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在奪嫡戰中的幕後推手: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

康熙六十一年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玄燁在暢春園病逝。由於康熙長達六十一年的政治統治,在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上是為最長,所以康熙王朝也被打上深深的康熙特色的政治烙印。誰來即位,則是康熙留給後世的一個基本問題。

早在胤礽兩歲的時候,就被立為了太子,但是其間,自康熙四十七年開始,太子的廢立在康熙時代變得異常複雜,這不僅宣告清王朝太子制度的最終破產,還昭示著將會以新的方式,新的程序來解決繼承人的問題。

胤禛並非一開始就對太子之位垂涎欲滴,他的青少年時代是快樂而豐富的,他並非想當一位儲君,因為他所處的兄弟行次,且康熙還在青壯年的時間裡,太子已立,老大,老三和他處於前列,並沒有過多非分之想,只要康熙有所安排,作為兒子們,理當擔負起為君父分憂的責任。但是,對於儲君胤礽的地位,顯然作為兄弟的胤禛並沒有過於想象。

1.大阿哥“厭勝之術”身陷漩渦,永遠圈禁

可是到了康熙四十多年之後,事態似乎發生了變化,由於太子胤礽的荒誕不經,另康熙愈發的不滿意,康熙在多種場合,多種時間裡對胤礽進行了嚴厲的批評,這引發了兄弟們對於儲君之位的夢想,尤其是一廢太子後,在胤禛及其兄弟們看來,即使是皇帝曾經親點的太子,也並非鐵穩的太子,那麼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只要努力爭取,大家都會有機會爭奪儲君之位呢?

胤禛在奪嫡戰中的幕後推手: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

胤禛是如何在晦暗不明的奪嫡戰中勝出的?

於是,皇子們各顯神通的本領開始盡力發揮,老大胤褆是惠妃的兒子,納蘭明珠的姐姐,有明珠就會有大阿哥一黨,雖然明珠因為黨爭於康熙二十七年被罷黜官職,後恢復職位未受重用,於康熙四十七年病逝,但是其影響力已經為胤褆所利用,老大胤褆並非“蠢豬”,其才幹能力並不在其他阿哥之下,看著太子胤礽的被廢,作為大哥,想在儲君的方向上衝一衝,這是很自然的事,所以,他的奪嫡之路也由此開始了。

惠妃同時還撫養了一個皇子,這個人就是皇八子胤禩。按照清室的規矩,出身低賤的皇子們的撫養一般是由內大臣或者已具妃嬪級別的妃子代為撫養,胤禩的母親是出身辛者庫的宮女,所以胤禩一出生,就交給了惠妃撫養。老八和老大的關係也就相對較好,為了打掉胤礽及其黨羽,老大和老八進行了一些合作,這觸犯了康熙的底線。這其中的一次合作,顯得十分狠毒陰險。大阿哥信奉迷信,部署給他推薦了一個叫張明德的道人,這個張明德其實是個江湖騙子,但是手裡卻楊了十幾個死士,除了用厭勝之術攻擊太子胤礽外,他們還預謀通過刺殺太子來完成爭奪帝位的計劃。

但是,厭勝之術被揭發後,大阿哥被康熙狠狠責罰了,他預感到康熙對自己已經失去信任,於是轉而支持老八胤禩,畢竟是一塊兒長大的兄弟,但是隨著太子胤礽的被廢,老八胤禩被康熙警告,大阿哥則被永遠圈禁,從而永遠失去了對帝位的希望。

2.八爺黨勢力叢生,慘遭敲打

八阿哥胤禩的才幹和寬仁的胸懷令康熙朝的諸大臣貴族所青睞,“仁”字是老八奉行所有事情的基本原則,和八阿哥共事,你可能感覺不到多少壓力,這可能正是他能夠被很多人舉薦為新太子的主要原因。八爺黨的形成成就了老八,但是也毀掉了老八,因為康熙皇帝最為痛恨的就算黨爭。

胤禛在奪嫡戰中的幕後推手: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

胤禛是如何在晦暗不明的奪嫡戰中勝出的?

人們不會忘記明珠與索額圖,這兩個朝廷重臣都是因為黨爭而被康熙下課,明珠遭到罷黜後再用,但是權力未能再現,索額圖則直接囚禁至死。朋黨干擾政權,干擾政策執行,朋黨還為爭奪利益蠶食皇帝的權力,這是皇帝不容朋黨的主要原因,老八胤禩卻形成了八爺黨,康熙作為帝王怎麼會容忍之?

