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久天長》:生孩子,有什麼意義?

看完這部電影,已經過了一個多星期了,但是仍有太多複雜的情緒縈繞心頭。我始終無法忘卻劉耀軍王麗雲這對失獨夫妻的眼神。因為我也是計劃生育政策年代中誕生的,作為一個獨生女,我並沒有死亡的權利。

《地久天長》長達三個小時,講述了兩個家庭的故事,劉耀軍和沈英明兩家是好朋友,他們的兒子,劉星和沈浩也成了好朋友。王麗雲因為意外懷孕,不符合國家計劃生育政策,被李海燕拉到醫院做流產手術,不料手術出現意外,導致王麗雲再也不可能懷孕。屋漏偏逢連夜雨,他們的獨子劉星因為沈浩,意外死亡,劉耀軍和王麗雲徹底成了失獨家庭,於是他們從福利院領養了一個孩子,周永福。併為這個孩子改名為劉星。劉星融入不了這個家庭,離家出走。而揹負著歉疚的李海燕得了腦瘤,兩家在李海燕死之前相見。

失去孩子的父母,到底有多痛?

這部電影花了幾乎所有的時間,來講述劉耀軍和王麗雲這對失獨夫妻,深沉而不言說的痛苦:

喧譁都是別人的,我什麼也沒有

在劉星死後,家裡來了很多人慰問,包括朋友和領導。最讓人感慨的一幕是,王麗雲躺在床上,對作為肇事者的母親李海燕,一句責怪也沒有,反而關心沈浩是不是嚇壞了。再深層的痛苦,也只是對眾人說:“我累了。”然後將臉埋在枕頭上失聲痛哭。

過年了,沈茉莉過來送餃子,外面孩子們在放煙花,歡聲笑語顯得格外刺耳。沈茉莉邀請劉耀軍一家吃飯,劉耀軍沒有去。從聚會的窗外,我們看到了出獄的張新建和高美玉組成的家庭和沈英明李海燕一家和諧溫馨,窗內紅火溫暖,窗外雪花飄落,而此時的劉耀軍家裡,比屋外還要冷清,失獨夫妻在家相顧無言,我們看到的只是桌上的一個堆滿菸屁股的菸灰缸。

對於失獨家庭來說,目光所及之處,都是孩子生前的影子,都是過去的美好,都是無法迴避的痛苦。這時,我們想起魯迅《祝福》裡的祥林嫂,對著魯鎮上的看客們說,“若是我們家的阿毛還活著,也該是這麼大了吧。”魯迅在《而已集》中說到: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是啊,失獨的痛苦,常人哪能體會,所謂的感同身受,是最蒼白無力的安慰。

《地久天長》:生孩子,有什麼意義?

關心都是多餘的,我只想沉默

於是,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劉耀軍和王麗雲收拾好了大包小包,落荒而逃。因為他們無法再待在這個傷心之地,他們不想再面對任何一個熟悉的人,不想再聽到任何一句關心。他們選擇了一個言語不通,誰也不熟的海邊小鎮,沉默的生活著。王麗雲說:“那一刻時間就靜止了,剩下的就是慢慢變老。”影片一開始,當地人說劉耀軍一家很奇怪:做生意不去繁華的地方,卻選擇偏僻海邊小鎮。後來沈茉莉來看望劉耀軍,我們得知,劉耀軍一家曾經去過海南。為什麼又離開了呢?原來舊時好友高美麗去過海南。然而,劉耀軍一家不斷的逃避,他們從傷心地逃開,遠離過去的人,卻終究逃避不了內心的痛苦。

他們給收養的孩子起名為劉星,寄託了自己無限的希望。後來周永福離家出走,家裡的積水淹到腳脖子,一開始飄出來的是與周永福的閤家福,後來從衣櫃下面飄出來與親兒子劉星的合照。正如將照片藏進衣櫥深處,卻在大水中飄出來一樣,劉耀軍和王麗雲將失去孩子的痛苦埋藏進內心深處,但是在每個午夜夢迴的時候,都會鑽出來,讓人心痛。

夫妻二人在異鄉,用陌生的語言隔絕自己,在家裡,也說著生活中必須要說的話。因為太痛苦了,所以選擇沉默,然而因為沉默,痛苦又被滋養的更深刻,深入骨髓。

《地久天長》:生孩子,有什麼意義?

