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得到了北宋的歲幣,卻為何在經濟和政治上都失敗了?

1622355338


根據我的個人理解,你大概提到的應該是澶淵之盟吧!



首先,我們從政治上說。這場戰役,實際上是在宋朝打了勝仗的情況下籤署的條約,遼國由於長期的征戰,國內的資源已經不足以支持他繼續打下去,所以與宋國簽訂了澶源之盟。既然是勝利的條約,當然要為自身爭取更大的利益。該條約規定了兩國互修盟好,使得在很長時間內宋遼之間並沒有發生大規模戰爭,這就給了宋朝一相對長的時間發展國內經濟,穩定國內政治格局。

宋朝作為農耕文明,本身就擅長於防守,而且漢族人民普遍會生活,靠著土地能夠實現自己的自給自足。而遼國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本身他們是遊牧文明,而且北方苦寒之地資源短缺,如果不再向南進行侵略掠奪的戰爭,而又要維護貴族的奢靡生活,就必然會像國內的普通民眾施加壓力,或者是奴役侵略其他民族,導致國內社會危機加劇。女真族的崛起就是例子!


第二點,從經濟上來說。一般人只會注意該條約中規定了宋朝要向遼國貢獻歲幣,卻忽視了最為重要的一點,也就是兩國通商。大家可以想一想,遼國有什麼東西可以向中原地區出售的,除了毛製品和奶製品之外,恐怕沒有其他了。而相對於中原來說,物產豐富,絲綢,瓷器,茶葉種種物資數不勝數,所以宋朝人給遼國的歲幣在短短的時間內就能掙回來,而且能夠實現對外貿易的一個入超。

其實宋朝最根本的目的是想通過兩方互通貿易,從遼國購買馬匹。這樣的話,就可以組建宋朝強大的騎兵,這一點借鑑了西漢初年的策略。但是隨著遼國蕭太后的禁馬令,禁止向中原地區出售馬匹,也直接導致了遼國根本沒有什麼東西能夠賣給宋人,這樣的話,宋遼通商就成為了一邊倒的宋朝人血賺的貿易。


實際上,宋朝所實行的政策是以貨幣戰爭來取代沙場現實戰爭,而且極為有效。以至於到後期遼,西夏,金國都不印發本國的貨幣,統一使用宋朝的貨幣。

個人觀點,歡迎交流!點個關注,不定時更新歷史問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