在復廢太子胤礽當年十一月,康熙外出打獵,住在京北,老八胤禩祭奠生母兩週年,事後住在京北湯泉,但是沒有去看望康熙,他派人給康熙送去兩隻將死的鷹(海東青),康熙見狀後大發雷霆,認為老八胤禩是故意為之,指責他“不仁不義”,結黨謀私,心底陰險。康熙因此尚表示,即或是廢了胤礽,也輪不上他胤禩。

一隻老鷹,老八胤禩估計也沒想到它快死了,大概因為是沒有進食或者生病了而沒有察覺,本來送一隻老鷹是要表示對康熙的讚頌,卻因為鳥兒自身的原因變成了葬送,這或許就是天意,死鷹事件成為老八胤禩被打擊的導火線,對於太和殿那個寶座,是越來越遠。隨後,康熙皇帝採取若干措施,掐掉了八阿哥相關黨羽成員如何卓等。

3.老十四胤禵是不是真的就是康熙傳位的意中人?

要明白一點,老十四胤禵出任大將軍王的時候,爵位還只是一個貝子,離親王的爵位還差三個等次,如果貿然就傳位給一個爵位還只是貝子的人,是不是太過冒險,他能否坐得穩?

不可否認的說,胤禵在對西北的戰事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具備一個統帥或者將領的才幹和天賦,穩定西北,他功不可沒,康熙甚至數次在不同的場合表揚和誇獎這位年輕的統帥。在晦暗不明的奪嫡之戰中,人中翹楚胤禵脫穎而出,這似乎給那些還在黑暗中奔忙的人們給予了光明。

胤禛在奪嫡戰中的幕後推手: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

胤禛是如何在晦暗不明的奪嫡戰中勝出的?

但是,這位大將軍王,爵位依然還是貝子,康熙在沒有對他爵位有所提升,那怕是封一個貝勒或者郡王也好,這種跡象說明什麼呢?

雖然胤禵才華出眾,堪當大任,但是康熙對他的使用還處於培養和磨鍊的階段,東宮之位,只怕尚有距離,不知道為什麼連胤禵的母親烏雅氏也認為,康熙是要將帝王傳給這個貝子。

4.老四胤禛難道只是一個“孤臣”?

讓皇子們參與政務,為國分憂,為皇帝分憂,是大清朝的優良傳統,但是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皇子參政,容易形成朋黨,從而威脅皇權。胤礽作為大清朝的第一任太子也是最後一任太子,實際當擔了試驗品的角色,實踐證明,清朝的立太子制度是失敗的。他造就了太子黨,並且向皇權發動攻擊,所以,最終因為康熙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而宣告結束。

胤禛知道吸取箇中的經驗和教訓,他在晦暗不明的奪嫡戰中要保持來自於康熙的考驗,策略將變得十分的重要。這始於胤禛的一個幕僚人士,他叫戴鐸,戴鐸十啟大家都很熟,其中之一就關乎胤禛奪取嫡位的方針政策和策略。所以,團隊的作用是很明顯的,胤禛如果是一個孤臣,根本就會在奪嫡之戰中灰飛煙滅。這些策略包括:以孝義爭取康熙;以胤礽為戒搞好兄弟關係;以名聲親信百官;以人才建立根基。胤禛必須在這些基本原則之下開展自己獨特的奪嫡行動。

胤禛在奪嫡戰中的幕後推手: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

胤禛是如何在晦暗不明的奪嫡戰中勝出的?

事實證明,他的這些原則很實用,也很好用,他處處表現得關心自己的父親康熙皇帝從而獲得康熙的好感,他與哪怕是競爭最強對手老八胤禩也保持著良好的兄弟關係,他雖然威嚴,但是在百官面前有張有弛,不驕縱也不濫罰,他和年羹堯隆科多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可以看出,胤禛雖然沒有八爺黨勢力龐大,但是在關鍵的崗位上都有了自己的人。如陝甘總督年羹堯,牽制老十四大將軍王的殺手鐧,九門提督隆科多,核心機關的核心人物等等。

除卻廢黜的太子胤礽,大阿哥、八阿哥和十四阿哥是最後牌桌上的對手,但是,都被髮牌人康熙打擊和壓制,唯有胤禛例外,所以,按照規則,好牌自然全部發到胤禛手中,註定成為最後的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