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日子的不是我兄弟!強哥的怒氣來自哪裡?

混日子的不是我兄弟!強哥的怒氣來自哪裡?

昨天,京東老闆劉強東的一條朋友圈火了,強哥在朋友圈用12個感嘆號強勢回應了媒體對這段時間京東各項人事調整的質疑:混日子的不是我的兄弟!我要為18萬兄弟背後那18萬個家庭負責,我沒有選擇餘地!

曾經的強哥,那可是親自開著三輪送快遞的中國好老闆,甭提多麼接地氣了!怎麼一眨眼就跟兄弟們翻臉了呢?

混日子的不是我兄弟!強哥的怒氣來自哪裡?

不是強哥不仗義,答案都在年報裡。

按照Non-GAAP(非美會計準則),京東2018年全年實現淨收入4620億,較去年增長27.5%,來自服務業務的淨收入為459億,較去年大增50.5%。但銷售成本也增長了27.15%,顯示京東未能獲得規模經濟的好處,再加上全年研發投入增加82.6%達到121億元,京東全年淨利潤由去年的50億降至今年的35億。

混日子的不是我兄弟!強哥的怒氣來自哪裡?

來自京東2018年年報

但京東的問題並不僅僅是淨利潤下滑30%這麼“簡單”。

一、增長乏力的用戶數量

活躍用戶是一切互聯網生意的立身之本。2018年京東活躍用戶微增4.38%至3.05億戶。作為對比,阿里的活躍用戶是6.99億戶,增長率達到20.51%。體量和增速都被對手甩開不止一個數量級,這比較扎心。但這麼小的增量能帶動27.5%的銷售增長,這說明京東顧客的復購率很高。主打3C標品固然有毛利率低的缺陷,但是也有客戶粘性強的優勢。這或許能讓強哥感到一些安慰。

從2014年騰訊入股京東並向京東開放一級流量入口至今已經過去了近五年,京東在社交電商領域一直沒有起色。去年騰訊入股拼多多並且向拼多多也開放了一級流量入口,說明騰訊對京東電商的發展並不滿意。2019,如何使用戶數量恢復高增長,是擺在強哥面前的第一道難題。

二、大象等待重新起舞

強哥不可能意識不到,阿里的電商平臺、物流和金融已經發展成非常成熟的生態,京東正面挑戰阿里的勝算實在渺茫。這樣的背景下,強哥提出了京東零售、京東物流和京東數科三足鼎立撐起“新京東”的戰略。

先是將京東商城升級為京東零售,主要的戰略意圖有兩項:一是希望突破自營天花板,擴大第三方品牌的經營規模;

二是在3C產品之外開拓時尚產品等品種,擴大消費人群。京東2018年1.6%營業利潤率撐不起綜合電商的野心,把第三方店鋪的盤子做大收手續費是個方向。

但是這兩項努力的效果如何在年報中未能找到明確的數據,應該是不太理想。

然後是京東物流,這是公認的京東護城河。這條護城河有多寬呢?根據財報顯示,截止2018年12月3日,京東物流共運營著550座倉庫,倉儲面積達到1200萬平米,而這個數字在2017年底是486座和1000萬平米。京東目前是順豐之外中國唯一一家擁有純貨運飛機的物流公司(雖然只有一架)。

混日子的不是我兄弟!強哥的怒氣來自哪裡?

來自京東2018年年報

京東物流2014年4月獨立運營以來尚未公佈過業績。但是順豐快遞作為目前中國快遞市場上的老大,2018年的總營收約為700億,這個數字大致等於四通一達的營收總和。京東物流想要在未來做到這個數量級就必須加速導入外單來實現規模化並攤薄成本。但是在電商快遞這個重要市場,京東很難從阿里手裡搶奪市場份額。因此,京東物流現階段主要的作用還是繼續服務於京東零售,提升客戶體驗,降低履約成本(將貨物送到顧客手中的花費,主要是物流費用)。

物流行業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京東“以儲代運”的模式對固定資產投資和先進算法的要求更高。除此之外,京東現有的18萬員工中70%是快遞小哥。這樣的人員規模,管理成本和工資成本都十分恐怖。為了提高效率節約人力成本,京東在部分地區實現了無人機送快遞的常態化,智能機器人的應用也在加速鋪開,但尚未有進入中心城市的消息。

從財報來看,京東物流今年主要有兩個亮點:

一是在收入同比增加27.5%的情況下,存貨僅增加5.59%。

二是存貨週轉天數從2017年末的38.1天縮短至37.3天。

我們知道京東能基本做到“次日收貨”的關鍵是其“以儲代運”的物流模式,而這種模式往往需要銷售方準備比較大的庫存以防缺貨(一個比較典型的反例是小米),因此上述數據說明京東智慧物流的預測和計劃功能的精準性大大提升了,京東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安排庫存。

混日子的不是我兄弟!強哥的怒氣來自哪裡?

來自京東2018年年報

來自京東2018年年報

但即便如此,履約費用佔淨收入的比例為6.9%,同比僅微降0.3個百分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取消快遞員底薪的做法也就不那麼讓人難以理解了。

最後是去年九月才正式掛牌的京東數科。京東數科的核心業務是京東金融,其他獨立子品牌有京東城市、京東農牧等。是京東寄予厚望的又一塊業務。今年一月,京東數科完成了B輪融資,估值達到1300億人民幣,雖然比三年前A輪的估值475億膨脹了近兩倍,但與螞蟻金服的1500億美元還差著幾個數量級。這也體現了京東和阿里之間的體量差距。畢竟電商金融最重要的流量入口就是電商平臺。因此,京東零售和京東物流的發展,決定了京東數科未來的想象空間。

2018年,京東新業務總營收只有不到147億,佔總營收的比例還不到三個點。算上廣告等業務的話,來自服務項目的總收入有接近460億,佔總營收的比例也不到10%。

混日子的不是我兄弟!強哥的怒氣來自哪裡?

來自京東2018年年報

所以強哥為什麼總是在強調京東轉型的必要性?因為京東的商品銷售業務毛利低,增長慢,而服務業務又遠未成長起來,無法為整個集團提供更多營收。開源尚需時日,就必須先做好節流。無論是“995”還是“淘汰三類人”抑或是取消快遞員底薪,都只是強哥為了讓京東這頭大象重新起舞,所不得不做的一種選擇罷了(至於強哥的家事,與京東的發展關係不大)。

2018年高達208.81億的淨經營現金流量和375億現金資產提醒我們,暫時受困於輿論的京東根基仍然非常穩固,哪怕有那麼幾步路走得不穩,巨人仍舊是巨人。而260.79億的投資現金流也展示了京東的決心和能力:京東物流和京東金融在2018年超過50%的增長絕非偶然,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物流板塊將會不斷引入外部訂單,而全牌照的金融板塊則會持續不斷地幫助京東進行生態整合,更深入地綁定消費者和供應商。

巨人仍然在成長,仍然在路上。

混日子的不是我兄弟!強哥的怒氣來自哪裡?

來自京東2018年年報

來自京東2018年年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