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禕釋疑剝離奇安信:掃除上市障礙,幫齊向東實現“敲鐘”夢想

三六零(下稱360)日前一則轉讓所持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奇安信)股權的公告,讓市場生出周鴻禕與齊向東“分手”的疑問。4月14日,周鴻禕在北京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採訪時對此進行了明確否認:“公司發佈公告後就有股東問我,為什麼在子公司上市之前清倉股份?實際上,如果360不退出,奇安信根本上不了市。”

360出清奇安信股權,是為了掃清奇安信獨立性影響和同業競爭兩大上市障礙。不過,通過本次剝離事件,360也體會到“回A”後,開始遭遇到某些不同於美股市場的新問題。

回A“不適症”

這些年來,在360框架內,周鴻禕一直充當“一把手”角色,現年55歲的齊向東雖然年齡比周鴻禕還要年長6歲,但一直擔綱“二把手”。

周鴻禕指出,“360對於創業一直非常支持,齊向東曾對我表示,自己最大的夢想就是親自率一個公司去交易所敲鐘,實現企業的成人禮。360本次股權轉讓的最主要目標,也是為了幫助老齊實現個人夢想。”

對於奇安信是在A股還是國際市場上市、倘若在A股市場又在哪一板塊上市的問題,周鴻禕強調不能透露。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奇安信在上市方面並不符合獨立性要求。

周鴻禕介紹,360一貫支持內部創業,奇安信創辦之際就提供了品牌、技術、大數據等授權支持,這些支持對其業務發展帶來了助力,但也導致了公司缺乏獨立性的新問題。

對於這一問題,是在360迴歸A股之後才有了更深的體會。周鴻禕介紹說,“為了支持創業,齊安信多年前都是免費使用360總部的部分工位,但這被市場解讀為奇安信缺乏獨立掙錢能力,同時涉嫌利益輸送,因此最近幾年,我們改成按照市場價格正常收取租金。這些都是360在美股時不曾遇到的新問題。”

除了解決獨立性問題之外,同業競爭問題也是剝離奇安信的重要原因之一。按照此前約定,周鴻禕及其控制企業將主要從事針對消費類個人用戶提供安全軟硬件與服務業務,齊向東及其控制企業將主要從事針對企業類客戶提供安全軟硬件與安全服務的業務。但隨著產業生態的變遷,在車聯網等諸多領域已經模糊了B端和C端的邊界,這就意味著兩家主體的同業競爭問題不可避免。這對於已經借殼上市的360而言並無大礙,但對於籌劃上市的奇安信來說就是一大風險。

“當時如果我們用基金來投就好了,上市公司直投會面臨不少難題。”周鴻禕反思說。

網安市場難題

據悉,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三六零與奇安信之間將不再存在股權關係,雙方“投資與被投資”、“授權與被授權”的關係宣告結束。不過周鴻禕明確,360會繼續提供安全大數據支持服務,之前以360品牌出售的安全產品,公司回繼續以市場化機制在過渡期內提供數據支持,確保政企用戶利益不受損害。

2018年三季報顯示,360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23億元。周鴻禕分析說,這與其他互聯網公司相比明顯偏少。而完成股權轉讓後,360將獲得37億元的轉讓資金,繳納稅款後有近30億元的投資回報。“雷軍和華為都在爭論研發投入,實際上,互聯網公司如果沒有幾十億元的研發費用,都不好意思在互聯網圈混。通過這次轉讓,360便可以有更好的資金儲備,搶抓互聯網下半場機遇。”

在360看來,“下半場機遇”重點指向“大安全”。周鴻禕認為,萬物互聯時代,網絡安全威脅已經從網絡空間擴展到對國家安全、國防安全、關鍵基礎設施安全、社會安全、城市安全乃至人身安全的惡意控制或攻擊,為此360公司將持續建設“國家安全大腦”、“城市安全大腦”、“家庭安全大腦”等三個“安全大腦”,為國家安全及國民安全提供更強勁的保障,並將深化佈局政府及企業安全業務。

在大安全戰略的系列版圖中,政企網絡安全市場不可或缺。這是否意味著360一方面剝離以企業客戶為主的奇安信,一方面又要自己發力企業用戶呢?