危險脆弱的關係,彼此捆綁的信仰

沈茉莉一直愛著劉耀軍,來看望劉耀軍時與之發生了關係,並且懷孕了。而王麗雲作為一個失去孩子,並且永遠不能再有孩子的失獨母親,面對自己的妻子,劉耀軍很為難,最終劉耀軍選擇放棄了沈茉莉為他懷的孩子。目送沈茉莉上車離開的時候,劉耀軍將臉埋在方向盤裡,痛苦至極。

失去生育能力,失去工作,失去孩子,接二連三的打擊已經將王麗雲和劉耀軍逼到懸崖邊緣,如果此時劉耀軍再離開,王麗雲則徹底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劉耀軍明白這一點,於是他對沈茉莉說,現在自己和王麗雲都是為了彼此活著。他的確想要孩子,但是想要的是屬於他們的孩子。

《地久天長》:生孩子,有什麼意義?
《地久天長》:生孩子,有什麼意義?

劉耀軍也想留下那個孩子,然而他沒有這樣做。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因為失去孩子,就離婚了的案例。男人和女人不一樣,女人如果失去了生育能力,就永遠失去了生養孩子的機會,而男人如果心狠一點,則可以再找女人生孩子。對於現實中的家庭來說,失去獨子,已經動搖了家庭穩固的根基,而精神負擔,信任危機,則進一步讓家庭關係變得危險脆弱。

電影中,《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一直伴隨至電影結束。然而,除了友誼和愛的地久天長,失獨的痛苦,更是地久天長。劉耀軍和王麗雲自始至終沒有大吵大鬧,因為痛苦已經消磨了他們所有的精力,因此,這些心照不宣,口不言說的痛苦,才會有更大的力量延續下去。這也是他們無法真正接受周永福,周永福無法真正接受他們的根本原因。

《地久天長》:生孩子,有什麼意義?

獨生子女,沒有死亡的權利

失獨的痛苦,深刻長久。根據2013年的數據統計,中國的失獨家庭已經達到百萬。熒幕上,給我們展示的,僅是百萬家庭的一個縮影罷了。

我的同事是獨生女,她對我說,她出生的時候親戚都勸她父母再生一個,然而她父親拿定主義,只要一個,說把最好的愛和教育都給她。在她記事的那一天起,即使父母經歷了國營大廠下崗潮,即使父親創業一而再的失敗,她也沒有過過苦日子。

在她享受到父母全部的愛時,她的內心也日益惶恐。因為她肩上的擔子,一天天的加重。作為獨生子女,前半生,父母承擔起養育她教育她的責任;後半生,她要承擔起撫養他們照顧他們的責任。而責任之一,就是她得好好活著。

上一屆帶過一個學生,打籃球把腰打壞了,需要休養很長一段時間,醫生說不一定能夠調理好。於是這個學生開始自暴自棄,開始厭學。他在我開導的時候,反駁我說:“就算學習搞好了,腰不好有什麼用?”“如果以後廢了,大不了就是一死,也給我父母減輕一點負擔,這是我最後的孝順了”。我問他:“那你可曾想過,你父母將一輩子活在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之中?讓你父母痛苦的悲傷的活著,難道就是孝了?”我和這個學生聊了很久,而且一直不斷的鼓勵他,後來這個學生振作起來,考取一本走了。寒假這個學生回來看我,再問及當初的話,他笑著說:“當時太幼稚了,本來也沒這個想法。我父母就我一個兒子,老師您說我能幹傻事麼?”

