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曾经的路遥,曾经的人生;曾经的高加林,曾经的刘巧珍

王俊杰猛 今日头条

回忆:曾经的路遥,曾经的人生;曾经的高加林,曾经的刘巧珍。

初识路遥、初识高加林,是一个评书,配乐评书《人生》,当时还小,不懂高加林,心疼刘巧珍。

无聊的时候,忽然回忆过往的文学,想起了路遥、想起了《人生》,很自然,也就想起了路遥另外一篇巨作《平凡的世界》。

路遥的小说,就是让人忍不住要一口气读完,舍不得放下。时光流逝了很多,对路遥却更难忘怀。

读小说的快感就在于,花个三五小时,就可以体验完主人公或喜或悲的生活经历。

回忆:曾经的路遥,曾经的人生;曾经的高加林,曾经的刘巧珍

路遥的小说,大部分写的都是上世纪70、80年代以农村为背景的年轻人,那一代人特别能理解主人公的处境,甚至是感同身受。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路遥的小说。

《人生》主人公高加林,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那时候大学很难考,县级水平的高中,一年只能考上十名左右的大学生【包括大专生】。于是高加林就在村里当了三年的民办老师。

但没想到被书记儿子顶替了教师职位,于是高加林被迫回到了农村耕地种田。

虽然是农民的儿子,但高加林内心深处极度排斥当一个农民,因此他非常的绝望,每天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

这时候,村里美丽善良的姑娘巧珍向他表白了,原本他打心底排斥这个没有文化的村姑娘,但在那个处境下却被巧珍那颗炽热的心感化了。

热恋中的高加林接受了自己是农民的现实,跟心爱的人勤勤恳恳的生活着。

回忆:曾经的路遥,曾经的人生;曾经的高加林,曾经的刘巧珍

正当高加林接受了农民生活的时候,他突然被提升为干事去了县城工作。【因为他的叔叔复原当了敌区劳动‘局的局’长】

本来各方面本身都很优秀的高加林,在县城 一下子小有名气了。

这时候他高中时期非常要好的同学黄亚萍向他表白了,他跟亚萍有太多的共同话题,而巧珍只能跟他说些家里长、家里短、猪啊、狗啊的琐事。

高加林在心里分析了跟亚萍一起,意味着他可以和谈得来的人在一起,意味着他有可能去大城市工作。如果高加林选择跟巧珍在一起,就只能永远的被束缚在这小县城了。

于是,高加林果断的选择跟巧珍分手,和亚萍一起高调、浪漫的在一起。

但好景不长,他违规工作被举报,他又被迫回到农村去。

这时候,他和亚萍分了手,沮丧的回到了村里。

此时,巧珍已经却嫁给了别人,尽管如此,巧珍还一直帮他张罗着让他去村里当教师,加林懊悔不已。

回忆:曾经的路遥,曾经的人生;曾经的高加林,曾经的刘巧珍

高加林曾经一度以为自己清高,现在却已释怀。——故乡真的是回不去的故乡,和鲁迅的故乡一样。

曾经的一头沉【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在家务农】的许多家庭的孩子,小学之前一直留守在农村老家,跟妈妈、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周末时常跟小伙伴们一起上山砍柴,摘野果吃。那个时代虽然没有布娃娃,也没有零食,但那段期间真的是目前人生中最无忧无虑、最快乐的时刻了。而现在,是无论如何都回不去了。

初中以后去城里上学,农村长大的孩子与城市格格不入,一到寒暑假就急迫的想要回到老家。

后来慢慢的开始习惯了城市的生活,而与故乡却变得格格不入了。

即使回到家乡,也感觉自己是个局外人。

砍柴取火烧饭,井里打水洗菜洗衣,像这种原本再正常不过的乡村生活,城里长大的孩子却嫌麻烦。

高加林回到农村时候的心情,是一代人的痛。

他不愿意像父亲母亲那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勤恳恳在地里劳作。

高加林虽是农村人,在农村长大,但他有自己的梦想,他渴望去大城市发展。

当高加林内心痛苦的纠结着要选择黄亚萍还是选择刘巧珍的时候,他其实是痛苦的。

但,人脱离不了时代的束缚,高加林也是。

回忆:曾经的路遥,曾经的人生;曾经的高加林,曾经的刘巧珍

他选择的不仅是两个不同类型的姑娘,而是在选择他今后的人生,选择亚萍,是因为大家都渴望大城市。

这世界上真的是有很多人,是没有选的择权利就那样过着平平凡凡的一生,庆幸的是,他们并没有体会过世外桃源的生活,所以也就对外面的世界没什么渴望。

但是高加林见识过、也追求过,却最终擦肩而过。

高加林的痛,谁能体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