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人,至死都在寻找通向人群的路标

文/简十七

Benedict在2010年出演了一部名为《Vincent Van Gogh: Paintedwith words》的剧情片。一年后,在某在线视频网站上,我花了大约一个下午的时间,平静地将它看完了。

梵高手稿 | 孤独的人,至死都在寻找通向人群的路标

抛去演员本身的素质不谈,这部片子里最吸引人的,应当是那些出自梵高与他的亲人的信件中的字句。它们串起了一整部影片,也承载着梵高其人富于传奇色彩的寂寞一生。

集结出版的信件,对于梵高来说,是相当于自传一般的存在。

以下,关于《梵高手稿》。

梵高手稿 | 孤独的人,至死都在寻找通向人群的路标

Van Gogh's Letters:The Mind of the Artist in Paintings, Drawings, and Words, 1875-1890

梵高手稿【荷】文森特·梵高(著) 【美】H.安娜·苏(编)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印象画派巨匠。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兰布拉邦特。一生屡遭挫折,备尝艰辛。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美丽的瓦兹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年仅37岁。

1. 梦

"人的灵魂里都有一团火,却没有人去那儿取暖,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囱上的淡淡薄烟,然后继续赶他们的路。 那我们要做什么?给火添柴,"你里头应当有盐",不管有多焦躁,也要耐心地等待,等到有人想要来访,在火边坐下来——待在那里。"

这名生前潦倒,需要依靠弟弟提奥接济才能勉强度日的画家,在他困顿的一生中,用一封封纸短情长的书信,诚恳地学习着技法,提升着自己的画技。虽然后世人对于他画作以及天赋的认可来得太晚,没能够赶在他三十七岁的那一枪之前温暖他饱经风霜的那颗冰冷的心,但从梵高决意开始创作起,就从未对自己"能够创作"这件事有过任何的怀疑。

他深爱着这个世界,想用自己的画笔将其描画;他深爱着身边的人们,竭尽心力地想要融入他们。

梵高手稿 | 孤独的人,至死都在寻找通向人群的路标

From:Van Gogh's Letters

他文字中透露出来的种种说,人要满怀期待,也要经得起等待。要足够坚韧,也要满怀憧憬与期待。

虽然他最终满怀失落,决定与这个他爱了一辈子,执着描绘了一辈子的人世作别,但燃烧在他信件当中,展现在他画作当中的,他对于生活、对于创作的那一团如火般炽热的激情仍然值得人们铭记与学习。

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每个人坐下来第一件事都是拿出手机,宁愿低头在冰冷的屏幕上点击,也不愿抬起头来与身边的人多说一句。快餐式的碎片化阅读带来的巨大信息流充斥人们的头脑,一时间,他人输出的信息霸满整个屏幕,一切都来得如此容易,近乎唾手可得。而人们,又有多久没有静下来好好问问自己,他人有他人的思考,他人有他人的想法,但我的思考、我的想法、我的执念又在何处呢?

梵高有自己的执着,自己的梦。我们虽不是梵高,但在对梦想、对人生的追逐中,我们也是梵高。

梵高手稿 | 孤独的人,至死都在寻找通向人群的路标

Van Gogh - Starry Night

2. 换羽期

"换羽期对于鸟儿来说,就像我们人类面对逆境或者不幸一样,是痛苦的时期。你可以选择去停留在痛苦中,也可以由此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值得张扬的事,也不是一件可以调侃的事,正因如此,你才需要藏起来。"

提到梵高这个名字,与之相关的关键词有哪些呢?

"天才"、"疯子"、"星空"、"自杀"、"印象派"……

天才如梵高,怎会落到在麦田中拿起手枪自杀的惨淡结局?他能运用高超的技法和敏感的色彩,画出极富感染力的画作,又是什么,让他决定在盛年之时离开人世?

梵高手稿 | 孤独的人,至死都在寻找通向人群的路标

Self-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 and Pipe

我们不得不承认,梵高的一生是困顿的。这困顿,不但体现在物质生活上,没有钱买最基本的画材,好不容易画好的画也无人赏识,卖不出去。他要带着他的画穿过田地,致使油画颜料被剐蹭,留下不能修复的痕迹。

除此之外,他的一生中,除了他亲爱的弟弟提奥,他的家庭也没有给予他他所需要的温暖。甚至在他与父母的关系好不容易缓和下来之后,他发现,自己与弟弟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了起来。他甚至没有能够找到一个能够与之相伴一生的伴侣,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是一言难尽。

尽管他与高更交好,却在后期因观点不合而断绝关系,甚至在争执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左耳。生活艰难,人情淡薄,一切一切的困境最终将这位举世无双的天才推向了命运的深渊。

梵高手稿 | 孤独的人,至死都在寻找通向人群的路标

Vincent and Theo

"换羽期"对于鸟儿,之于困境对于世人,都是痛苦而难熬的过程。鸟儿无法选择,但人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对于人们来说,是选择面对,还是选择逃避,对之后的人生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有的人是幸运的,选择了面对后,有人为他遮风挡雨,和他共渡难关。但梵高没有这么幸运,在他坚定不移的选择了面对困境后,只能把自己"藏起来",打起自己原本已饱经摧残的精神,接受不幸命运的洗礼,而后"自己缝补自己"。从受伤到痊愈,在这个过程中,他展现出了非同常人的忍耐力与意志力。

