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建市初期的“十大怪现象”,反映出“三线建设”的艰辛和奋斗

1969年----1986年间,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要基地----十堰市的初创阶段,生产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十堰市是一个“无中生有”的城市,她因车而建,因车而兴。东风汽车公司(二汽)在建设初期既无资源,又无资金,可谓一穷二白。与青岛、深圳等新城市比,十堰没有港口、资金;与大庆、攀枝花比,十堰地下没有石油、铁矿。在建设的初期,十堰乃深山老林。建设大军的生产、生活条件远不如县城,缺菜少水无住房。建设者们以高昂地斗志,努力奋斗,将十堰这个穷山沟建成了如今现代化的汽车城。

当时的人们总结出了十堰市的“十大怪现象”,作为顺口溜在市民中广泛传唱。这种带有自嘲、调侃意味的“十大怪”,表现出了十堰人民的艰辛、奋斗、乐观和自信。

第一怪、山沟里面把楼盖。

第二怪、不分城里和城外。

第三怪、下雨打伞头还歪。

第四怪、工厂里边种白菜。

第五怪、红薯叶子当菜卖。

第六怪、石头当成黑煤块。

第七怪、一条街道通老白(老河口---白河)。

第八怪、电话没人走得快。

第九怪、汽车进城要人拽。

第十怪、来到十堰跳起来。

情景介绍:

第一怪、山沟里面把楼盖。以前这里几乎没有楼房,十堰市成立后在沟沟叉叉里建起了工厂,盖起了楼房,穷山沟有了现代化新城市的景象。

第二怪、不分城里和城外。虽然成立了十堰市,但“罗马城不是一夜建成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十堰市城里和城外没有多大的区别。

第三怪、下雨打伞头还歪。下雨下雪出门打伞走在路上,因为那时十堰市道路状况太差,汽车常把道路上的泥水溅起来,人们只好把伞横过来遮挡泥水,头就偏向一边。下雨下雪时人们的伞时常不是竖着打,而是斜横着拿。

第四怪、工厂里边种白菜。城中有村,村中有厂,厂中有田,田里种植白菜、萝卜等农作物。一边生产的是铁疙瘩,一边生产的是菜疙瘩。

第五怪、红薯叶子当菜卖。二、三十万建设大军云集十堰,人们吃的粮食、肉、油国家有定量供应,吃的菜则成了大问题。蔬菜供不应求的时候,红薯叶子也摆上集市买卖。

第六怪、石头当成黑煤块。十堰市地区没有煤炭,一些人头脑发热地宣称在市西50公里的叶大乡发现了煤矿,并组织开采,生产出了大批黑石头。这批“煤炭”难以燃烧,热量很小,基本不能使用。后来,叶大煤矿被废弃。

第七怪、一条街道通老白(老河口---白河)。当时,进出十堰市主要走“老河口--白河”公路(今316国道区段),线路为武当山—六里坪—白浪路—武当路—车站路--人民路—车城路—花果路。那个时候,十堰市的主要街道就是白浪路—武当路—车站路--人民路—车城路。

第八怪、电话没人走得快。十堰当时通信设施相当落后,许多地方没有电话,有电话也常常打不通,勉强打通了又听不清楚。还不如派人走去传答来得快。

第九怪、汽车进城要人拽。当时,山高沟深的十堰道路崎岖,车辆通行能力差。遇到下雪下雨,或者汽车机械故障,只好用人拽动。

第十怪、来到十堰跳起来。满怀豪情的建设大军来到“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常常会跳起来惊叹这里生产、生活条件的艰苦。

十堰建市初期的“十大怪现象”,反映出“三线建设”的艰辛和奋斗

1970----1980年代的十堰市老照片1

十堰建市初期的“十大怪现象”,反映出“三线建设”的艰辛和奋斗

1970----1980年代的十堰市老照片2

十堰建市初期的“十大怪现象”,反映出“三线建设”的艰辛和奋斗

1970----1980年代的十堰市老照片3

十堰建市初期的“十大怪现象”,反映出“三线建设”的艰辛和奋斗

1970----1980年代的十堰市老照片4

十堰建市初期的“十大怪现象”,反映出“三线建设”的艰辛和奋斗

如今的十堰市照片1

十堰建市初期的“十大怪现象”,反映出“三线建设”的艰辛和奋斗

如今的十堰市照片2

十堰建市初期的“十大怪现象”,反映出“三线建设”的艰辛和奋斗

如今的十堰市照片3

十堰建市初期的“十大怪现象”,反映出“三线建设”的艰辛和奋斗

如今的十堰市照片4

十堰建市初期的“十大怪现象”,反映出“三线建设”的艰辛和奋斗

如今的十堰市照片5

十堰建市初期的“十大怪现象”,反映出“三线建设”的艰辛和奋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