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陰真經和九陽真經同是武學寶典,為何江湖上搶九陰卻不搶九陽?

《九陰真經》和《九陽真經》作為“射鵰三部曲”武林中,至高無上的兩部武學寶典,為何境遇和結局都大不相同?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因為《九陰真經》一直是出現在江湖,而《九陽真經》一直被掩藏在少林,世人根本就不知道世上竟還有這樣的一部寶典,而當這部寶典被世人所知時,它卻又再次不知所蹤,人們是想奪也無處可奪。

一.作為武學寶典,《九陰真經》的現世,必讓江湖為之動搖。

九陰真經和九陽真經同是武學寶典,為何江湖上搶九陰卻不搶九陽?

實際上這兩部寶典,從一開始都是被收藏得很隱秘。《九陰真經》也一樣,黃裳當年創下它之後,就將他收藏在一個秘密之所,只是後來不知為什麼,這部經書突然間出現在江湖之中,並引起了無數的紛爭,為此掀起了無數的腥風血雨,更讓不少人為了爭搶它而喪命。小說《射鵰英雄傳》通過周伯通之口,對這件事說得是很清楚。

“黃裳將經書藏於一處極秘密的所在,數十年來從未有人見到。那一年不知怎樣,此書忽在世間出現,天下學武之人自然個個都想得到,大家你搶我奪,一塌糊塗。我師哥說,為了爭奪這部經文而喪命的英雄好漢,前前後後已有一百多人。凡是到了手的,都想依著經中所載修習武功,但練不到一年半載,總是給人發覺,追蹤而來劫奪。搶來搶去,也不知死了多少人。得了書的千方百計躲避,但追奪的人有這麼許許多多,總是放不過他。那陰謀詭計,硬搶軟騙的花招,也不知為這部經書使了多少。”新修版《射鵰英雄傳第十六章》

武林中人為何要搶《九陰真經》,自然是為了修煉裡面的武功。這部經書可是黃裳一生武學的心血,完全稱得上是武學的百科全書。裡面既詳述了武學原理,帶有最上乘的內功心法,還囊括了天下知名的各派武學的功法套路和破解法門。裡面任何一門武功,練之都能獨行江湖,稱雄一方。我們從練了“九陰白骨爪”的梅超風,就能躋身一流高手行列就可看出,而且她還是練錯的,後來的周芷若憑之也是一下子便能直逼武林。這在追名逐利的江湖之中,自然讓人趨之若鶩,嚮往至極。

江湖中爭奪《九陰真經》一事愈演愈烈,最終天下間知名的高手都被捲入到這部經書的爭奪之中。王重陽為了還江湖一個安寧,出手奪下這部經書,然後舉辦了“華山論劍”,以定這部經書的歸屬權。

九陰真經和九陽真經同是武學寶典,為何江湖上搶九陰卻不搶九陽?

王重陽的想法是最具可行性的,他把《九陰真經》歸於武功天下第一的人所有,的確能減少江湖上對這部典籍的搶奪。假如獲得天下第一的他不是早逝,應當不會出現之後藥師騙取周伯通的經書,然後黑風雙煞偷了經書,又引出新一輪紛爭這樣的事。就像後來,《九陰真經》在郭靖夫婦手裡幾十年,就誰都沒敢再去動奪經的念頭了,因為根本就搶不過。

《九陰真經》的出現破壞了原來江湖的秩序,但同樣也讓當時中原武學一道的沉寂出現復興。射鵰三部曲前兩部中的武功,是受《九陰真經》影響最大的,前後五絕都受過《九陰真經》的幫助,武功也因為《九陰真經》的影響下,不斷的上升水平,即便是楊過所創的“黯然銷魂掌”,也是糅合了《九陰真經》的部分原理。《九陰真經》在“射鵰三部曲”中地位,無可撼動,即便是在它基礎上升華出來的《九陽真經》也一樣。

二.《九陽真經》的隱世和多舛的命途,讓這部寶典成為武林的一個傳說。

《神鵰俠侶》結尾,一眾人員上華山拜祭歐陽鋒和洪七公,並推選出了新五絕,之後卻遇到了追著在少林盜經的尹克西和瀟湘子上華山的覺遠與張君寶師徒,被盜的武學寶典《九陽真經》,也在覺遠大師的講述之下閃亮登場。當時的楊過就看出,覺遠大師的內功修為已可匹敵郭靖和一燈大師,更是奠定了《九陽真經》可與《九陰真經》並駕齊驅,各擅勝場的武林地位。因為真正從《九陰真經》總綱出發修煉內功的,後五絕之中就只有郭靖和一燈大師,兩人皆已是將“九陰神功”練到了登峰造極之境。