梵高手稿 | 孤独的人,至死都在寻找通向人群的路标

Irises

他用一切能够弄到的材料作画,体会着不同的画材对于不同画作的作用,思考如何提升自己作画的技巧。他利用着一切能够作画的契机进行自己的创作。

他画素描,就持之以恒的练习素描的技巧,以至于后来他有机会接受学院教育的时候,被老师评论"素描功底扎实"。他画风景,就持之以恒的思考着画面的架构和光线的描摹,通过色彩的对比突出他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他画人物,就持之以恒的学习着各种方法,从头部到身体,了解人体的结构,拿下基础架构之后去追求细节的精益求精。

他虽身在孤独之中,却用作品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披荆斩棘的道路。

梵高手稿 | 孤独的人,至死都在寻找通向人群的路标

Wheatfield with crows

3. 热爱

"就像我曾说过的,我们都走在通往光明的大道上。不要心存怀疑,成功之路就是打起精神,保持耐心,日复一日地不懈工作。改善自己的画,才是最重要的事。"

1876年,梵高还在做教师,他夜晚赶路,要去彼得舍姆。夜晚漆黑一片,道路泥泞难行,跌跌撞撞间,没想到路尽头出现一座"透着温和灯光"的木制小教堂。这一发现令他欣喜万分,随后他在教堂里为他们朗诵圣经的章节,还一起聆听手风琴演奏。这一经历本是一件极小的事件,却被他写进了信件中,恰巧与他后来在信件中透露出的对于人生态度的描述不谋而合。

他一生坎坷,却在画画这件事情上,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追求。在发现自己对于作画有兴趣之后,尽管他不懂得作画的基础技巧,他却开始踏踏实实的进行绘画的练习,并在练习过程当中,汲取来自大师们的经验,提升绘画的技法,追求着自己的艺术。

梵高手稿 | 孤独的人,至死都在寻找通向人群的路标

From:Van Gogh's Letters

艺术,如他所说,是滋养现实生命的必需品。而作品,则是艺术家们的生命与灵魂。还能到达成功的目的地吗?要如何到达成功的彼岸呢?他始终坚定,从不怀疑。他始终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周遭的境遇都只是身外之物,而一个艺术家要做到的,就是不懈工作,不断改善自己的作品,才能走向自己的光明。而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捷径。

人们称梵高为"天才",但这位天才在享有不一般的艺术创作能力的同时,也用自己的行为践行了何谓"勤奋"。

梵高手稿 | 孤独的人,至死都在寻找通向人群的路标

Sunflowers

他写,"缺少知识,只会付出无谓的努力,不会有所收获"。因此他为了获取知识,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和拼搏。在客观条件有所限制的情况下,他用自己的汗水,浇灌了自己那朵虽然开得有些晚,但无论如何总是盛开了的,且开放后惊艳了整个世界的成功之花。

他写自己的艺术观念,"人必须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有可能触碰到艺术的本质"。而他也身体力行的做到了这一点,也攀折到了那一他渴望的,在旁人看来难以企及的高岭之花。

梵高手稿 | 孤独的人,至死都在寻找通向人群的路标

From:Van Gogh's Letters

如果梵高穿越到现代,他身上所有的那些品质,他在逆境当中所写下的那些词句,用现在流行的词汇形容,叫"心灵鸡汤"。

然而这鸡汤非彼鸡汤,这鸡汤中所含的,是一位实干家与命运搏斗而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穷困潦倒如梵高,能为这世界留下美丽的《星夜》,能为这世界留下生气勃勃的《盛开的杏花》,能为这世界奉上贫民的写照如《吃土豆的人》,能为这世界描下梦幻的《鸢尾花》,他身上所有的那些坚韧的,被世界拒绝一万次也要重新开始一万次的精神,孕育在这些被他的手绘下的情境中,孕育在他热爱的自然里。

梵高手稿 | 孤独的人,至死都在寻找通向人群的路标

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他明白,他的这种热爱,一定会被后世的人们所理解,因为人类的爱都是共同的,我们都在人群里,孤独只是暂时的,人类之间的爱才是最伟大的力量。在他的一生中,他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同样也极度渴求,自己的这种方式能够使自己回到人群之间,为人们所爱。

尽管他的这一愿望在他尚在人世时未能实现,他的画作也是在他死去之后才得到应有的认可,但他的这种不惧失败的全力以赴,值得我们称颂。

4. 孤独

"我只是想要画出能够打动观者的画,无论是画人像还是画风景,我所要表达的,并不是无病呻吟的忧郁,而是发自内心的哀鸣。简而言之,我希望人们这样评价我:这个人深刻而敏感。不要在乎那所谓的粗鲁吧,你懂的,或许正是它成就了我呢。"

梵高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不同于现代人所渲染的所谓"我的孤独,虽败犹荣",这种孤独并不是他自己想要的结果。因此,终其一生,无论是在画作中,还是在他与亲爱的弟弟的通信中,他始终在表达自己对于人群的热爱,对于这世界的热爱。他始终在寻找着进入世俗世界的切口,至死未变。

梵高手稿 | 孤独的人,至死都在寻找通向人群的路标

From:Van Gogh's Letters

然而,不得不说,我们也要感激梵高的这种孤独。如果不是他的这种孤独赋予了他对于世界"深刻而敏感"的理解,我们也不会拥有这么多震撼人心的作品。

艺术始终是矛盾的,这种碰撞也让艺术拥有了独一无二的美感。闭上眼睛想一想,百年前梵高独自带着画作穿越田地,树杈在他的油画上留下不可复制的印记。

应该算是如愿吧,他终于在绘画中,找到了他度过他贫瘠却又丰富的一生的方式。

梵高手稿 | 孤独的人,至死都在寻找通向人群的路标

Wheat Field with Cypresse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