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語文老師說“凱旋歸來”是病句?

幽_紅林


語文老師說“凱旋歸來”是病句,這是語文老師錯了,“凱旋歸來”很正常,一點病也沒有,並不是有人認為那樣是“重複多餘”“重複累贅”,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構詞方式。

首先,“凱旋歸來”不是句子,也就談不上是病句。病句是相對句子而言,不是相對詞語、詞組而言的,所以語文老師說“凱旋歸來”是病句,自己就忽略了“凱旋歸來”不是句子。

其次,有人認為“凱旋歸來”有問題,說是病句,主要理由就是“凱旋”是回來的意思,“歸來”也是回來的意思,所以前後兩個分詞語的意思重複了。

但是,重複就是病嗎?並不是這樣的,我們漢語詞彙裡有很多這樣通過這種構詞方式構成的詞語,一點病也沒有,非常規範。比如“陳舊”這個詞語,“陳”就是“舊”,前後兩個詞素意思重複,有病嗎?沒有。

這種類型的詞語很多,比如保衛、蹦跳、冰凍、出現、躲藏、分散、豪傑、歡樂、緘默、饋贈等。

也許有人會說,你舉例的這些都是兩個字的詞語,人家那是四個字的詞組。其實都是一樣的,四個字的詞組的構成方式跟兩個字的詞語是一樣的。比如:“胡言亂語”,胡言跟亂語的意思不是一樣的嗎?風馳電掣、崇山峻嶺、流光溢彩、見多識廣、甜言蜜語、引經據典,等等,多了去了。

綜上,筆者以為,“凱旋歸來”並非所謂的病句,理由有二,一是“凱旋歸來”只是個詞組,並不是句子,連句子都不是,也就談不上什麼病句。二是“凱旋歸來”前後兩個分詞的意思相近,並非重複累贅,而是漢語的一種常見的構成方式。所以,語文老師說“凱旋歸來”是病句,是錯誤的。


當代師說


三水三心觀點:語文老師說“凱旋歸來”是病句沒有錯,我們實際生活中的口語說“凱旋歸來”也沒有大問題,但書面語中不能出現。

作為資深專職語文教師,我來談談針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第一,“凱旋歸來”確實是病句,語文老師的判斷完全沒有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涉及到的是常見病句中的“重複囉嗦”的問題。在語言中,常見的病句類型,共有十種,比如,成分殘缺,搭配不當,語序顛倒,前後矛盾等等。為什麼重複囉嗦是一種語病呢?因為,我們的運用語言,最基本的要求是規範、通順、簡潔,然後是連貫、得體,最高的要求是美。

那為什麼說“凱旋歸來”是重複囉嗦呢?這要從字義入手。

“凱”,其實是一個名詞,意思是“軍隊得勝回來奏的樂曲”,我們經常說的“凱歌”,就是指它的本義,還有一個成語叫做”奏凱而歸”,意思是“奏著凱歌回來了”,很明顯,意思就是打了勝仗回來了。

旋[xuán],有六個義項,分別是“ 轉動”“ 回,歸”“不久” “ 表示與各方來往或來往於各方之間”等。比如,《扁鵲見蔡桓公》一文當中,"(扁鵲)望桓侯而還走"。這句話裡的"還"是通假字,"還"通"旋",意為:來回走動。

這樣看來,“凱旋”的本來意思就是打了勝仗回來,你在家上一個“而歸”,那字面意思就是“打了勝仗回來,回來”,無疑,就是重複了。

當然,有些文學作品,又當例外。比如,柯巖的著名詩歌《周總理,你在哪裡》:

周總理,我們的好總理,

你在哪裡呵,你在哪裡?

你可知道,我們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這裡運用的事反覆地修辭手法,表達的是一種強烈的感情。

"第二,在口語中使用“凱旋歸來”,涉及到的一種語言習慣。

那我們為什麼口語當中經常還要說“凱旋而歸”呢?其實,口語,對於語言的使用要求,並不是特別嚴格。比如,“喝一杯”,走,今天我們去喝一杯。你說,你回吧杯子喝了嗎?

也就是說,一般來說,書面語要求相對來說嚴格,而口頭語,只要大家彼此明白意思,不影響交流,就一切ok。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詞語的意思,也在逐漸發生變化,有些約定俗成的,甚至長期使用之後,甚至把原來的意思都改變了,有的還截然相反。比如“爪牙”,古時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屬於褒義。韓愈《與鳳翔邢尚書書》:"今閣下為王爪牙,為國藩垣。"。而現代漢語中的"爪牙"則是"比喻壞人的黨羽和幫兇",為貶義。

前段時間,網絡流傳要把很多字的讀音改掉,從語言運用的角度,我贊同改,從語言文字的發展的角度,我反對改。但最後究竟如何,個人以為,不管你改不改,老百姓都這樣說,自然就改了。

“凱旋而歸”也是一樣,經常用經常用,最後,就正確了!