然而遺憾的是,社會上有太多選擇做傻事的孩子。去過醫院住院部,看到一些失獨家庭住院的樣子,有的病床邊兒女繞膝,端茶送水,有的病床加倍冷清。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有兒女在身邊,和僅有護工在身邊的老人,臉上的神情都是不一樣的。

同樣作為獨生子女,就算在生活中遇到了再大的困難,我不敢輕言放棄,因為我無法想象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我不敢想象失去了子女的父母,之後的日子該怎麼活下去。有人說,人活著太累了,因為我們無法只為自己活著。我們之所以嚮往遠方的詩意和自由,是因為在近處,我們有家。如果連家人都不在了,那麼遠方也失去了追求的意義。

作為獨生子女,我們沒有死亡的權利,只有不斷奮鬥的理由。最近在看倪萍的《姥姥語錄》,深有感慨。倪萍的姥姥辛苦貧困了大半輩子,終於在晚年,過了富庶的日子。倪萍傾盡自己所能,讓姥姥享受了之前不敢想的所有事情:去大飯店吃飯,穿著最好的蠶絲衣服,為著養生,吃海參從10幾塊錢一斤吃到幾千塊錢一斤,從未斷過。

作為獨生子女,我時常問自己,當父母生病了,我是否存有足夠的的錢,保證父母的治療。所以,首先我得好好活著,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其次,我得讓父母好好活著,不斷的奮鬥,給父母家人,儘量好的生活。

《地久天長》:生孩子,有什麼意義?

生孩子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地久天長》中,劉耀軍和王麗雲長久的處於失去孩子的痛苦中,就算領養了周永福,也仍然讓周永福活在劉星的影子中,周永福無法承擔這樣的重量,也無法接受這樣的安排,於是他離家出走了。

周永福之所以離家出走,是因為劉耀軍夫婦雖然供給他衣食,卻從未給過他身份認同。直到劉耀軍把身份證給他,將身份還給他,周永福和劉耀軍的矛盾才開始冰釋,最後磕了一個頭離開了。

和劉耀軍對待周永福的方式一樣,現實中有很多孩子,並不是以他自己想要的方式去過這一生的。有的父母,甚至將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強行加諸孩子身上。孩子,對父母來說,非常重要,重要到有的家長迷失了教育的方向。紀伯倫說的很好,孩子是飛翔的箭,父母是穩定的弓。父母對孩子的愛與諸多愛不同的地方是,愛的目的是為了放手與別離。

看過太多孩子輕生,父母痛哭的視頻,後悔對孩子過於嚴苛。有時候想想,父母對孩子要求最低一生中有兩次:一次是孩子出生,一次是面對孩子的死亡。如果,我們站在失去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會發現,養育孩子最重要的究竟是什麼。

生孩子,不是為了養兒防老,只希望孩子能夠活出自己的人生,健康快樂。如果有一天孩子問:“媽媽,我是怎麼來的?”,我會詳細的告訴他生命孕育的過程。我並不想強調,孩子的生日是媽媽的難日,而是想告訴他:孩子,你經歷了生命最初的競爭,後來在分娩的時候,又是那麼的努力,才來到這個世界上。生命的誕生太不容易了。以後就算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你要想一想,你曾經是多麼的勇敢而堅韌。珍惜生命,讓這一生活的精彩而有價值吧!

《地久天長》:生孩子,有什麼意義?

現在國家二胎放開了,特殊年代背景下的獨生子女,和他們的父母,已經沒有了別的選擇。作為獨生子女大軍中的一員,是父母唯一的希望。就像《尋夢環遊記》裡說的一樣:遺忘是真正的死亡。如果我們先行離開,又有誰記得我們的父母呢?

當然,就算不是獨生子女,也不能輕言放棄。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太不容易,我們健康成長,也太不容易。生而為人,不僅僅是自己活著,更是為身邊愛我們,我們愛的人活著。所以,在不知驚喜和意外哪個先來的明天,唯有珍惜當下,活出價值,才是我們對生命最初的奮力一搏,最大的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