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三聯生活週刊加星標!
有道是,手頭一本《芥子園》,不會畫畫也能描。記得十三四歲時,動亂初起,我失學在家,父親督我和二哥每晚寫《玄秘塔》。偶爾從家箱底翻出一本《芥子園畫傳》,寫字之餘照著畫幾筆,以解膩煩。畫的是山水、樹和房子。身為專職美術工作者的大哥從部隊回來探親,看後很驚奇,說我畫得有模有樣。後來他告訴我,他小時候學畫,是一分錢一分錢,攢了許久,才在地攤兒買了這本《芥子園》,一筆一劃照著畫起來的。
《白話芥子園》
那時有位大我十歲的史先生,是齊白石的狂熱崇拜者,到他那裡永遠是說不完的齊氏故事,許多詩詞和文字他都能背誦。於是我記住了齊木匠二十歲偶見《芥子園》,用半年時間一幅幅描下來,訂成十六本,成為自己的藝術秘笈的故事。原來,齊白石從木匠到大畫家,其關節就是一部殘缺不全的《芥子園》!
齊白石(圖 | 視覺中國)
如今很火的教授畫家徐冰曾將《芥子園》中的各種圖式分解拼貼,作成一幅有山有水,有人物有樹木,有舟車有建築,有飛鳥有馬牛的七八米長的《芥子園山水卷》。經過研究和創作,他的總結是:通過對中國繪畫藝術、技法的整理,《芥子園》將中國畫中的符號系統展現出來了,成為一本中國繪畫的字典:樹怎麼畫,山石怎麼畫,蘭竹梅菊怎麼畫,鳥獸草木怎麼畫,人物建築怎麼畫等,其講解和圖式都不是籠統的,而是十分具體、明確肯定的,僅與樹相關的畫法就有一百三十七式,另外城郭橋樑三十一式,人物也有百式以上,如獨坐、對坐、看雲、觀書、吹笛、釣魚、負手、回頭、折花、曳杖……不一而足,都有章可循,體例完備,門類齊全。它的出現使得中國畫可以被量化和臨摹,因而流傳三百幾十年而不衰……
《白話芥子園》內頁
這讓我想起了京劇,那舉手投足、一招一式、一唱一念都是預設的符號,高度濃縮,高度概括,而不同符號的拼接搭配,卻能產生完全不同、極為豐富的意義和趣味;
也讓我想起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芥子園》不是堪比繪畫裡的《三百首》嗎?
《白話芥子園》
王世襄在上世紀40年代寫成《中國畫論研究》,五十多萬字的篇幅中,關於《芥子園畫傳》有五節、三四萬字。王世襄認為,“以若此精心之構,在山水畫譜中,縱不得稱為創舉,亦屬最完備之書……畫樹法十九式,為初學者說法,已不愧為完善之圖譜……樹葉點法,當以此譜為最備……畫柳五式,歷來授人畫柳之法,未有出此右者……凡此皆見匠心”;“即使安節(作者王概,字安節)無《畫傳》之作,將其解說彙集成一論述之作,亦不愧為清代畫法之佳構,可與他家一較短長……其圖式既有為前人所未有,其文字往往發前人所未發……及觀他家畫譜,皆不及安節遠甚”。創舉、完備、完善、最備、無出其右、匠心、佳構……王世襄對《芥子園畫傳》的推崇竟如此之高!
《白話芥子園》內頁
在俞劍華上世紀50年代編的那本著名的《中國畫論類編》裡,從戰國到清末,兩千四百多年間所選二百八十四篇畫論,《芥子園》佔了九篇。俞氏認為,歷代中國畫譜,以《芥子園》最有系統,富於分析綜合之科學思想,將歷代視為可意會而不可言傳之畫法,一一條分縷析,自起手以致成幅,只要照著畫,不難有成;其中的“畫學淺說……所說俱甚簡要,洵初學作山水者必讀之編也”。
《白話芥子園》內頁
儘管如此,在漫長歲月裡,《芥子園》並不被大多數高雅人士所重,於是有人出來打抱不平,比如啟功曾說:不少畫家出自《芥子園》,可成名之後卻諱莫如深。王世襄則認為,最為公允的評價來自民國社會活動家、畫家餘紹宋:此書由淺入深,實為學畫者入門捷徑。可是歷來論畫之書,大多不提它,“此因我國學人,往往喜鶩高深玄妙之理論,不屑為淺近明顯之書,已成痼習,不僅畫學一端為然。故如此佳書,人鹹淡焉視之,甚至鄙夷,以為不足道。實則其初習時,未嘗不乞靈於此編。得魚忘筌,豈通人所宜出此”……
的確,我們不能只是囿於《芥子園》繪畫技法的功能,而應進一步梳理、論定其在中國文化、中國繪畫史,尤其在中國人的審美心理中的作用和地位。《白話芥子園》的出版,便可視為這方面努力的一種嘗試——
《芥子園》的內容原本是是分作兩大部分的,即圖式和文字;文字又可分為兩部分,一是畫學論述文章,另一部分則是圖式的解說文字。
《白話芥子園》
如上所述,王世襄等畫史專家對《芥子園》的畫論文字評價甚高,但由於年代久遠,文言撰寫,繁體版刻,後世讀者閱讀起來越來越困難,於是大多隻看圖式,而忽略文字的存在,這對《芥子園》的完整性和學術價值造成了嚴重損害。《白話芥子園》強調的恰恰是“白話”二字,號稱“讓你讀懂的芥子園”——由古文專家將原有文字譯成現代漢語,並在三冊原書之外附贈完整文字版小冊子,讀者既可圖文參照體味原書,也可手持一小冊《畫學淺說》,使閱讀芥子園畫論成為專注、輕鬆而有新收穫的事情——不管怎麼說,現代人終於可以讀到“完整的”《芥子園》了;
《芥子園》涉及到大量古代畫家、作家、學者,如陸探微、公孫衍、顧野王、周達觀、鄭思肖乃至司馬遷、嵇康、陶弘景等,跨越整個中國文化歷史,其中很多並不為今人所知。《白話芥子園》不厭其煩,一一加以考證和說明,此舉無疑延伸了書中的文化線索和內容含量;
《白話芥子園》內頁
《芥子園》還是我們觀看古人生活的讀本。這些聚結千年繪事經驗的程式化圖畫,不但保留了自古以來典型的外在景觀,也表達了古人普遍的內心世界。《白話芥子園》在整體上注重突出其閱讀欣賞性,即使是不打算學畫的讀者亦可通過“臥遊”,從中體會中國傳統審美的情趣,得到陶冶和啟發。手賬式的小開本、裸脊裝訂、簡體文字橫排以及現代感的設計風格顯然都來源於這一明確思路。
《白話芥子園》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認為,《芥子園畫傳》的意義是在傳播中不斷凸顯的。《白話芥子園》正是以一次新的傳播行為,豐富和進一步凸顯《芥子園畫傳》的價值和意義。
《白話芥子園》
大家都在看
我在“伊斯蘭國”覆滅現場
5500萬光年之外的“黑洞”,是如何被拍到的?
曖昧下雨天
30歲以下年輕人幾乎不再務農:新打工一代
王小波: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點擊上圖,一鍵下單《白話芥子園》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週刊書店,購買更多好書。
閱讀更多 三聯生活週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