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把脈”,助力企業規避外貿風險

本報訊(記者瀋海珠)出口企業該如何辨別貿易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在出現貿易風險後,企業該如何應對?4月11日,中國信保台州辦事處(以下簡稱“台州信保”)舉辦了“歐洲國家信用風險研討會”,在會上專家們提供了滿滿的“乾貨”,幫助台州出口企業進一步瞭解國家制裁政策,更好的識別和規避以俄羅斯、土耳其為主的歐洲國家相關貿易風險。

本次活動特邀來自歐洲渠道INTERNATIONAL ADVISERS(以下簡稱“IA”)的土耳其、以色列地區負責人Elchanan Lange和IA俄羅斯及獨聯體地區負責人Dmitry Pikalov就一帶一路戰略下歐洲市場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分析,幫助外貿企業瞭解歐洲國家的相關貿易風險。

據瞭解,總部位於荷蘭的IA是一家成立於1978年的跨國追帳公司,該渠道在案件調查、非訴追討和訴訟等方面經驗豐富,在俄羅斯和土耳其案件的追討中展現了很強的專業能力和追討效果。

企業在與海外企業進行貿易時,遇到貨物到港後被多次轉移,最終再無法查詢其蹤跡,並無法聯繫上買方;或者在交易過程中發現買方公司是空殼公司,無法支付後續貨款等情況,外貿企業該如何保障自身利益呢?——這是台州外貿企業遇到的普遍困惑。

“首先外貿企業在和買方公司接觸時,最好要求提供買方公司、收貨方公司或是所有其他相關方的註冊信息供其貿易涉及的所有公司的信息及文件,比如公司的註冊號與稅號,這是唯一的,最終可在線上查詢到公司信息。”Elchanan Lange說,除常規的發送郵件外,外貿企業時常與買方聯繫進行電話聯繫,也可及時掌握買家近況。


專家“把脈”,助力企業規避外貿風險


據台州信保介紹,目前臺州出口到土耳其的出險率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而且後期追討的成功率也不高,發生案件後收回欠款希望渺茫,從2015年開始,台州企業對土耳其的出口額逐年下降。

專家“把脈”,助力企業規避外貿風險


會上,不少台州外貿企業反映,由於土耳其長期過高貿易逆差及高額外債導致貸款拖欠情況增加,運往土耳其的貨物還未到港,買方企業就因為貨幣貶值等原因無法繼續支付貨物後續費用,這讓他們頗為頭疼。

對此,Elchanan Lange表示,如果是土耳其買家拒收貨物,那麼台州外貿企業可以向土耳其海關申請延長貨物清關的期限,以便尋找新買家。

Q

如果土耳其買家僅僅是中間商,並不是最終買家,這時他們拒絕確認債務,這該怎麼解決?

A

“首先要核實授權代表,要直接與買方公司或土耳其工商管理網站核實誰是有權下訂單及簽訂銷售合同的被授權人的簽字,同時簽署三方銷售合同,規定收貨方與中間商共同承擔連帶責任,最後是儘量要求最終買方出具擔保函,承諾在中間商不付款的情況下您有權向最終買方追索。”Elchanan Lange說。

此外,台州信保還邀請了中國銀行資深反洗錢專家龔曉劍在會上分享了國際制裁政策,讓台州外貿企業瞭解國際制裁對企業的影響,有效避免國際制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