周鴻禕表示,此前在政企安全方面主要是齊向東及所屬公司來承擔,下一步360肯定要自己進入這個市場,但這不意味著要與“老齊”競爭,雙方還是很好的合作伙伴。“首先,360不會跟其他公司做一樣的事情,而是希望利用創新模式來做。例如,基於網絡安全大數據、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出可能遭遇攻擊的網絡安全大腦。因此,360做政企安全,不是把自己定位於創業公司,也不會是賣貨公司,否則還不如去做遊戲。畢竟,一款遊戲的利潤就能夠超過中國整個網絡安全市場的利潤規模。”

接受記者採訪時,周鴻禕剛從蘇州回來,他在拜訪這裡工業企業的過程中發現,在工業互聯網等業態發展中正在面臨越來越多的安全問題。

“比如,360所借殼的是一家電梯公司,電梯遙控過程就會伴生很多安全問題;再比如響水化工廠爆炸事件,我們也在反思,能否超越靜態安全檢查、利用傳感器進行物聯網預警;再有,我曾與馬斯克就這一問題進行過爭論,特斯拉方面認為,汽車終端只裝自己的軟件就會安全,但我問馬斯克,如果特斯拉服務器被劫持了怎麼辦?他便沒法回答了。可見,這個市場非常之大,單靠360一家肯定不能夠完成。360的優勢是全網最大的安全大數據和漏洞挖掘能力,公司一定要通過結盟、合作和投資方式,在不同垂直領域做的更為深入。”

但是,隨著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的發展,安全投入越來越高只是一種預期,真正距離投入高企的落地,或仍待時日。

“網絡安全公司為什麼較難出現類似海康威視一樣高市值的公司呢?”周鴻禕認為,原因之一是,因為海康威視所解決的安全問題能夠直接見效,因此政企都願意安裝;但是網絡安全領域,即便安裝了盒子,有沒有受到攻擊用戶也並不知道,因此,只要符合標準即可,不會帶來更多投入。“對此,公司曾專門進行了‘護網行動’,通過從攻擊到破壞前一步整個鏈條的演練,現在已經有不少企業願意花錢來買服務了。”

不一樣的“360模式”

按照周鴻禕的規劃,360定位於生態安全建設者。“老齊的公司徵明,通過品牌賦能、技術賦能、數據賦能等資源支持,能夠實現投資標的從創業到上市的華麗轉身。奇安信這樣的公司越多越好。360未來肯定不會跟某傢俱體公司競爭,而是利用我們在網絡安全大數據、網絡安全大腦等優勢,作為一個賦能者和安全技術的輸出者,推動中國網絡安全產業的發展,推動更多的創新公司出來。”

“在我個人看來,樂視網此前所宣稱的疑似一種‘假生態’。我認為,生態並不是把所有都做了,而是有自身核心價值,有自己的賦能,這樣產業鏈才能得到發展。以小米為例,公司做了那麼多智能硬件,很多生態鏈上公司都是獨立公司,自身只要把雲、銷售做好就可以了。”周鴻禕表示。

具體到網絡安全領域來說,360也在構築自己的生態圈。“比如,現在做防火牆的很多,360是最有機會在大安全領域做起來生態的。例如我們會具體投資做產品、作安全服務的公司,而360本身則會把大數據和安全大腦做起來。因此雖然本次出清了奇安信,未來肯定還將通過投資、做生態的方法,繼續做大做強。

“在這種模式下,被最近市場熱炒的‘996問題’實際上也就迎刃而解。“在周鴻禕看來,只有讓員工覺得是給自己幹,才能讓員工做到“996”。“我從不談創業精神,而是要讓員工進入真正創業狀態。要實現這一點,小公司可以給股票,大公司會面臨市值波動因素過大的新問題,因此需要內部孵化創新,把一個業務給一個團隊。未來如果還有類似齊向東的高管甚至員工願意創業,360必然還會大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