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哪家鍋蓋面好吃正宗還不貴?

跟PP蟲


雖然住在鎮江,長期生活在鎮江,也很喜歡吃麵條,但說句實話真不知道哪家店的麵條特別好吃!城南城北,城東城西,網上吹的,別人說的,什麼“老趙”“城南”“大華”……等等,都吃過,我反正覺得沒有哪一家能讓我值得向別人推薦。

我的觀點是這些店家的麵條“不本色”!

想想以前年輕的時候,那時還不叫“鍋蓋面”,而是叫“光面”或“陽春麵”,也沒有“澆頭”,隨便走進哪家小麵館,二兩面一根油條,那個滋味,今天真難找。現在的所謂“鍋蓋面”靠的是“湯料”和“澆頭”,據說每家都有“秘方”,但我卻真的吃不出以前的那種感覺!如果非要我推薦,我寧願推薦夢溪路公交站臺附近的“大金牙”麵店,天天早晨排隊買包子人特多,她家的面,還有點過去的味道。

我現在住丹徒新區,每天早晨也必吃麵條,十分鐘愛寶堰的“幹拌麵”,尤其是丹徒行政中心旁邊的一家,叫“博宇麵館”。是寶堰的兩姐妹開的,那裡的麵條沒有市區的“鍋蓋面”名氣大,但吃的人卻是非常多,從早晨到中午,很多時間店裡的桌子都是沒有空位的。她家的面很簡單,但也很講究。簡單是“湯料”沒什麼特別的,“澆頭”不是在面鍋裡燙的。講究是,每次只下一碗麵條,不像市區“鍋蓋面”用大鍋,一次就下十幾二十碗麵。她家的鍋不大,面都是一碗一碗下的。寶堰麵條特細,所以每次都是一把(一碗)生面條,鍋裡一扔,也就是燙一下,面就熟了,撈出後,加醬油豬油一伴,非常鮮香韌爽。(據老闆介紹她家的豬油都是在寶堰農家精挑細選的,特別香)都不要“澆頭”,就非常好吃!

我基本上天天都在那家吃,老客戶了,而且經常買她家的“大排”和“豬油”回家做料理用。


boulder1


我是鎮江土著,吃遍了鎮江的大小麵店,來說說自己的體會。

鍋蓋面的區別在於各家熬製的醬油

外地遊客到鎮江吃麵都會問哪家正宗,其實,鍋蓋面沒有正不正宗的說法,醬油才是每家店的靈魂。每家麵店的醬油都有自己的獨特配方,是用各種香料加鎮江恆順醬醋廠的醬油熬製出來的,味道各不相同,各人各口味,所以各家店都有固定的吃客粉絲,如果問鎮江人哪家店正宗,保管10個人能給你8個答案。鎮江人可不在乎哪家店正宗,在乎的是麵條的口味。

價格由澆頭定,豐儉由人

關於鍋蓋面鎮江有句老話:面鍋裡面飄鍋蓋,先燙澆頭再燙筷。鍋蓋面名字的得來就是因為鍋很大,鍋蓋很小,煮麵的時候鍋蓋飄在水面上,蓋著麵條,這樣煮出的面不洩,筋道好吃。老鎮江人吃麵從不用一次性筷子,習慣用店家的木筷子,叫完面第一件事就是拿了木筷子,伸到沸騰的面鍋裡燙一下消毒,如果你在麵店看到這樣的顧客,那他一定是老食客,比如我這樣的,哈哈。

鍋蓋面常見的澆頭有腰花,長魚,也就是黃鱔,香腸,豬肝,肉絲等等,都是店家現切好的新鮮食材,客人點了哪種面,就把這樣食材放入漏勺,再抓一把大蒜,韭菜,生菜之類的配菜,一起用漏勺放面鍋裡燙熟,此時麵條也在面鍋裡翻滾,等食材燙好了,面也好了。

肉圓,大排,肥腸,肚絲,牛肉這些滷好的澆頭則無需汆燙,直接從滷味鍋裡舀出倒在面上。

鍋蓋面的價格是根據澆頭定的。現在最便宜的鍋蓋面是香乾面和雞蛋麵,價格在6到8塊,鎮江人常吃的是腰花和長魚面,腰花面13左右,長魚面15到20,肉圓面,鎮江人叫佔肉面,也很受歡迎,12塊左右,豐儉由人。下面來說說麵店的選擇。

鎮江有名的麵店

古更樓巷後面有兩家麵店,一家好再來一家紹順興,好再來的生意更好,每天早上人滿為患,很多外地人開車來吃,好再來開到中午,紹順興晚市也做,所以有下午到鎮江的遊客可以去紹順興吃。

大西路的老趙麵店,同樣有很多外地人慕名而來,本地人也多,地方小,最好避開用餐高峰,不然就只能端著碗吃,沒位子。

鎮方記鍋蓋面,老闆挺有魄力的,在鎮江開了很多連鎖店,我挺喜歡他家的醬油,每次吃會多加一勺,環境比老牌的鍋蓋麵店好,因為是連鎖店嘛。

張二麵店,肉圓超級大,是他家的特色,面也超級多,老闆娘嘴甜客氣,想吃大肉圓的外地親朋我都會帶去這家店吃。

花山灣特色麵店,名不見經傳的小店,沒有外地遊客,都是附近街坊去吃,價格實惠,很多年前我人生中第一碗腰花面就是在他家吃的,他家的腰花很嫩沒怪味,肉圓也是家裡的味道。

