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曾經的路遙,曾經的人生;曾經的高加林,曾經的劉巧珍

王俊傑猛 今日頭條

回憶:曾經的路遙,曾經的人生;曾經的高加林,曾經的劉巧珍。

初識路遙、初識高加林,是一個評書,配樂評書《人生》,當時還小,不懂高加林,心疼劉巧珍。

無聊的時候,忽然回憶過往的文學,想起了路遙、想起了《人生》,很自然,也就想起了路遙另外一篇鉅作《平凡的世界》。

路遙的小說,就是讓人忍不住要一口氣讀完,捨不得放下。時光流逝了很多,對路遙卻更難忘懷。

讀小說的快感就在於,花個三五小時,就可以體驗完主人公或喜或悲的生活經歷。

回憶:曾經的路遙,曾經的人生;曾經的高加林,曾經的劉巧珍

路遙的小說,大部分寫的都是上世紀70、80年代以農村為背景的年輕人,那一代人特別能理解主人公的處境,甚至是感同身受。這也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路遙的小說。

《人生》主人公高加林,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那時候大學很難考,縣級水平的高中,一年只能考上十名左右的大學生【包括大專生】。於是高加林就在村裡當了三年的民辦老師。

但沒想到被書記兒子頂替了教師職位,於是高加林被迫回到了農村耕地種田。

雖然是農民的兒子,但高加林內心深處極度排斥當一個農民,因此他非常的絕望,每天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

這時候,村裡美麗善良的姑娘巧珍向他表白了,原本他打心底排斥這個沒有文化的村姑娘,但在那個處境下卻被巧珍那顆熾熱的心感化了。

熱戀中的高加林接受了自己是農民的現實,跟心愛的人勤勤懇懇的生活著。

回憶:曾經的路遙,曾經的人生;曾經的高加林,曾經的劉巧珍

正當高加林接受了農民生活的時候,他突然被提升為幹事去了縣城工作。【因為他的叔叔復原當了敵區勞動‘局的局’長】

本來各方面本身都很優秀的高加林,在縣城 一下子小有名氣了。

這時候他高中時期非常要好的同學黃亞萍向他表白了,他跟亞萍有太多的共同話題,而巧珍只能跟他說些家裡長、家裡短、豬啊、狗啊的瑣事。

高加林在心裡分析了跟亞萍一起,意味著他可以和談得來的人在一起,意味著他有可能去大城市工作。如果高加林選擇跟巧珍在一起,就只能永遠的被束縛在這小縣城了。

於是,高加林果斷的選擇跟巧珍分手,和亞萍一起高調、浪漫的在一起。

但好景不長,他違規工作被舉報,他又被迫回到農村去。

這時候,他和亞萍分了手,沮喪的回到了村裡。

此時,巧珍已經卻嫁給了別人,儘管如此,巧珍還一直幫他張羅著讓他去村裡當教師,加林懊悔不已。

回憶:曾經的路遙,曾經的人生;曾經的高加林,曾經的劉巧珍

高加林曾經一度以為自己清高,現在卻已釋懷。——故鄉真的是回不去的故鄉,和魯迅的故鄉一樣。

曾經的一頭沉【父親在外工作、母親在家務農】的許多家庭的孩子,小學之前一直留守在農村老家,跟媽媽、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週末時常跟小夥伴們一起上山砍柴,摘野果吃。那個時代雖然沒有布娃娃,也沒有零食,但那段期間真的是目前人生中最無憂無慮、最快樂的時刻了。而現在,是無論如何都回不去了。

初中以後去城裡上學,農村長大的孩子與城市格格不入,一到寒暑假就急迫的想要回到老家。

後來慢慢的開始習慣了城市的生活,而與故鄉卻變得格格不入了。

即使回到家鄉,也感覺自己是個局外人。

砍柴取火燒飯,井裡打水洗菜洗衣,像這種原本再正常不過的鄉村生活,城裡長大的孩子卻嫌麻煩。

高加林回到農村時候的心情,是一代人的痛。

他不願意像父親母親那樣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勤勤懇懇在地裡勞作。

高加林雖是農村人,在農村長大,但他有自己的夢想,他渴望去大城市發展。

當高加林內心痛苦的糾結著要選擇黃亞萍還是選擇劉巧珍的時候,他其實是痛苦的。

但,人脫離不了時代的束縛,高加林也是。

回憶:曾經的路遙,曾經的人生;曾經的高加林,曾經的劉巧珍

他選擇的不僅是兩個不同類型的姑娘,而是在選擇他今後的人生,選擇亞萍,是因為大家都渴望大城市。

這世界上真的是有很多人,是沒有選的擇權利就那樣過著平平凡凡的一生,慶幸的是,他們並沒有體會過世外桃源的生活,所以也就對外面的世界沒什麼渴望。

但是高加林見識過、也追求過,卻最終擦肩而過。

高加林的痛,誰能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