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南京大学,金陵古城下,昔日的亚洲第一高校依然如日方暾

登临送目,望金陵城下,时光似乎倒流,秦淮河畔,古色古香的南京大学处处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活跃的学术氛围。南京大学是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名校,曾经规模最大,学科最全,名师荟萃,也是今天唯一没有合并其他高校的“常春藤”大学。

有多少人,选择到南大读书,是因为受到了金陵古城依旧留存的繁华景象所吸引;

多少年过去,人们至今依然感念南大作为曾经的学术圣地的骄傲,南大紫愈发闪耀;

斗转星移,“南京大学星”见证了南大作为百年名校的辉煌,令世人仰视。

今天的南大,虽然不及清华北大的繁盛,但昔日的“亚洲第一高校”依然雄踞中国高校之林。当我们再次登临南京大学天文台,回望历史,那个曾经与世界名校比肩的南京大学,实力犹存,至今依然如日方暾。

登临南京大学,金陵古城下,昔日的亚洲第一高校依然如日方暾

南大校门

为发展中国现代科学而生

南京大学的成立,一直与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1902年5月,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刘上奏清廷,建立三江师范学堂,便开创了南京现代教育之先河。在历经了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的变迁之后,学校在民国时期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成为当时全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

那时的“国立中央大学”,承担着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使命。当第二次技术革命已经十分成熟,西方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上远远领先于中国之时,中国人也在探索本国科技发展之路。“国立中央大学”作为当时全国科学中心,率先在国内开展现代学术研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实验室。也正因如此,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所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文理为基础,并兼有农工商等专门应用科、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的现代大学,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认为是“东方教育的中心”。

登临南京大学,金陵古城下,昔日的亚洲第一高校依然如日方暾

国立中央大学

同时,当时还是中国国立高等学府的南大,就解除了“女禁”,首次在中国高校中实行男女同校;又大力提倡科学、国学和艺术教育,首创艺术系科,为近代中国培养了第一代美术师资和艺术人才。这些都是其他学校所无法企及的。那是一段怎样的峥嵘岁月,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飞跃,甚至也对后来中国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立中央大学成为“国立南京大学”,又在1950年正式更名为“南京大学”。南大被誉为“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和科学发展的主要基地”,后来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也是以源于南大的主要科学团体为基础而建立的。大量人才从南大走出来,带领中国现代科学大力发展。

知仁勇三足立,成就亚洲最佳

南京大学的校歌唱道:“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自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南大人都在践行“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充分体现了南大的教育思想、科学精神和品格修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吸引了来自全世界600多位名师前来任教,其中近半数为教授、副教授,包括梁希、孙本文、艾伟、徐悲鸿等部聘教授,也有马寅初、金善宝、张钰哲、徐志摩、闻一多、张大千、赵忠尧、施士元等大师级人物。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无不知性、仁义、勇敢,在求知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成果卓著,广受国际同仁认可。

登临南京大学,金陵古城下,昔日的亚洲第一高校依然如日方暾

南大校歌

除了大师云集,那时的“国立中央大学”院系最多、门类最齐全、规模最大,在国内无出其右。194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公布的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国立中央大学”超越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在的东京大学)等亚洲名校,位列全亚洲第一。这样的荣誉,“国立中央大学”实至名归。

大师荟萃的南大,也培养了无数高精尖人才,秉持南大人独有的“知、仁、勇“,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的赵九章、程开甲、任新民、黄纬禄、钱骥、朱光亚,以及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闵恩泽、吴良镛、刘东生等人都是南大校友。南大的精神,依然在一代又一代的南大人中传递。

登临南京大学,金陵古城下,昔日的亚洲第一高校依然如日方暾

南大校徽

凤凰涅槃,如日方暾

直到1952年,国家实施全国范围内的院系调整,南京大学也遭遇了建校史上最大的调整。南大将工学、农学、师范等院系悉数调出,只保留了文、理学院,同时并入金陵大学文、理学院,成为一所文理综合性大学。那时候的南大,宛如一个巨人分崩离析,每一个部位都有甚高的分量。从南大分离出的院系,也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相当有实力的高等学府,而南大也迁往原金陵大学所在的鼓楼校区。

即便如此,南大人依然在传承前人的优良传统,凤凰涅槃,重获新生,在新时代焕发出不一样的精彩。今天,当我们漫步在南大校园里,依然能够感受到南大校园里的书香弥漫,看到莘莘学子奋发图强,攀登学术高峰,一如当年的景象。同时,南大校园也依然充满了金陵的古朴气息,又充斥了现代科技的先进性与时代性,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故居,以及赛珍珠故居、何应钦故居标志性建筑依然保留完好,静静诉说着那段光荣的岁月。

登临南京大学,金陵古城下,昔日的亚洲第一高校依然如日方暾

南京大学孙中山故居

2002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1958年发现的编号为3901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南京大学星”,以表彰南大在建校100年来,为中国科技发展和国家建设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今天的南大,在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985工程”等重大高校建设工程中赫然在列,屡次获得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发明大奖。在最能反映基础研究水平的SCI论文榜上,发表论文数连续7年位列国内第一。今日的南大,依然如日方暾,闪耀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高校之林。

登临南京大学,金陵古城下,昔日的亚洲第一高校依然如日方暾

南大标志性建筑

念往昔、繁华竞逐。看今朝,风流依旧。南京大学,乃至中国的高校,在今天的国际高校竞争中越来越抢眼,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高校也能再次与世界名校并驾齐驱,为时代建设培养更多卓越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