趙王等諸侯王打著“株晁錯,清君側”的旗號發動叛亂。七國之亂是漢朝建國以來面臨的最大危機,稍有不慎,國家將再次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漢景帝啟用周亞夫領兵平叛。周亞夫領兵出征後,只用了三個月就平定了叛亂,不僅挽救了漢室江山,也挽救了千千萬萬的百姓,更是對歷史的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衛青

衛青是西漢賢后衛子夫的親弟弟,漢武帝時期的絕世名將。衛青在中國歷史上享有極高的榮譽,根本原因就在於衛青暴打匈奴的歷史戰績。

衛青一生中七次率兵攻打匈奴,漢朝也開始由守轉攻。衛青用兵既奇又正,與士兵同甘共苦。在衛青之前,漢朝名將沒有一個人在漠北的環境下指揮過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而且衛青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衛青在首站中就顯露出了他的軍事才能,他孤軍深入,直搗匈奴龍城並取得了大勝,這次戰役的勝利也打響了漢武帝反擊匈奴的號角,,史稱“龍城之戰”。

漠北之戰是衛青一生中指揮得最大規模,將戰略戰術運用到極致的戰役。衛青率兵千里奔襲,擊潰匈奴單于笨魚本部,殲滅敵軍兩萬餘人,給匈奴造成了極為沉重的打擊。漠北之戰不僅是衛青一生中的得意之作,也是漢朝與匈奴開展的規模最大的一場大決戰。在這場關乎國運的戰爭中,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名將共同組成了中國軍事史上最豪華的軍團,成功取得了勝利。匈奴元氣大傷,對衛青、霍去病等人的名字也是畏之如虎,造成了漠南無王庭的局面。

龍城之戰和漠北之戰之所以經典,不僅是因為衛青的軍事才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更是因為這是中國王朝對抗遊牧民族起兵少有的大勝,衛青也因此成為中國軍事史上三大騎兵戰天才之一。

四、霍去病

霍去病的一生比衛青更為傳奇。霍去病是衛青的親外甥,與漢武帝也有著沾親帶故的關係。霍去病年少成名,17歲就被漢武帝任命為驃騎校尉,隨衛青北擊匈奴。在戰場上,霍去病的表現簡直不讓舅舅衛青,此戰中,霍去病斬敵無數,計算軍功時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食邑一千六百戶,17歲依靠自己的軍功被封侯、賞食邑,在中國歷史上屬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存在,霍去病一戰成名,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霍去病一生中四次征戰匈奴,每一次都是大勝而歸,無一敗績,他的戰績甚至比衛青、李廣等同期的前輩名將還要輝煌。霍去病的傳奇之處不僅在他的戰績,更在於他天才般的軍事才能。漢武帝曾勸他學習併發,他說:為將須隨時運謀,不至學古兵法。霍去病立功回朝,漢武帝想要賞賜他豪宅,霍去病說出一句流傳千古又振奮人心的話: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

霍去病用兵靈活,不拘古法,勇猛果斷。漠北之戰同樣是霍去病一生中最輝煌的戰役。霍去病與衛青各率五萬騎兵尋找匈奴主力以求殲滅,霍去病直驅匈奴腹地兩千裡,與匈奴左賢王的部隊展開大決戰,最終獲取病取得大勝,斬敵七萬餘,俘虜匈奴高級官員不計其數,並乘勝追擊匈奴殘餘部隊直到大漠深處的狼居胥山。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祭天立碑,將此地正式納入漢朝版圖,成就了“封狼居胥”的歷史美名。從此,“封狼居胥”就成為了中國武將心中的最高榮耀。

霍去病不僅將騎兵戰術運用得淋漓盡致,他的用兵方式比衛青多了一些奇詭,每每孤軍深入,卻又不盲目對敵,每每以少勝多且皆是大勝,是當之無愧的戰神,也是中國抗擊外族的標誌性人物。他也與衛青、李牧並稱為中國騎兵戰三大天才。霍去病實在是中國軍事史上最耀眼的那顆星,可惜天妒英才,霍去病24歲時因病去世,將星隕落,而霍去病的英年早逝也削弱了漢朝的軍事實力,很長一段時間,漢武帝都無力對北方民族用兵。不得不說,霍去病的過早去世是中國歷史的一大損失。

五、班超

班超是東漢名將,也是註明的外交家。投筆從戎的故事就來源於班超。班超曾奉命攻擊北匈奴,在前往西域拉攏盟友時,英勇果斷的夜殺匈奴使者,並留下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傳說,迫使西域諸國站在了匈奴的對立面,也鞏固了漢朝對西域的統治。

與衛青、霍去病的輝煌不同,班超的最大功績在與平定了西域。班超一生都在與西域諸國打交道,西域遠離中原,漢朝在西域的勢力並不強,補給、援兵也難以到達。班超卻開創了以戰養戰的創新戰術,他利用西域各國間的矛盾,逐個拉攏擊破,班超在西域幾十年,以自己非凡的政治軍事才能,充分發揮了“以夷制夷”的手段,成功平定西域,不僅維護了漢朝的統治和威嚴,也保證了絲綢之路的安全與暢通,加強了對西域的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班超在西域還與當時世界上四大帝國中的兩個打過交道——安息帝國和羅馬帝國。尤其是安息帝國,安息帝國想要將西域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派自己的力量滲透入西域。可是因為班超的到來,安息帝國功虧一簣,甚至被班超打得不敢再覬覦西域每一寸土地。


漢朝是中國抗擊外族最頻繁的朝代,甚至多個世界稱霸的勢力都栽在了漢朝的手裡,這與漢朝的那麼多名將有直接的關係。不過時勢造英雄,漢朝所處的形勢也造就了一大批傳奇的歷史名將。這些名將有的維護了國家統治,有的痛擊外族保護了本國安全,他們無愧於中國歷史最強盛朝代的絕世名將,也共同組成了漢朝“國恆以弱滅,漢獨以強亡”的傳說。


歷史風雲閣閣主


漢朝四百年,名將浩如煙海。一忍垮下之辱為漢朝大下四百年基業的漢初三傑韓信。劉備說韓信攻必克,戰必勝,就是這樣一位將軍沒發跡時,曾忍辱從無賴胯下鑽過,忍一時之辱,而成就了以後的大業,他的許多戰役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十面埋伏,背水一戰等都是軍事上的大謀略。韓信也因此彪炳千古,二平定諸呂之亂的周勃和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父子名將。三兵峰大漠,絕勝千里的衛青和霍去病甥舅名將,二人一生至力於驅逐匈奴的作戰,並且霍去病封狼居胥,為漢朝開疆拓土近二百五十萬平方公里四東漢初年的雲臺二十八將,他們為中國的成語寶庫留下了有志者事竟成,得隴望蜀,馬革裹屍的經典故事漢朝名將還有投筆從戎的班超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