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散戶自己炒股而不去買股票型基金呢(讓專業的人去操作)?

西天蝸牛


我國市場是百分之九十的散戶,百分之十的機構。香美國是百分之九十機構,百分之十的散戶。散戶操作沒有長線思維,所以我國股市經常暴漲暴跌。

我們大多數散戶喜歡自己操作而不是去買股票型基金,讓專業人士操作,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暴漲暴跌

暴漲暴跌之下有賭博的刺激感,散戶個人操作,容易引起個人對於財富不勞而獲的快感,快速盈利本來就是人類的貪慾本性。找機構操自己沒這方面的感覺。

二,機構信譽

目前機構披露方面還沒有完全貼近老百姓,大家對機構的信任感沒有那麼強。導致我們更喜歡自己買股票,自己掌控自己的未來。

三,種類繁多

基金種類巨多,選擇基金就是一件困難的事,不如選擇一個股票賭未來得了。

四,基金虧損

很多基金都是虧損的,更重要的是散戶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虧了,虧的不清不楚。

總結:隨著我國的基金公司更加陽光透明,那麼我們也會選擇基金公司去投資。


李合偉說


我自1991年入市到現在二十八年了,已經見證了五次熊底五次牛頂。近三十年的時間雖然沒有掙到大錢但依舊玩得很嗨。2015年見到第五次牛頂後,耐心等了三年終於見到了第六次熊底2018年末的2500點。在此點位我已經分批進貨逐漸滿倉,現耐心等待行情,見到市場運行的上軌後會分批賣出,預計時間1—3年(今年上軌在3600點,明年上軌在3700點,後年上軌在3800點)。

無疑,我就是個散戶,小小散戶。散戶這個詞我是逐漸在股評家嘴裡聽到的,其具體定義幾十年來也在不斷改變。記得91年到93年營業所裡也就百十來個開戶股民,基本上都是五千元開戶的所謂散戶(那時沒這個詞),只有一位200萬元資金的所謂大戶。慢慢地股民越來越多資金越來越大,五十萬元的大戶室也由盛到衰直至滅亡。現在我都不知道個人投資者多少資金叫散戶多少資金可以不叫散戶。個人投資者1000萬元到5000萬元在我這個第一批入市者來看可以稱為大戶了,可人們還是叫他們散戶,因為他不是機構。

散戶的定義有點模糊,可是市場對散戶的智商可是一邊倒的定義清晰——倒黴蛋、被割韭菜者、高買低賣者、永遠的賠錢者,一句話‘’蠢貨‘’。其實在我看來,市場裡只有買方和賣方,賺錢者和虧錢者。賺錢者有機構也有散戶,比例決不會相差很大;虧錢者也包含機構和散戶,比例也絕不會相差很大。資本市場投資者的智商沒有天地那麼大區別,機構投資者優勢在於有書本和書裡的道道,只可惜市場裡決定輸贏的根本砝碼在經驗不在書本,有經驗者腦子裡不會缺乏有用的書本知識和道道。入市者當然有智商弱者,包含機構也包含散戶,但很快都會被市場淘汰,無法在此生存。

智商一樣的人會把錢給別人玩嗎?甚至交給沒幾兩經驗的所謂專家玩嗎?好像不會。還有更重要的一點,由於機構人並不比散戶人智商高,那麼眾多的股票型投資基金必然和股市大盤同步走熊或走牛;既然同步,投資基金成本要比投資股票可就高多了,因為你得養活眾多的基金人,那還是自己直接買股票吧。


東方長安


資料顯示,A股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而純股票基金就是上千只,若再加上股票混合型基金超過3000只。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多數散戶從不去買股票型基金,,而是喜歡親自上陣博弈。所以,我國的股市70%是散戶投資者,還有30%才是機構投資者,這與美國散戶佔比只有30%,而機構投資者佔比高達70%形成鮮明對比。

對此,一些資深的散戶表示:從表面上看,讓股票型基金替咱炒股更有優勢,比如可以集中資金打新股,還可以通過股指期貨對沖市場風險。但股票型基金也是靠天吃飯,行情好了表現還可以,但行情不好說不定虧損程度比我們散戶炒股票還要糟。於其讓別人替咱炒股,倒不如咱親歷親為。賺錢和輸錢都不要怨天憂人。

不過,我們認為,中國多數散戶不願意購買股票型基金的原因有很多,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情況,僅供大家參考。首先,國內的公募基金都是靠天吃飯,就是行情好了,就能賺到錢,但是行情不好虧損只是在多少之間。

