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道家仙人思想

之前說過李白的成長的四川,所蘊含的道家思想濃厚,除了地理因素以外,李白的社交圈也對李白產生很大的影響。

李白遊覽“天下”時結交了很多道士,其中有很多是當時有名望的道士,這些人對激發李白的道教熱忱產生很大的影響。從《李太白全集》、《舊居書》、《新居書)中可發現,能讓李白投入感情、念念不忘,且對其一生構成影晌的有司馬承禎、元丹丘、吳筠、胡紫陽等道門中人。

李太白——道家仙人思想

725年 25歲的李白便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就在湖北江陵地區,李白與著名道士司馬承禎相遇,何許人也?司馬承禎是茅山上清派的第四代傳人,歷經高宗、武周、中宗、吉宗、 玄宗五朝。武周、中宗時國家朝廷召喚入仕但並未前往,到了吾宗時期曾經應召赴京,但是官沒做幾天便辭職回家。唐玄宗時期,皇帝又把它招致入京,玉真公主跟隨他學道十年,然後又辭職回家了;唐玄宗第二次又徵召他入京,“令其於王屋山目遠形勝,置壇室以居,卒償銀胥光祿大夫”。從上足見他受恩賜的程度。就是這麼一位年屆八十的老道長或者說老仙人,一見李白,便誇禁他“有仙道昏,可與神遊八極之表。”李白在四川已經是仰慕仙道,心裡癢癢的不行,恰好來這麼一位仙人,道家界權威人士的一頓吹捧,還不得上天?李白便是高興若狂,心中暗暗下定決心“我一定要把這條道走到底,不撞南牆不回頭。”於是寫了《大鵬遴希有烏賦》。

摩蒼蒼,下覆漫漫。盤古開天而直視,羲和倚日以旁嘆。繽紛乎八荒之間,掩映乎四海之半。當胸臆之掩晝,若混茫之未判。忽騰覆以迴轉,則霞廓而霧散。

這氣勢,這意氣風發,描述的超越人間的仙界多麼令人嚮往,想必這是李白一生所求。

再來說說元丹丘。元丹丘是與李白年齡相仿的蜀中道友。李白去長安的時候,人生地不熟,拜見長安名士也無門,便索性去梁宋。時間長了,李白多次來往於嵩山。因為這個時候,元丹丘就在嵩山隱居。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是志同道合的道友又是“異性兄弟”,所以不足為奇。李白在《題元丹丘穎陽山居》一詩中說到:

仙遊渡潁水,訪隱同元君。

忽遺蒼生望,獨與洪崖群。

足見元丹丘與李白志趣相仿,相談甚歡的朋友或兄弟。 翻閱李白遺留下來的詩詞,會發現關於元丹丘的詩詞很多,所以元丹丘對於李白的影響力是極大的,到什麼程度了,在著名的《將近酒》中,李白還提到了元丹丘。故,李白認為元丹丘當然是一位神仙一樣的人物。在《元丹丘歌》中李白說:

元丹丘,愛神仙。朝飲潁川之清流,暮還嵩岑之紫煙,三十六峰長周旋。

長周旋,躡星虹,身騎飛龍耳生風,橫河跨海與天通,我知爾遊心無窮。

正是因為和元丹丘走的很近,“如膠似漆”“形影不離”,李白還跟隨了元丹丘的老師胡紫陽學習道法(也是厲害)。

這裡得扒一下輩分。按道教的傳授來說,陶弘泉傳王遠知,王遠知傳潘師正,潘師正又傳司馬承禎,司馬承禎傳李含光,李含光傳胡紫陽,這說明什麼呢?說明李白從師的胡紫陽是茅山道派的正統,李白接觸的也是最正統的道家思想,不是什麼邊路上的歪門邪說。

在732年,李白、元丹丘和元丹丘弟弟一起前往湖北隨州拜訪了胡紫陽。個人認為這次的聚會,對於李白來說是一次很特殊的聚會。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雖然李白從小就在道教這個圈裡摸爬滾打,但從來沒有正式的拜訪過一位行業資深專家;其次,李白對於自己道家思想的體系形成,這次聚會絕對是正規和系統的培養。事實上了,到很久之後李白對這次聚會依然是記憶猶新。

李白在《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寫道:

紫陽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樓上動仙樂,嘈然宛似鸞鳳鳴。”

李白在《題隨州紫陽先生壁》寫道:

忽耽笙歌樂,頗失軒冕情。終願惠金液,提攜凌太清。

李白在《唐漢東紫陽先生碑銘》寫道:

光光紫陽,善與時而為龍蛇。固亦以生死為晝夜,有力者挈之而趨。劫運頹落,終歸於無。惟元神不滅,湛然清都。延陵既歿,仲尼嗚呼。青青松柏,離離山隅。篆石頌德,名揚八區。

這次聚會,對於李白來說也是指導了李白修仙的正確道路,李白跟隨胡紫陽學習道家學術,久而久之也奠定了李白自己的道家思想的形成。

此外,李白入長安之後還遇到玉真公主和吳筠等人。玉真公主是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從這名字就能知道她對道教的喜愛,她也出家入道法號持盈。有一些資料說李白、元丹丘和玉真公主三人在青城山時就互相認識,還是道友。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便是寄宿在玉真公主別館。後來元丹丘應召入京,及後來受到玉真公主賞識,被封為道門威儀。有了這麼一層關係,李白便託園丹丘推薦,元丹丘也推薦給了玉真公主,玉真公主當然也推薦給了皇帝唐玄宗。

魏穎寫道“白久居峨眉,與丹丘因持盈法師達,白亦因之入翰林。”在天寶元年,李白奉召入翰林。其實,李白並沒有當上翰林學士。

李太白——道家仙人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