三水三心


但殊不知,在實際生活中,像“凱旋歸來”或“凱旋而歸”,這樣的說法是行得通的,人們使用時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還有像“除夕之夜”,因為已經習慣了,習慣的東西就是約定俗成的。我覺得凡是約定俗成,它就是規範的,別把約定俗成當成病句。我的說法是否妥當,望大家評論。


憶夢月華


當語文老師說這個詞語“凱旋歸來”是錯的時候,我認為必須認真討論這個問題!本來在十多年前在北大中文論壇上討論過這個問題,最後反覆討論經過好幾天才讓出題人頓悟接受——凱旋歸來,凱旋而歸——是正確的用法!

為什麼呢?

道理很簡單:這是現代漢語與古典文言文的本質區別!關於這方面的論文目前還沒有,我是在創造漢語拼音文的過程中頓悟出來的,屬於獨家思想。

古典文言文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是書寫那個時期語言的文字!由於中國目前還只有文字學,或者只重視古代文字學,而忽視或者不重視古代語言學,使得我國目前古代語言學只是一個偏科,只有詩詞愛好者在努力用模擬唐代詠讀唐詩,但只是起步不一定正確。

那春秋戰國時期的語言是什麼特點呢?和今天的英語是比較接近的,:

1、一個字就是一個單詞;

2、一個單詞的讀音和英文一樣,多為複音、多音;

3、有主格和賓格;

4、也有類似時態之類的形態後綴。

如:初鄭武王伐趙

[奧擬音]Troy , Dround Weak Wang fat (the) Zaolen.

[拼音] Coyi, Zongde Wike Wang fate (le) Zaolen.

[今漢語]Chu1, Zheng4 Wu3-wang2 fa2 Zhao4.

也就是說,古代漢語文言文的每一個字並不像今天是一個單音,而是完整的單詞,等於今天的詞彙,語音也多以複音、雙音為主。

而經過秦漢統一的演變之後,漢語開始向表調的單音節發展,於是在漢晉之際,漢語發生了人類歷史上的最偉大的變革——漢字開始向表調的單音發展!而人們的交際語開始由原始的複音單詞向漢字組詞發展!——人類完成了由中古的威倫語向自由組詞的現代雅典語(典雅之語:現代漢語)的轉變!

但在官方書面語我們仍然使用文言文直到民國時期,其原因除了經典著作全是文言文書寫的外,可能正是民間的現代漢語構詞不符合嚴格的語法邏輯造成的。

這說明現代漢語與文言文的構詞邏輯是完全不同的!由於漢語語音的單音化,使得漢語有一種自我造詞的功能——如發明的新事物:麥克風🎤,我們就用意母(3600個漢字)直接造詞,叫話筒!radio叫收音機,有了雞鴨鵝肉毛,就可自動生成雞肉 鴨肉 鵝肉,雞毛 鴨毛 鵝毛等新單詞,這在西方單詞語言是無法自由生成的,這是漢語脫離原生語言,向人工智能語言發展的重要標誌!

正是這一特點,現代漢語常常用意義相同的漢字組合表意。房屋 姑娘 宮殿 海洋 意義 經典 語言 重複……等等,其實意義大多是重複的,這樣主要是為了在語音上增大識別度——這是現代漢語構詞的一大特點,而不是'病句'!

再舉一個例子,如我們常常介紹“這是我的妻子”,妻就是夫人的意思,子是兒子的意思,如果用文言文這樣解釋就是“這是我的妻子和兒子”了,不讓人貽笑大方嗎?!如果我們認可“妻子”一詞,“凱旋歸來”就是一樣的現代漢語組合——“凱旋歸來”雖然凱旋就有了勝利迴歸的意思,但加歸來是屬於現代漢語的複意組合,主要是兼顧語音的節奏,符合現代漢語的構詞方法!不是句子更不是病句!

希望全國的語言文字工作者能認真審視這個問題,不能因為某個專家一分析,就都不敢用了!也希望語文老師能統一糾錯,不能再這樣錯下去了😊(施)



奧斯眼中的世界


凱旋,就是得勝而歸。所以,凱旋歸來,重複了。歸,就是回來。所以,歸來,也是重複的。所以,凱旋歸來,就是得勝回來回來回來,三次重複。

漢語的問題遠不止這個,幾乎到處都是,可以信手拈來。請看:

親眼看到,看到必然是親眼,不用自己的眼睛是看不到的。所以也是重複。

曬衣服,沒錯。曬太陽,把太陽拿來曬?

救命,不讓生命消失。救火,不讓火消失?

答案,回答的方案過案卷。如果只需要答一個字,也是方案、案卷?

考試,是甲考乙,甲是主考一方,乙是被考一方。乙就不能說,我要去考試。只能說,我要去被考試。

渴,就是想喝水。渴水就是重複。可以說,我渴了。不能說我渴水了。

吃,就是把東西塞進嘴巴。說吃飯可以,吃東西就是重複。

飛機,會飛的機器。導彈、衛星就不是會飛的機器?