問題是遇到行情好了,公募基金提取一些管理費和佣金也沒有異議。但如果遇到行情不好,股票型基金炒股出現虧損時,公募基金公司還是要按基金規模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和佣金,這就不合理了。多數散戶認為,基金公司的炒股收益應該與績效掛鉤,若是市場不好,出現虧損,應與基民同舟共濟。

再者,本來股票型基金還是擁有一些基民粉絲的。一些人覺得炒股太累太浪費時間,不如把錢交給基金公司這樣的理財專家來打理。但是,很遺憾的是,基金群體中也有不少害群之馬,老鼠倉、內幕交易橫行,“基金黑幕”事件摧毀了行業形象,讓很多人不再購買基金。自己辛苦血汗錢與其讓別人糟蹋,不如自己過過癮。

再次,中國股市是投機市,而美國股市是價值投資市場。在A股市場是股票整體估值偏高,上市公司少有分紅,退市制度形同虛設,所以,散戶投資者只能進行通過在二級市場上的博弈,賺取短線價差。他們不屑於專家理財這種投資方式。

而在美國股市實行的是註冊制,倡導的是價值投資理念,這對於散戶來說如何鑑別優秀上市公司就需要專業理財公司來打理了。因為只有選對了好股票,股價就大漲,選錯了股票,就會選擇退市風險了。

最後,我國上市公司股票只有3000只,如果把偏股基和純股基都算在一起,涉股類基金規模超過3000只。這對於廣大投資者來說,與其在3000多隻股票型基金中挑出優秀的基金,還不如自己化精力去選擇好股票。因為,自己選股票,好壞自己承擔。要是選錯了公募基金,讓基金管理人把你錢給輸了,那就太冤了。

在A股市場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廣大股民寧願自己操作虧損,都不願意把錢去買股票型基金,讓專業機構來替自己來理財。這既有股民對股票型基金賺錢能力不信任,也有看不慣公募基金公司罕澇保收的習慣,更有股市本來就是投機市,把錢繳給基金公司也是照樣投機,還不如我自己來投機一把。不過,隨著A股註冊制的推出,賺錢難度和風險會逐步增加,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會選擇購買股票型基金,讓專業人士替自己理財的。


不執著財經


01選擇基金並不比選股票簡單。

根據天天基金網數據,目前在售的開放式基金中股票基金939只,混合基金2426只,共計3365只基金,這還沒把指數基金算在內,而A股這幾年不斷擴容也不過3500多家上市公司,這裡面還包括了停牌的。

同樣是大海里撈“真”,選基真的比選股省心嗎?那也不見得,雖然買基金鼓勵長期投資,選基金要看過往業績、投資理念、公司平臺等方面,換句話說投資基金就是下注基金經理。然而往往“鐵打的基金,流水的基金經理”,基金經理同樣可能離職,那麼我們投注的基金經理離職了我們還要不要繼續持有基金也是個問題。

02基金同樣靠天吃飯

2018年權益類基金幾乎全軍覆沒,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為-25.43%,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為-14.19%,其中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甚至低於大盤,這讓不少散戶對基金經理的專業能力產生懷疑。

另外,基金經理水平有高有低,過往業績不能代表將來收益,比如明星基金經理宋昆憑藉易方達憑藉易方達新興成長混合斬獲2015年的主動管理類基金冠軍,收益達171%,而該基金在2016年、2018年卻分別虧損-39.83%、-32.54%。曾經的收益冠軍尚且如此了,基民有“買基還不如自己炒股”的想法也很正常,這也大大增加了選基的難度。

03買基金“來錢慢”

所謂基金就是按一定比例買入一攬子股票、債券,持倉內的股票漲跌不一,可以起到一定平抑風險的作用,這也讓部分人產生一種“買基金漲的慢”的錯覺。

經歷過熊市蹂躪,老韭菜們驚奇的發現基金經理也一樣追漲殺跌,虧得可能比自己炒股還多。牛市漲的慢,熊市一起跌,慢慢有些人認為,交納高額的申贖費、管理費、服務費,還不如自己炒股來錢爽快。

人最難看清的還是自己,很多人不是輸在妄自菲薄,而是高看了自己一眼。

04個別害群之馬損害了基金的行業形象

偶有發生的個別基金老鼠倉、內幕交易的情況,讓基民產生一種不信任的心理,還是把錢留在手裡自己操作來的放心,起碼虧得明明白白。信任要建立起來需要長年累月,可是摧毀只需要一瞬間。


