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前,總覺得自己不算老,生孩子應該是一件簡單的事,沒有做太多功課;生的時候,才知道這種想法有多蠢;生完以後,把這些認為該知道的事情,整理了一遍,希望對各位準媽媽們有幫助。
1.塞球囊
過了預產期,能達到順產條件,寶寶絲毫沒有發動時,除了打催產,還要“塞球囊”。
按照醫生的說,是宮頸還未成熟。將“球囊”塞進YD,用於促宮頸成熟及引產,這個經歷,是以前從來沒聽過的。
在塞之前,老公還簽了手術通知書,看到裡面寫的內容,嚇死人。顫顫巍巍的爬上產床,醫生先把擴宮器放入,然後消毒,把囊袋放入。
放入的感覺,很疼,醫生說宮頸後置。第一次放入還滑了出來,第二次才成功,放進之後,疼痛感小一點,就像姨媽痛一樣。醫生說,那是宮縮。
在床上躺了漫長的一個晚上,宮口終於開了。接下來,是人工破水。
2.人工破水
人工破水也是之前沒有了解過的。而且破水的,居然是個男醫生,很羞恥。
當醫生拿著一根長長的竹籤一樣的東西往裡捅的時候,很痛,有點像姨媽痛,接著有液體流出的感覺,然後醫生說OK了。就繼續躺回病床胎監。
或許是宮縮的疼已經超過一切了,所以人工破水的時候並未有太多疼痛。但看著醫生哥哥拿著竹籤走進來,最大的感覺,是內心的恐懼和不安,不知道他接下來要做什麼,我會有怎麼樣的疼痛感,也許這也是沒做好功課的BUG吧。
3.側切
開到十指上產床時,醫生又給了個指令,需要側切。緊接著醫生打了一針很痛的麻藥,隨後,感覺有人在切你的肉,再然後,聽到娃兒的哭聲。最後,感覺有人在縫我的肉。
術後,醫生給我普及,才明白側切的原理。會陰切開術是切開會陰組織以擴大外陰口的手術,以利胎兒順利通過產道,確保產婦和胎兒不受傷。而會陰側切是最常見的術式。
關於側切,網上看到很多媽媽覺得恐怖,但事實上側切的好處大於壞處,順產是否要挨這一刀,醫生會給出正確的判斷,媽媽們無需擔心。
關於疼痛感,相比起產前的宮縮陣痛,這些都不算什麼。再加上麻藥的助攻,這點側切的疼痛感可以忽略不計。
以上是在順產時,我經歷的,但之前從沒了解過的醫學常識。這些在進行時,內心其實是恐懼的,這種恐懼來源於對接下來的事情一無所知,如果早了解這些知識,我想至少自己會淡定許多。
還有幾點小問題,粗略的回憶一下:
4.內檢
當我躺在待產室時,才知道有這項操作。當醫生把消過毒的手伸進YIN道時,那種感覺真是“酸爽”。再伴隨著醫生的一句:才開三指,還不夠,心情又瞬間跌到了谷底。
其實內檢並不可怕,對於要順產的媽媽來說,內檢這一關是不可避免的,這也不是B超那些儀器可以替代的。
醫生把手伸進去,可以判斷骨盆的形狀,大小、胎頭位置等,從而進一步判斷是否具備自然順產的條件。順產前,通過內檢,也可以判斷開了幾指,從而判斷是否需要進產房。
內檢的感覺,怎麼說呢,不會痛,但有一種拉扯感。我碰到的醫生,動作有些粗暴,但也很快。對我而言,可能羞恥感要大於疼痛感。
5.備皮
這也是一項很尷尬的操作。是的,只是尷尬。
備皮是醫學術語,通俗地說,這項操作叫剃毛。但這也不是單純的剃毛,它是指在手術進行前將相應位置的毛髮給剔除,並清洗乾淨皮膚,防止手術之後感染。
而順產時,為了利於醫生操作,避免細菌感染,也為了後續可能面對的會陰側切,醫生會在上產床前進行這一操作,孕麻麻們放鬆心態就好。
以上就是在產期自己後悔沒有多瞭解的一些醫學操作,在進行這些操作時,多半是恐懼和羞恥代替了疼痛,若早了解多一些,也許我會坦然許多。
願每一位孕麻麻,都能順順利利的。
閱讀更多 希哈育兒樂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