九陰真經和九陽真經同是武學寶典,為何江湖上搶九陰卻不搶九陽?
楊過見了那僧人的身形步法,暗暗稱奇:“這人的輕功未必在龍兒和我之上,但手上拉了一少年,在這陡山峭壁之間居然健步如飛,內力之深厚,竟可和一燈大師、郭伯伯相匹敵。怎地武林中從未聽人說起有這樣一位人物?”新修版《神鵰俠侶終章》

那麼如此高深莫測的《九陽真經》,卻為何不被世人所知呢?新修版的《倚天屠龍記》小說中對這一點說得很清楚。

當年有一位一生為儒為道為僧,無所適從的高人,某日在嵩山斗酒勝了全真教創派祖師王重陽,得以借觀《九陰真經》,雖深佩真經中所載武功精微奧妙,但一味崇揚“老子之學”,只重以柔克剛、以陰勝陽,尚不及陰陽互濟之妙。於是結合一生所學,創出更有陰陽調和、剛柔互濟的中和之道的《九陽真經》。這位高僧當年悟到此武學深理,不敢在少林寺中與人研討參悟,只隨手寫在四卷梵文《楞伽經》的行縫之中。

因此,這部寶典被創出之後,並不是像《九陰真經》那樣,單獨一書,流傳於世,而是隱藏在《楞伽經》淹沒在少林藏經閣的萬千經籍之中。而他所書的《楞伽經》還是梵文版的經文,這就更加讓這部經書難見天日了。

原來《楞伽經》初時在天竺流傳,其時天竺未知造紙之術,以尖針將經文刺於貝葉之上。達摩祖師於梁武帝時將貝葉經自天絲攜來中土,傳入少林寺,貝葉易碎,藏讀不便,少林僧人便抄錄於白紙之上,裝訂成冊。抄錄梵文時行間甚寬,不知何時竟有一位高僧,在行間空隙另行寫了一部華文的《九陽真經》,講的是修習內功的高深武學。千餘年來,少林僧人所讀的《楞伽經》均為華文譯本,無人去讀梵文原本。這部《九陽真經》在藏經閣中雖藏得年深月久,卻從來沒人去翻閱過一句一頁。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二章》
九陰真經和九陽真經同是武學寶典,為何江湖上搶九陰卻不搶九陽?

就這樣,《九陽真經》默默無聞的隱藏在少林,直到後來藏經閣出現了一位無經不讀的服事僧人覺遠,見到之後便誦讀不疑,不知不覺間就習得了一身高深內功。不過覺遠是個服事僧,他在少林沒資格習武,他也只把這部經書當作強身健體之法,只是將其中的方法教與自己的小徒張君寶,因此這部經書還是不被少林諸僧所知。但這部經書一現天日,不久卻又再度遭逢劫難了。

瀟湘子和尹克西兩人在少林看到覺遠師徒內功有成,便知道他們所看的經書乃是高深的武學典籍,便設法搶了那本《楞伽經》,也就發生了《神鵰俠侶》小說結尾那件事。不過瀟湘子和尹克西為了躲避覺遠師徒的追討,在華山將經書縫進了一隻蒼猿的腹中。最終這隻蒼猿被他們帶回西域,在崑崙山下,兩人互鬥身亡,誰也沒有得到其中的經書。不過尹克西良心發現,死前託付何足道轉告覺遠,“經在猴中”,可是何足道聽成“經在油中”,覺遠大師是至死都參透不出經書的下落。

《九陽真經》就這樣隨著那隻蒼猿留在了崑崙山,直到近百年後,才被機緣巧合之下,進入崑崙仙谷的張無忌所得。而張無忌在谷中練成“九陽神功”之後,也並沒將這部經書帶出,而是將他繼續埋在了谷中,這本經書也就永遠被留在崑崙山了。因此,即便是當年華山之後,《九陽真經》已被世人所知,有人想搶也是無處可搶了。

九陰真經和九陽真經同是武學寶典,為何江湖上搶九陰卻不搶九陽?

不過覺遠大師圓寂前背誦出的《九陽真經》,卻被在場的郭襄、張三丰和無色禪師所得。雖然各自所得不全,但從此一經分三脈,就引出了峨眉、武當和少林三派的“九陽功”。一舉讓武林出現了新的格局,讓中原武學一道的發展,在《射鵰》和《神鵰》時期經《九陰真經》帶來的復興和鞏固之後,達到了最後的高峰。因此,“射鵰三部曲”實際上也可看作《九陰》和《九陽》先後接力,影響武林的故事。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