在上世紀的四五十年代,美股市場也曾是散戶佔據絕對多數,而如今機構投資人、養老金、公募基金貢獻了八成的美股交易量,在A股70%的交易量是來自於散戶。有人戲稱,在美國是專業機構PK專業機構,而在A股則是專業機構PK散戶。

散戶主導的市場註定了A股更容易暴漲暴跌,股民想在A股賺錢難度是很高的,所以有“一賺二平七虧”的說法。很多人花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卻沒賺到錢,賠了夫人又折兵。

建議:不如買基金把錢交給專業的人來打理,花精力去經營自己或者尋找其他賺錢的方法。


玉魚與瑜


看了一圈,基本上沒有人講到關鍵點,罵基金經理的偏多。

這裡總結了一下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買基金不賺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追漲殺跌,很買股票一樣。

我還記得15年6月份單日基金淨認購金額幾千億,16年2638點附近確實淨贖回。通過這個現象就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買基金都賺不到錢,高位接盤低位割肉怎麼賺錢?進入時機把握不好是虧錢的主因。另外就是基金選擇也很困難,買了的不漲,沒買的向上(做股票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

統計了一下基金的盈利狀況,大部分基金都可以跑贏大盤指數,80%以上是有的。反觀股民,數據有點慘,80%都跑不贏。

因此,大部分股民寧可自己炒股虧錢也不買基金,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錢多沒地花。


等風來cy


我曾經專門比較過買基金和買股票的異同,而且和身邊朋友探討過類似問題。我覺得,之所以散戶選擇自己炒股而不去買股票型基金,主要是三個原因:

第一,收益預期。

散戶入股市的根本目的,大多數人都希望取得很高的收益,20%30%的目標都說不出口,最好翻個倍吧,等等。你想想也對,不是為了賺大錢,操這份心幹什麼?只是這樣一來,買基金就不合適了。在正常人眼中看來,基金一年也就是一二十個點漲幅的樣子,明顯不符合散戶的投資需求。

第二,信任危機。

新股民可能不瞭解,最早的時候很多基金都是有溢價的,一塊錢淨值的基金可以賣兩塊錢,1998年基金開元、金泰同時設立,那個時候大家對基金寄予厚望,認為他們可以改變中國股市的面貌,部分人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由股民變成基民。但是,很遺憾的是,基金群體中也有不少害群之馬,老鼠倉、內幕交易橫行,“基金黑幕”事件摧毀了行業形象,讓很多人不再購買基金。與其讓別人糟蹋,不如自己過過癮是不是?

第三,投資能力。

很多人說散戶的投資能力不行,基本上是被割韭菜的命,而且,還割了一茬又一茬,從來不長記性。但是,基金的投資能力就可以了嗎?我看,也未必。從歷史數據來看,相當一部分基金也沒有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行情好大家賺錢,行情好紛紛賠錢,簡直就是放大版的散戶。這一點,也影響了散戶選擇基金的意願。

這樣看來,股票型基金要贏得更多的用戶,還要苦練內功。


沉默的投資者


首先專業人士收取管理費的不用,他替你炒股票賺不賺錢,他都會收取一定的費用。

最主要的基金經理拿了你的錢以後,會進行暗箱操作,他們會買入大股東出貨的股票,幫助大股東拉抬股價,掩護大股東出貨。他們明知道要虧錢,但是對於他們來說無所謂。反正虧了也不是他自己的錢。

大家可以仔細觀察一下,為什麼大股東公告減持。股價沒有大幅度下跌,有一些還會微微上漲。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一些基金在大股東出貨的時候進行拉抬。以確保大股東順利出貨。等這些大股東出完貨以後,基金也開始出貨,就會變成一地雞毛。

所以不要把你的錢交給基金,他們並不是盡職盡責的為你賺錢,他們所謂的專業都是拿你的錢為他們自己賺錢的。


湖北問天


我國散戶熱衷於自己炒股而不買股票型基金主要原因是購買股票型基金難度不亞於自己炒股票,且很少人是通過購買股票型基金賺到錢。

1.我國上司公司數量與涉及股票的基金數量相當,挑選難度很大。

我國A股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純股票基金有近千隻,加上股票混合型基金超過3000只。無論是炒股票還是買股票型基金,其難度相當。在這樣得背景下,很多朋友寧願自己炒股。

2.我國股票型基金業績表現不如人意。

我國股票型基金這麼多年來一直表現不佳,很多人印象裡股票型基金,牛市漲幅不如個人,熊市表現更糟,還要收管理費,不如自己炒股。這個印象雖然不準確,但事實上股票型基金表現確實也不好。正因為這樣,很少人信任股票型基金真正能賺錢。

