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進行早期教育?

竢實揚華2017


孩子三歲以後,家長開始焦慮,放手越早孩子越獨立。

孩子優不優秀,往往是由父母的眼光和教育的方法所決定的。

優秀的孩子,必有其優秀的品質和良好的習慣。

孩子六七歲之前的教育基本上都是由父母來完成。

我們很多時候說從小看到老,大多情況下孩子從小被父母培養出來的性格,已經決定了其今後一生的成就。所以孩子六歲之間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家長的教育在三歲之前基本上都不會有大的問題,因為當一個孩子從出生後,父母給這孩子最多的是鼓勵,孩子從爬到走路,從支支吾吾兒語...媽媽、爸爸到學會說話,不管他(她)跌倒多少次,也不管孩子再怎麼樣說話不清楚,家長都會鼓勵孩子:“勇敢爬起來!大聲說話!” 家長在這個年齡段對孩子最多的是信任和鼓勵,因為你堅信孩子一定會學會走路,也一定會學會說話。正是有了對孩子的信任,孩子才會在不斷的跌爬失敗中漸漸成長起來。

家長會對孩子的一點點進步,都會感到非常的開心和自豪。孩子也會在家長的信任眼光中,感受到了父母的鼓勵,就會樂此不彼地戰勝各種挑戰。

但是孩子三歲以後,家長的焦慮就開始顯露出來,因為別人家的孩子已經開始在學鋼琴 ,隔壁家的小孩已經報考了國學班,同事家的小孩已經在學小提琴了,只要家長一比較,就發現自己的孩子有許多地方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家長開始焦慮起來,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開始給孩子加壓,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超人,最好是神童,樣樣都要超過別人家的孩子。這樣焦慮的心態讓孩子無所適從,整天望著父母這張憂鬱的臉,擔心自己又做錯了什麼。

如果家長把這種焦慮的情緒帶給孩子,孩子會愈加不自信。慢慢的,孩子也會變得焦躁不安起來,做事情總是顧及父母的感受,為討好父母,開始學會迎合,學會投父母所好。

孩子從四五歲以後就要逐步開始訓練獨立做事的能力,開始適應一個人睡覺,五六歲以後,可以讓孩子一個人洗澡,同時,也讓孩子做一些家務。孩子上學以後在班裡與同學之間發生的矛盾,儘可能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做父母的,放手孩子越早,孩子的獨立性就越強。

當孩子上小學時,很多其它孩子還依偎在媽媽的懷抱時候,自家的小孩已經能獨立做許多事情。到了學校,班級裡這樣有獨立性格的孩子,一定會受到班主任的喜愛和重用,擔任該班幹部是少不了的。這樣在學校,在班級越是得到這樣的鍛鍊機會,其獨立能力就越發強。

在小學有這樣好的開端,就基本上奠定了初中和高中的學習自主能力一定比其他孩子要強許多。所以從小培養優良的品質和獨立自主的能力,家長到了初中和高中,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會讓家長非常省心。所以家庭教育是孩子越早越好。一棵小樹,稍加修剪,就可以讓其茁壯成長,如果一個樹已經長成了歪脖子樹,就必須用斧頭來修剪枝葉。教育要趁早,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一定要從小3歲就開始培養。


曾哥趣談孩子教育


幼兒早期是啟蒙的最佳時期,因為科學研究表明,幼兒階段的孩子會激發出很多潛在的能力。例如1歲以內的孩子旅遊超強的語言能力,他們聽過的語言,在會說過以後幾乎都可以表達出來。而1歲之後,需要能力慢慢退化,這也是為什麼小孩子學外語比成人要快,發音更準的原因。

幼兒時期也是各種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越小的時候,養成一種習慣需要的時間越短!而習慣一旦養成,是很難改變的!

因此早期教育特別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