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個國家,歸順中原王朝的起因,竟然是一樣風味美食

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南部兩個藩國鬧彆扭,閩越出兵侵犯南越邊境。閩越也叫東越,轄境在今天浙南、閩北一帶;南越比較大,擁有廣東、廣西大部、福建部分地區、海南、越南部分地區。但南越不想打架,而是派使者報告漢朝廷,請宗主國解決。漢武帝命外交官(大行)王恢等人發兵徵東越,敲打挑事的。漢軍還沒到,閩越人就殺了他們的國王表示投降。王恢又派部下唐蒙出使南越重申友好關係。

有這麼一個國家,歸順中原王朝的起因,竟然是一樣風味美食

先秦時代的“百越”形勢圖

南越人招待漢朝使者,拿出了一種好吃的東西叫枸(jǔ)醬,唐蒙一嘗兩眼放光,問這東西哪來的,如此美味?南越人說,這是商人們從很遠的地方販來的,在(南越)西北牂(zāng)柯江一帶。唐蒙回去以後對枸醬念念不忘,咂嘴回味。一天在長安街頭看見個蜀地的商人,唐蒙就問他知道枸醬嗎。商人笑道你算問對人了,這是我老家的特產,經常被人偷摸販賣到夜郎國,很受歡迎。

有這麼一個國家,歸順中原王朝的起因,竟然是一樣風味美食

西漢時期的南越、東越形勢圖

秦代就設立了蜀郡,漢代沿襲。但此時南中地區(今四川南部一帶、雲南、貴州)不在漢王朝控制範圍內。夜郎國在“西南夷”裡最大,大致跨有川南和雲、貴部分地區。因為唐蒙發現了美味的枸醬,又記住了夜郎國,隨後漢帝國把目光投向西南,開始拓展疆域。

說了半天,我們先看看枸(jǔ)醬是什麼。實際上兩千年來,這種美味究竟是什麼製品一直難以確定,主要原因是古漢字的靈活多變導致的。比如枸字,讀jǔ的時候,現代一般認為是枸櫞(yuán),一種芸香棵植物,果實有藥用價值。這當然跟枸醬沒關係。《說文解字》裡“枸”解作“木也,可為醬”,這部字典成書於東漢,枸醬一詞則是年代更早的《史記》記載的,所以《說文解字》的作者許慎也只好據此籠統描述。

有這麼一個國家,歸順中原王朝的起因,竟然是一樣風味美食

圓圈處為古夜郎國的大致位置

有這麼一個國家,歸順中原王朝的起因,竟然是一樣風味美食

西漢時期夜郎歸順前的地理位置

枸(jǔ)字還有個異體字蒟,讀音一樣,蒟字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果也”,就這麼簡單。但蒟字又指代一種藤蔓植物扶留藤,現代稱作蔞(lóu)葉。這就導致枸醬變得神秘起來,歷代學者的理解莫衷一是。《史記三家注》中,南朝宋的裴駰和唐朝的司馬貞分別引用前代學者的論據,在枸是一種樹木這一點上達成共識。根據他們的描述,枸木就是現代所說的構樹,但它的醬是葉子還是果實做的,兩人說法又不同了。

一起看看兩位古代學者解釋的枸醬(《史記三家注·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集解】:徐廣曰:“枸,一作‘蒟’,音窶。”駰案:漢書音義曰“枸木似穀樹,其葉如桑葉。用其葉作醬酢,美,蜀人以為珍味”。【索隱】:蒟。案:晉灼音矩。劉德雲“蒟樹如桑,其椹長二三寸,味酢;取其實以為醬,美”。又云“蒟緣樹而生,非木也。今蜀土家出蒟,實似桑椹,味辛似姜,不酢”。又云“取葉”。此注又云葉似桑葉,非也。廣志雲“色黑,味辛,下氣消穀”。” 其中“集解”部分是裴駰的觀點,“索隱”是司馬貞的觀點。

