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搬走了,老房子孤孤單單,像是在放聲歌唱,卻再也找不到聽眾


路已經荒了,房已經廢了,但果樹花還照舊開著。長長一條黑溝,5/6的人家都搬走了,春光明媚裡,這些老房子孤孤單單,像是在放聲歌唱,卻再也找不到聽眾。這也是秦嶺老村的現狀,大部分人都遷走了,留守的只有極個別老人。

“李廟鄉-黑溝村-12”,門牌定位了這戶人家的座標。這大門門框上過土漆,黝黑黝黑。門框上面,還有一對門簪。門簪共有大小兩圈花瓣,我認真數過了,內圈18瓣小花瓣,外圈大花瓣也是18瓣。老木匠當年還是下了功夫去做的,樣式很古樸。

窗戶的欞條,上了兩種顏色的漆,正中間還有一個造型。看得出,這是“一碼三箭”式窗欞的變種,雖然橫欞條、豎欞條的數量已經有了變化,但整體還是保持了一致性。拍下這張照片的時候,正是中午11時13分,陽光烈烈,曬得人頭昏腦漲。

路繼續延伸,通向更遠處。腳下的油菜花,生長得稀稀拉拉,應該是去年的種子,掉到了地上以後,今年自然生長出來的。人走了,地裡的莊稼再無人侍候,一切都順應了天命,實現了自生自滅。油菜花如此,其實人何嘗也不是如此?

院子裡有一扇磨,大門上還貼著紅對聯。大概,去年過年的時候主人還回來過。給老宅子貼上一幅對聯,完全是為了求得心理上的安慰。已經破敗成這個樣子,住人是萬萬不可能的了。但回來了,總得做點事情再走吧,於是乾脆繼續貼幅對聯!

黑溝村的這些老房子,大門都很低,友人也就一米七多一點,如果進門竟然會碰到腦袋。有朋友留言說,腰市鎮黑溝村這裡的房子,和商洛洛南縣的民居很相似。不知道把大門修得這樣低矮,是下湖人的風俗,還是本地人的習慣?

繼續在黑溝村中行走,遇到一戶人家,牆體刷白了,大門敞開著。門上對聯的顏色,顏色並不是紅的。按照通常的習俗,嫡長親過世未滿三年者,就會貼這種顏色的對聯。中國的老傳統,其實還是挺講究的,守孝儀式感很強。

好不容易見一村人,揹著手正在往前走。左右兩邊,都是油菜花,不同之處在於,左邊的長得好,右邊的沒人管。遠處,有一口已經廢棄的天線鍋,還有一個樹墩子,一個石碾子。秦嶺老村裡,並沒有老古董,只有以前家家戶戶都使用過的老物件。

這就是穿著紅色上衣的村人的家,大門口收拾得很乾淨,看來是勤勞之人。大盆、掃帚、柴火,依次堆放在門邊。在山裡生活,整潔是一種過法,凌亂也是一種態度,怎麼去選擇,完全靠個人自覺,因為這是做給自己看的。

站在院子裡,往前看就是前一戶人家的後屋頂。魚鱗一樣的瓦片,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實在太多,無法數下去。不數瓦片了,才發現了一個秘密:黑溝村的老房子,正面都是紅磚砌成的,但背後的牆卻大多還是泥土牆!

紅衣村民並不善言,三五句話後,就坐在樹墩子之上不再言語。我們走遠了,回頭去看,正看到她也看著我們。本組圖片拍攝於2019年4月5日,地址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腰市黑溝村。喜歡秦嶺的圖文,請轉發、收藏、評論,歡迎關注“專業行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