3.若在兩者之間選擇,建議還是買股票型基金。

我國股票市場是全世界難度最高的市場之一,主要原因是我國股市是散戶主導的市場,有80%的炒股者為個人,只有20%的機構在股市裡。

我國股市的結構註定了是一個暴漲暴跌,漲跌幅明顯有個人情緒在裡面的市場,個人很難戰勝市場賺錢。倒不如把錢交給更專業的基金,自己花精力到別的地方賺錢。

回到主題,之所以大家不相信股票型基金還是因為大家都沒有賺到錢,即使這樣,建議還是不要自己炒股,浪費時間精力卻又賺不到錢。二者選其一,建議選擇股票型基金。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後,資深金融科技人士,用專業的知識、大白話的方式為您科普投資理財,讓天下沒有難懂的金融!歡迎關注、留言交流。


大南山伯爵


優質股票的收益比買股票型基金高

我們知道,利潤=收益-成本,買股票型基金相當於讓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幫忙買股票,那麼理所應當地要繳付管理費,此外還有銷售服務費、託管費、申購贖回費,成本上就已經削減了一部分收益,當然買股票也是有成本的,但整體比基金的費率低。

此外,基金是分散到多隻股票上的,那麼一籃子的股票有強有弱,平均一下收益就會被中和。而自己買股票的話可以集中在幾隻優質股上,上漲的幅度就會比基金高不少。

舉個例子,買了易方達消費行業(110022)的朋友,3月18日漲幅為5.39%,但如果從它持倉的前10只股票中,有4只的漲幅都能超過5.39%,最高去到10%的,如果能押中這4只,那麼收益就非常可觀,比股票基金高很多。

理想總是豐滿的,事實上超短線能押中的人除非非常專業又或者運氣很好,不然十分之六的概率是跑不贏,但因為存在高收益的誘惑,所以不少散戶寧願自己去操作。

買股票型基金比多一層非系統性風險

交給基金經理的好處就是交給專業人士打理,但如果專業人士不夠專業,又或者存在道德風險,那麼買股票型基金就會多一層非系統性風險了。

基金經理雖然是專業出身,但對於紛繁複雜的市場與反覆無常的職業壓力,難免也會有判斷失誤的時候,操作不當業績就不佳;

基金的業績表現可能一直都很好,但一旦換了基金經理,無法掌握這隻基金原先的投資策略,那麼往往會風格大變;

道德觀念不強的人,可能會藉助職業便利為私人盈利,比如長說的老鼠倉等......

由於以上種種的風險,散戶與基金經理之間存在信任危機,所以也導致一些散戶傾向於自己操盤。

與其買股票型基金不如買指數型基金

事實上很多散戶都不知道,最合適他們的應該是指數基金。

一來指數基金對基金經理的依賴小,只跟蹤指數走勢,與基金經理的能力沒有什麼關係,可以消除散戶對剛剛提到的非系統性風險的顧慮。

二來歷史數據表明,大多的股票和主動型基金都未能跑贏指數基金,舉個例子,今年來大盤指數滬深300的漲幅為27.93%,而同一時間段全市場3600只股票只有1750只漲幅能跑贏滬深300,可見即使是牛市,也不一定是個股的牛市,如果你沒把握押中好的個股,買大盤指數會是更好的選擇。

而同一時間段,3084只主動型基金中,只有650只(也就是21.08%)可以跑贏滬深300,可見,投資指數基金不一定比主動型基金差。

買大盤指數基金一來可以分散風險,二來收益還很不錯,總的來說賺錢概率比小散們自己去炒股票的高,所以實力一般的小散朋友們可以客觀地看看自己的能力和指數基金的表現,考慮定投指數吧!


多多說錢


中國股民不成熟,行情好的時候聽哥們炒股賺不少錢,於是自己開戶殺入股市要賺一個億的小目標,我要成為中國巴菲特,自己炒股是多麼刺激的事情。

很多股民不瞭解基金是啥?

基金的數量比較多,不知道怎麼選基金。股市有牛熊轉換,買入基金時間不同可能產生盈利和虧損。虧損的基民就會罵基金經理操作水平真爛還不如自己親自上陣。

在美國是大部分人選擇基金,美股市場大部分有機構基金主導,散戶很少。那機構怎麼賺錢?除了分紅之外,機構大魚吃小魚賺錢,不管美國股市牛多少年,賺錢機構也會存在二八現象,賺錢的機構基金永遠是少數。

對於業餘股民還是選擇基金定投比較好。選擇基金定投的人收益會超過百分之八十炒股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