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劉登銀: 村民隨時都能找到的駐村幹部

轉眼又到清明節,人們紛紛回家祭祖、上墳,悼念亡故的親人。可是對於堅守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工作人員來說,回家的日子總是那麼遙遠,因為節假日裡他們要在村裡值班,便於村民隨時去找他們辦事。


思南劉登銀: 村民隨時都能找到的駐村幹部


清晨,霧濛濛的孫家壩鎮龍王山村從沉睡中慢慢甦醒,記者一行來到村中,看見駐村第一書記劉登銀正在楊通祥家院子裡宣傳掃黑除惡的相關知識,並解說黑惡勢力的相關範疇,讓他們發現了及時進行舉報。

“劉書記天天都在村裡面,我也經常看到他,他也經常到我們家裡面來宣傳各種政策,我們對他的工作非常滿意。”村民楊通祥說.

記者跟隨劉登銀一行走村入戶,查看村民的生產生活情況,並叮囑他們注意安全用電、用火。在村民楊光學家,由於他的妻子長期生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劉登銀來到該村後,及時為他們宣傳各種醫療救助政策,為他家減輕醫療負擔。

走訪到村民敖學容家,她告訴記者,劉書記天天都在村裡,她們有事找他特別方便,劉登銀也經常上門宣傳各種安全知識,關心各家各戶的家庭實際情況,和她們很貼心。


思南劉登銀: 村民隨時都能找到的駐村幹部


忙完了一早上的走訪,劉登銀回到村辦公樓就煮起了午飯,他告訴記者,駐村以來每天吃住在村裡,煮飯是他們的必修課。

“清明期間,大家要堅持值班值守,方便群眾有事隨時能夠聯繫到我們村幹部,要做好群眾上墳時用火安全宣傳,同時要叮囑他們群眾出行注意交通安全。”吃完飯,劉登銀又召集駐村工作隊人員,安排假期裡要抓的工作。

劉登銀在龍王山村駐村近四年,四年來,與家人總是聚少離多,這讓他對父母和妻兒感到很愧疚,但欣慰的是家人並沒有怪他。駐村的四年裡,村裡的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多村民住上了小洋樓,開上了小汽車,村民們生活上的巨大變化讓他覺得所有的辛苦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平時我們都是吃住在村,工作也比較忙,這次清明節我們又要安排值班值守,很少得回家看望父母親,也希望家人能夠理解我們這份工作,只有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我們才有更大的信心把這份工作做好。”劉登銀說。


思南劉登銀: 村民隨時都能找到的駐村幹部


據悉,龍王山村是一類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9戶212人。近幾年來,該村搭乘脫貧攻堅的專項“列車”,基礎設施得到大力改善,產業發展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村民們的生活也是一天比一天好,劉登銀看在眼裡,樂在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