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時度勢——楚霸王把握良機

大家好,我是為你讀謀略,今天我為大家讀的是《鬼谷子》管理謀略。善於把握事態發展變化的局勢,抓住有利的良機,是成事的必要條件。在鬼谷子看來,聖人之所以為聖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能夠順應時代發展的大趨勢,順勢而為。

審時度勢——楚霸王把握良機

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率軍攻打趙國鉅鹿。趙王歇向楚國求救。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軍,率軍去營救趙國。楚軍到達安陽後,宋義畏縮不前,駐留此地長達46天之久。項羽勸說宋義立即攻秦救趙,被宋義拒絕了。當時天寒多雨,將士挨凍受餓,痛苦不堪。而宋義卻大擺宴席,為自己的兒子到齊國做相送行。

乘宋義離開之際,項羽鼓動將士們說:“我們奉命攻打秦軍,救援趙國,現在卻留在這裡不能前進。這裡遇到災荒,將士只能吃個半飽,軍中存糧也不多。上將軍對此卻絲毫不放在心上,只顧飲酒作樂,根本沒想到要率軍去趙國徵糧,並與趙軍合力抗秦,反而美其名曰‘等待秦軍疲憊之機再打’。如果強大的秦國攻擊剛剛復國不久的趙國,必然能把趙國滅掉。趙國被滅掉之後,秦軍只會更加強大,根本無機可乘。況且我軍剛剛在定陶吃了大敗仗,大王正坐臥不安,將全軍交給上將軍指揮。國家之安危,就在此一舉了。不料上將軍卻如此不愛惜將士,只顧徇私,這樣的人怎麼能做社稷之臣!”

項羽的話立刻在全軍中引起共鳴。當宋義返回安陽時,項羽乘機將其殺死,然後號令全軍,說道:“宋義與齊國密謀反楚,楚王命令我將其殺死!”將士上下無不服從。消息傳回國內,楚懷王只好正式任命項羽為上將軍去營救趙國。此後,項羽破釜沉舟,九戰九捷,殲滅了秦軍主力,解除了鉅鹿之圍。

審時度勢——楚霸王把握良機

楚懷王是秦末農民起義軍首領項梁聽從謀士范增之計擁立的。楚懷王名為君王,實為傀儡。但他趁項梁戰死後,在彭城(今江蘇徐州)奪取項羽、呂臣的兵權,改用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當然心懷不滿,伺機奪回兵權。而這時的形勢,正是動手發動兵變的好時機;一方面宋義在緊急關頭,徇私誤國,違背軍令,貽誤戰機,罪該問斬;另一方面,士兵在寒風冷雨中煎熬,而宋義卻飲酒作樂,大擺宴席,士兵的反叛心理經項羽一鼓動就旺盛起來。於是,殺宋義、取兵權的主客觀條件一應俱全,項羽審時度勢,把握住了時機。項羽既殺了宋義、奪取了兵權,又殲滅了秦軍,解除了鉅鹿之圍,可謂一箭雙鵰,兩全其美。

審時度勢——楚霸王把握良機

《鬼谷子》認為:“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古代那些大智大勇的聖者生活在人世間,之所以成為芸芸眾生先知先覺的導師,是因為他們能觀測萬事萬物陰陽兩類現象的變化,並能進一步瞭解事物存亡的關鍵因素,給它們立一個確定的名號,還能夠洞曉萬事萬物的生存、發展、滅亡的關鍵所在。順應歷史大勢、民心向背,再加上領導的賢德,這就決定了戰爭的勝利。由此可見,分析並且順應時代發展的大趨勢,跟隨時勢發展的浪潮前進,是成功的基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