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鄉縣——下合村

村裡人代代口口相傳,在古時候的一個夏天,此地河水清澈,林茂草豐,經常有成群結隊的仙鶴在河裡生存,故名夏鶴,以後為了簡便筆劃,寫成下合。

下合村於北齊時期建村。唐朝時期,下合村得以發展,明代設裡,下合裡設10甲。清朝時期設為約,管轄村莊12個。民國5年實行區村制度,設為編村。1953年屬二區(蟠龍)下轄的一個鄉,管轄王家峪、棗嶺、西頭、南上合等8個村。1956年屬窯上溝鄉下轄一個農業社;1959年屬韓壁人民公社下轄的一個管理區。1972年屬韓北人民公社下轄的一個生產大隊;1984年撤銷生產大隊,設立下合村民委員會屬韓北鄉管轄至今。

【文物古蹟】

媧皇聖母廟---坐北朝南,向陽而建,南低北高,三進院落逐院抬升。沿中軸線由北至南,北院正殿為該廟的主建築媧皇聖母殿,院東有東配院,院西有西配院,並有東、西廂房;出北院下十三級臺階至中院,中院東為鐘樓,西為鼓樓,並有東西廂房;出中院經牌樓下二十三級臺階至下院,東為碑亭,西為西方聖殿;最後經香亭出山門,過萬善橋便是戲場、戲樓。媧皇聖母廟,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整個建築依山而建,氣勢宏偉,清泉環繞,宮殿雕樑畫棟,神像威嚴,造型優美,廟貌巍峨,松柏交翠,花團錦簇,十分壯觀。整個建築群由八個部分組成,結構嚴謹,渾然一體。1980年8月1日,下合媧皇聖母廟被武鄉縣政府定位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被長治市定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紅色記憶】

1940年10月11日,野戰政治部移駐下合村,駐紮在媧皇廟,宣傳部部長為王東明,教育科住西配殿,宣傳科住東配殿;退運部部長王卓如住西廊坊,社會調查科住正殿東側房,野政衛生所設在媧皇廟偏院正房,野戰政治部會議室設在媧皇廟戲臺。

政治部主任側鍾、副主任兼宣傳部部長陸定一住在魏昌中家院內,土改後分配給了梁安平家。1940年5月傅鍾離開前方回到延安,由抗大副校長羅瑞卿接任野政主任一職,也是住在這個院子裡,傅鍾、羅瑞卿先後住東房,因年久失修房頂損壞;陸定一住東窯樓,原為樓房,後上面的樓房損壞拆除。秘書處(也叫總務處)及先後兩任處長青中興、陳志彬住魏永旺家;組織部及部長周框住魏永江家;鋤奸部及部長楊奇清住揚金風家;軍法處及處長間探要住魏懷德家;管理科住旗杆院;生產部住魏國平家,總部招待所住魏國華家,1939年冬,政治部直屬政治處,在下合、棗林村舉辦了多期基層骨幹和支委訓練班,對提高總部機關工作人員的政治素質起了極大的作用。

這年年底,山西發生了“十二月事變”,在蔣介石的授意下,閆錫山反共達到巔峰。八路軍野戰政治部於12月16日,在此召開了總直機關千餘人參加朱德總司令的祝壽大會,藉以宣傳德高望重的總司令,讚揚在華北前線艱難轉戰、英勇殺敵的八路軍,充分揭露國民黨頑固派對我八路軍將士的無恥誹謗。同時,野戰政治部還在這裡接待了不少友軍將領、愛國人士,如國民黨高級參議周勵吾,第一戰區高級聯絡參謀王葆貞、申凌霄,著名愛國知識分子李公樸,戰地婦女兒童慰問團陳波兒等。

野戰政治部在下合村駐地的蝸皇廟前空地召開八路軍總部直屬隊幹部會議,由聶榮臻介紹晉察冀根據地建設的經驗,此次會議主要是學習敵後模範抗日根據地---晉察冀經驗,籌備成立太行、太嶽、冀南聯合辦事處,為晉冀魯豫邊區的建立作準備,所以太嶽區的薄一波、三專署的戎伍勝、冀南區的楊秀峰、宋任窮也都回總部參加了會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