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信,草原鳳凰文學第78期作品選讀

遙遠的信

遙遠的信,草原鳳凰文學第78期作品選讀


從裊裊炊煙的小山村,到紅牆綠瓦高樓林立的大都市,三十多年間,搬了幾回家,連我自己都有些記不清了。當時給老伴寫的情書,足有上百封。那年,她二十剛出頭,出落得雖然說沒有傾國傾城,這個醜小鴨卻駐進我的心裡。幾經鴻雁傳書,終修成正果。結婚那天,把飽含暖暖愛意的情書和印著大紅喜字的結婚證,終於放在一個匣子裡。

隨著時光的流逝,那個印證著我們愛情的匣子,也漸漸地被遺忘了,但我和老伴依然相敬如賓。

年前大掃除,孩子們要把我那老舊的皮箱丟掉。我急忙攔住,它可不能扔掉啊,裡面有封信,那可是我的寶貝。孩子們一臉的茫然,他們怎麼會知道,這封已經發黃了的信,足足陪伴了我三十多個春秋。

那是1981年的深秋,校園裡的花花草草還那麼鮮綠。我正在科爾沁西部沙城奈曼一中讀高中,當時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成為一名作家,因為分別在《北京文學》和《科爾沁文學》發表了兩篇散文。正午休呢,郵遞員叔叔把一封特殊的來信交到我的手中。

當時,我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全國著名作家,時任天津市作協主席馮驥才老師給我的回信!這對當時還是文藝青年的學生來說,真可謂喜從天降,如獲至寶。

慌忙拆開來信,一句“回信遲了請你原諒”頓時使我淚如泉湧。馮驥才老師對晚生後輩如此謙遜,是多麼令人感動!來信字數不多,但字裡行間,充滿著對年輕人的關心理解和支持並充滿了希望。他只求我做到以下四點:注意人的內心;有顆正直仁愛的心;多讀書;多寫而不怕失敗。

直到今天,我還在咀嚼、回味著信中每句話的含義,每讀一遍都有收穫。老伴時常嗔怪我把情書和結婚證書弄丟了,沒留下一點念想,馮驥才老師的信卻總揣著不放。我安慰老伴,結婚證書沒有了可以補辦;情書沒了,以後我每天都可以給你寫。在我心裡,這封遙遠的來信價值千金。它每天都在激勵我怎樣做人,奮發向上。只要筆耕不輟,不忘初心,就一定會乘夢飛翔。


遙遠的信,草原鳳凰文學第78期作品選讀


喬樹義,內蒙古奈曼旗人。一個喜歡文字的商人,現定居長春。小說、散文、詩歌散見於《北京文學》《科爾沁文學》《西遼河文學》及全國各大網絡平臺。有作品獲獎。

遙遠的信,草原鳳凰文學第78期作品選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