手槍,可以拿在手裡的槍。衝鋒槍、機槍就不能拿在手裡?

手機,可以拿在手裡的機器。手錶、遙控器怎麼回事?難道不能拿在手裡?

打米機,打擊大米的機器。你打擊的穀子吧?準確來說,打的是大米的殼吧?那打穀機服氣嗎?

簡直亂成一鍋粥啦!


青蔥依舊


首先要弄清楚“凱旋”的含義。“凱旋”就是勝利歸來,後邊不能再加歸來,否則就語意重複。這是病句的一種形式。

類似的病句還有很多:

比如我們經常在公共場合看到的宣傳橫幅:“熱烈歡迎XX領導親自蒞臨我單位檢查指導工作”。在這條橫幅中,“親自蒞臨”和上邊的“凱旋歸來”一樣犯了語意重複的毛病。因為“蒞臨”就是親自到來的意思,前邊不能再加親自。

再如“忍俊不禁”這個成語,有這樣一個經典考題:XX活動,讓全班同學忍俊不禁大笑起來。你能看出這個句子的問題在哪兒嗎?


詩意南山


語文老師說“凱旋歸來”是病句,本身沒有問題,這是遵從於漢語語法規範所下的結論,但是為什麼現實生活中大家都常說凱旋歸來呢?

第一,口語和書面語在表達中嚴謹度不同。大家平時聊天說話,用的基本上都是口頭語,口語往往不會遵從語法規範,只要把想表達的意思說清楚就行了,沒有會計較你一句話說的完整不完整。但是書面語卻不一樣,必須要按著語法規範去表達,否則,像在寫作與考試中很容易出現語法錯誤。

第二,約定俗成的東西大家都會習以為常。儘管凱旋歸來這個四字詞中,旋和歸意思相同,但是四字詞在口語表達中卻常用,因為用著順口啊。而這順口是平時人們喜歡用成語來簡潔表達,一句凱旋歸來就能完整表達意思,如果說凱旋一詞,給人的感覺就怪怪的。

第三,聊天中的口語中一般沒有提病句說法。如果你對小孩學話感興趣,也常關注,會發現孩子有時說話顛三倒四,會提醒孩子應該怎樣說才對。但是有些家長不會提醒孩子,因為能聽懂大概意思就行了。這恰就是口語表達中,幾乎沒有人去特別關注病句。但是在寫作之中,卻會針對口語表達有規範,因為評判的標準是按書面語執行。

綜上所述,相信你會對約定俗成有了基本的理解吧?


寒石冷月


“凱”是勝利的歌聲,“旋”是歡樂的舞蹈。軍隊打了勝仗,載歌載舞地歸來,稱作“凱旋歸來”,說它是病句值得磋商。這裡的“凱旋”應作為形容詞,“歸來”才是動詞,所以也不是重複句。但是,單把“凱旋”作為祝願與期盼,如“祝你早日凱旋!”,“我們等著你們的凱旋”,這裡的“凱旋”就成了動詞。總之我們不覺得“驚慌逃跑”、“入荒而逃”是病句,哪麼就沒有理由說“凱旋歸來”是病句。

漢語中的許多詞性在句式不同,位置不同,語境不同時其含義也相應起了變化。


手機用戶明心


說"凱旋歸來"是病句的語文老師,不懂的語言表達是約定俗成的這個道理,而是脫離實際生活去扣字眼,是典型的閉門造車式的迂腐。如果說"凱旋歸來"是病句,那麼"打掃衛生"是不是病句呢?這是個最常見的動賓詞組,從邏輯意義看,"衛生"應該是受保護的,幹嗎要打掃它呢?應該被打掃的是"不衛生"。同樣的詞組還有"小心安全",如果從邏輯上看,也是有問題的。既然是安全的東西,我們有必要去小心它嗎?通常來說,有了危險後,人們才會說這句話,而在安全的情況下,根本不會去說這句話的。所以,這裡""小心安全"的意思,從邏輯上,應該是"小心危險"的意思。以上這兩個例子說明,語言是約定俗成的東西,人們之間能有效地進行交流就可以了,不存在什麼病不病句的問題。


一線天


語文老師無非就是想說:旋和歸都有回來的意思,語法重複什麼的,就像寒冷二字,寒就是冷,冷也是寒,天寒和天冷難道不一樣嗎?都是指氣溫低或人在氣溫低的條件下身體的感受,兩個同意義的字組成詞語難道錯了嗎?試著讀一讀這兩句話:1.歡迎解放軍戰士們凱旋!2.歡迎解放軍戰士們凱旋而歸!雖然旋和歸都有回來的意思,但個人感覺第一句頭重腳輕,意猶未盡,還是第二句順口一些,旋和歸,可以理解為文言文和白話文的互補!再比如“奔走”這個詞,奔,在《說文解字》上的解釋是:奔,走也!按照語文老師的意思,奔走相告這個詞也不對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