有這麼一個國家,歸順中原王朝的起因,竟然是一樣風味美食

構樹

兩位學者說的枸木和蒟樹葉子都像桑葉,應該是構樹沒錯。一個說“用其葉作醬酢(zuò,酸味)”,一個說“取其實以為醬”。構樹葉能吃不假,不知道能否做成美味;司馬貞說的蒟果可能是指構樹上的穗子,味道不錯,構果恐怕不能做醬。當然,這也是筆者猜測,古代糧食珍貴,人們發現了太多能吃的東西,大概有不少烹調妙法。

司馬貞又提到了枸醬的第三種來源蒟樹,就是前文說的蔞(lóu)葉(藤本植物),用它的果實製作,這已經屬於香料了。以上的古代文獻形成了現代人對“枸醬”的認識,至少有三樣不同的食材來源,還有另外的說法,我們不再列出。這種兩千多年前的蜀地特產、夜郎和南越人都喜歡吃的美味到底是什麼做的,似乎難下定論。如今的人們條件便利,只要願意,都可以做來試試。但當年的夜郎國卻因這個風味特產,提醒了漢王朝,西南還有廣大的地區未歸順,人民眾多、物產富饒。

有這麼一個國家,歸順中原王朝的起因,竟然是一樣風味美食

蔞葉

我們接著說唐蒙。他向漢武帝上書說,南越國土地廣大,雖然表面恭順,實際上的他們國王的地位與天子無疑。將來萬一發生戰事,我朝出兵路途遙遠。聽說夜郎國有精兵十餘萬,不如降服它,委派官員掌控,一旦有緊急軍情可以從夜郎發兵,順江而下直達南越。漢武帝捻著鬍鬚連連點頭,就任命唐蒙為中郎將,帶兵一千,另有運送物資的部隊上萬人前往夜郎。這並不是要打仗,而是送禮物去了,輔以漢王朝的威勢讓夜郎稱臣。

西南地區有不少國家,唐蒙成功說服了夜郎國俯首稱臣,於是漢王朝在夜郎國一帶設立了犍(qián)為郡。臨近的邛、筰(zuó)等小國貪圖漢王朝的財物,也紛紛表示歸順,朝廷把他們劃入蜀郡。漢武帝大為高興,把夜郎、筰等國主封侯。

有這麼一個國家,歸順中原王朝的起因,竟然是一樣風味美食

圓圈處是西漢設立的犍為郡

夜郎南部還有個滇國,大致在今天雲南滇池一帶,在西南地區也是個大國。滇國歸順漢朝時間更晚。滇王與夜郎王都問過漢朝使者,漢國大還是我們國家大?使者大概也只能笑而不語。這就是成語“夜郎自大”的由來。不過夜郎有十幾萬兵力,比起漢王朝不算多,在“西南夷”中一向穩居老大。“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史記·西南夷列傳》)。

夜郎歸順漢朝二十多年後的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果然因故與漢王朝發生了戰爭。漢武帝採納朝臣建議,從犍為郡發兵征討南越。夜郎國倒沒什麼,且蘭、邛、筰等小國趁機造反了,殺了朝廷使者和犍為太守。結果可想而知,漢朝連正規軍都沒動用,派了參與平定南越的囚犯部隊一舉擊破幾個造反小國,國君全部處死。這一下把更多的臨近小國嚇著了,主動投誠,於是漢朝在犍為郡東南又設立了牂柯郡。夜郎王為了表示忠誠,主動朝見漢武帝。漢武帝把夜郎王的爵位從侯提升到了王。

到了西漢成帝年間,夜郎王興夥同周圍部族反叛漢朝,牂柯太守陳立率兵擊滅叛軍,斬殺了夜郎王,夜郎國隨之被撤除。“夜郎”這一稱謂在戰國時期才出現,楚襄王年間(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在位)征討且蘭,“且蘭既克,夜郎又降”。從夜郎為中原人所知到滅國,大約存在了300年。

參考文獻:《三家注史記》、《漢書》、《華陽國志·南中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