周陽陽野生長魚湯麵。以幹拌麵為主,長魚湯用小碗另盛。鎮江的幹拌麵吃了不少家,這家我很推薦,湯濃郁不腥,鮮美,面用蔥油拌的,很香,價格略貴,23一份。

還有幾家在鎮江也挺有名的,如像大華,鎮南面館,小馮麵館,作為鎮江人怎麼能沒吃過呢?不過,上次去大華吃腰花面,腰花沒燙熟,吃的時候發現血絲,給我留下了心理陰影,鎮南面館的面煮時間太長,邊吃邊脹,最後全脹爛了,很多人推崇的小馮家的肉圓,我嫌肥肉太多太膩,所以嘛,還是那句話,各人各口味,大家隨意哈。

外地遊客來鎮江吃麵要注意時間

名氣大的麵店都只做早市和午市,開到1點左右就打烊了,吃麵要趕早。不建議在景區的麵店吃,都是外地遊客,本地人不會去,鎮江很小,從景區出來,打個的10來塊錢就能到上面這些麵店,這些才是本地人常去的店。


看小明


可以去大西路人民街的老宴春(注意一定是這家店),鎮江傳統風味保留的還是不錯的。同店推薦:白汁鮰魚、響油鱔糊、蟹黃湯包、鎮江餚肉、鎮江醋排。

無醬派的代表很多,而且一直都是主流口味,所以不用贅述。知名的有:

鎮南面館:總店在南門貨運站附近。主推牛肉麵。

柏三嫂(山門口店)、老趙(大西路)、卜家(中營街店、江濱新村店)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有醬派往往沒有配菜,只有青蒜,取而代之的是醬油之餘還在碗裡多放一勺秘製肉醬。其實你也可以稱它們為——邪教。這種面口味往往較重,隔著麵湯油有一層厚。但重麵條的質感,下出來的面整齊、勁道。

有醬派的代表是曾經電力路上的一排麵館。輝煌的時候像毛頭面店一上午能下近千斤面。現在拆遷之後也已經七零八落,走向沒落(又叫邪不壓正)。還記得以前偶爾能去吃上一碗麵簡直是幸福。

毛頭面店:電力路迎江橋最有名的麵店,曾經一座難求,每天麵店門口一溜煙蹲著吃麵的。拆遷後幾經周折搬回了電力路(川福樓旁邊),但口味可以說是一落千丈(應該是醬的調製出了問題),老闆也不知為何。現在已經轉手,口味嘛,吃了之後想刪掉這家店。

小馮麵店:曾經毛頭的競爭對手,現在搬到長江路港務局旁邊,這是風味保留的很好的一家,因為毛頭口味的下降而上升至第一。斬肉面是一絕。

小雞鍋蓋面:曾經毛頭的鄰居,他的紅火可以說是佔的毛頭的光。往往毛頭家人太多或態度不好大家就到小雞吃了。現在在解放路新宴春對面。

大華麵館:“大華”這個名字在老鎮江真是人盡皆知,鎮江是中華民國時期江蘇省省會,大華劇院、大華飯店以及一顆顆梧桐樹見證了江蘇省第一條柏油馬路曾經的繁華。

大華麵館開在了落寞的大華劇院門下,也是別有一番風味。這兩年發展勢頭很猛,口味沒以前那麼鹹了,食客常在旁邊買一根油條,悠哉悠哉,也是一番風味。

關於澆頭:好多朋友私信問我什麼澆頭最正宗,我想說不存在,你喜歡啥就吃啥,但老傳統是肉絲麵,這就像天津茶湯老傳統是高粱面一樣。


小小影視廳


京口區南門大街鎮方記鍋蓋麵館這家老闆不簡單,從十五年前租用一間面積不到16m2連灶臺代二張餐桌起家創業的,可算是小米加步槍扁擔加蘿匡發展至今市區和郊區擁有數家的鎮方記鍋蓋面連鎖店,鎮方記鍋蓋館既有鎮江特色的水面,也有小刀面,口味獨特,光南門大街店每天需要水面少則230斤至250斤包括小刀門面,他在南門大街店面積有近250m2現在租用,他的麵館下的面真是口味獨特。


魏崑崙


我是本地人,東吳路消防隊隔壁巷裡路平小吃店面條很贊,老闆倆口子經營幾十年了,各種配菜新鮮可口,絕對新鮮,價優食美是鎮江有名的鍋蓋面!不知者不仿去嚐嚐~~~


仔向


我們門口的高橋面館的面最好吃,還有王老三面館的面也不錯


手機用戶5870243230


每人心中都有一碗最好吃的鍋蓋面,這就是鎮江特色,鎮江的城市名片!我心中的最佳-邱家麵店(小孟湖農行旁邊巷子口)


金不換wm


辛豐小八子家的小肉面最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