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地膜覆蓋馬鈴薯不易培土的難題?

努力就好123456


馬鈴薯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土豆,只要外界達到了馬鈴薯栽培的條件完全可以不用覆蓋地膜的,當然各地區的溫度差異較大,所以我們國家各地區什麼時候栽培也是不一樣的,如果題主和小閆家都是屬於北方的話,現在的氣溫來說不用覆蓋地膜也是沒有問題,如果為了能夠提前收成可以覆蓋地膜,但是又怕培土損壞了地膜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為在馬鈴薯後期生長時地膜也起不到啥作用了,前期起到了加快育苗的作用就可以了,所以培土的過程中還是正常的培土就可以了!

北方地區如東三省(遼寧北部)、甘肅、青海、寧夏、新疆、河北山西陝西北部等地因為地裡和氣候環境的影響,一年只能一季,而種植的時間多在4—5月份之間,目前處於這個合適的種植時間短內,所以小閆認為完全沒有必要覆蓋地膜種植馬鈴薯,另外覆蓋地膜種植的好處也很多,比如可以有效的節省水資源、減少澆灌次數、增溫、還能避免雨水沖刷地面、還能夠保根系、加快生長縮短生長期,雖說覆蓋地膜種植的優勢很多,但如果殘膜沒有處理好,尤其是揭膜時間過晚造成風化而殘留在土壤中,這不但會破壞土壤同時也會造成環境的汙染,所以說要是因為地區確實需要覆蓋地膜種植以及個人意願想用的話可以,但如果是可用可不用的,完全沒有必要進行覆蓋地膜種植!


草根小閆


如何解決地膜覆蓋馬鈴薯不易培土的難題?在農村很多人都有馬鈴薯,鄉居小菜自己也種有,下面說說我的看法:

馬鈴薯是喜冷涼、低溫的農作物,莖葉生長的適溫是15-25℃,塊莖生長的適溫是16-18℃,種到地裡的馬鈴薯一般還處於萌芽期的,從發芽到出苗長葉,一般也要一個月左右,有時候甚至更長時間,而這主要是跟當地氣候、環境有關的。

我們這邊是廣西的,種馬鈴薯一般是秋收稻穀後在田裡種的,那時候是晚秋,雜草也逐漸凋零,天氣也比較涼了,種馬鈴薯合適,而且天氣不是特別冷,不算乾燥,不用蓋什麼地膜之類的增溫促進發芽、出苗;當然了,也有些是種得晚的,是冬天種,天氣比較冷,低於10℃的,種馬鈴薯蓋土之後人們一般是用稻草覆蓋在上面的。

而種馬鈴薯使用地膜的一般是大面積種植的種植戶,當地氣溫偏低影響馬鈴薯發芽出苗生長,還有考慮到蟲害、土壤保水等問題就購買地膜來用了,這確實對馬鈴薯發芽出苗生長有一定的好處,但現在市場上的地膜大都是聚乙烯產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塑料地膜,這種地膜是很難被降解的,而後期追肥、培土是要在土壤裡進行的,所以會存在地膜覆蓋馬鈴薯不易培土的問題,把地膜一一的翻出來也是挺費時間的,有些又不能二次再用了,該怎麼解決好呢?

一、使用稻草

其實稻草也算是種地膜,不用了可以弄成草木灰施肥于田地,充分利用,而在農村不少農民有時候種菜種瓜豆也會用稻草來覆蓋,像種蔥蒜之類的最常用了,而相對塑料地膜,稻草更環保、實用,而且農民不用花錢買,若是大面積種植的種植戶,其實可以購買稻草來當地膜使用的,價格便宜,等到土豆苗長到10cm左右了就收掉稻草曬乾留著再用或者是燒成草木灰留著施肥用,因為稻草沒有用土蓋住,收拿很方便的,收掉稻草後就可以進行第一次培土了,也可以順帶除草然後培土,而稻草是可以降解的,其實不用收掉也是可以的,直接在稻草上面培土也是可以的,像以前有些年份冬天太冷,種下的馬鈴薯還沒有出苗,我媽媽拿稻草去覆蓋薄的一層,後面也是沒有收掉稻草的。

二、使用生物降解地膜

地膜覆蓋馬鈴薯不易培土,若是想貪方便的話可以使用生物降解地膜,這種地膜可以降解的,省了不少勞動力,也環保,在一些地方已有人使用了;當然了,畢竟是新技能,這樣的地膜價格還是相對貴的,一般的農民可用不起呢。

馬鈴薯生長需要適宜的氣溫,人們種植一般是根據當地氣候來露天種植的,馬鈴薯出苗後生長是很快的,培土對馬鈴薯產量、質量影響很大,所以培土一般在早期進行的,馬鈴薯幼苗長到10cm左右就可以培土了,雖說留著地膜可以防一定的蟲害、減少雜草滋生,但培土如此重要還是要做出選擇的,該撤掉地膜就撤掉地膜,看情況除蟲害、除草還是要進行的;總的來說,鄉居小菜建議用稻草更實在,既起到地膜的作用,對培土也沒什麼大影響。


鄉居小菜


馬鈴薯也稱為土豆,如今也成為家家戶戶必備的一種食材,老老少少都愛吃馬鈴薯,如今馬鈴薯市場廣闊,許多種植戶紛紛投向種植馬鈴薯這一行列,種植馬鈴薯也成為了一門學問,如何能夠高效種植馬鈴薯呢?怎樣種出來的馬鈴薯又大又好?也成為了種植者們的熱點問題,種植馬鈴薯通常是以地膜覆蓋為主,馬鈴薯地膜覆蓋種植主要在二作區冬季栽培和北方乾旱地區,覆蓋地膜可以提高地溫,可以使馬鈴薯早出苗,早結束,能夠多產達到早上市的目的。

馬鈴薯地膜覆蓋可以起到保溫保溼的作用,減少水分的蒸發提供土壤中的水含量,也可以提高地表溫度,把土壤中豐富的水資源提高到地表起到抗旱保溼的作用,從而提高馬鈴薯的產量,覆蓋地膜有的時候還可以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所以如今地膜覆蓋馬鈴薯,成為了種植戶們越來越青睞的一種種植方式。

但是地膜種植馬鈴薯也有不利的一面,地膜覆蓋技術無論在哪個種植時期栽培管理跟不上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在馬鈴薯發苗期間管理不善,就會出現凍苗,燙苗的情況,如果後期地膜覆蓋馬鈴薯的管理過程中,可能水分,溫度以及養料管理不善也會出現相應的問題比如說土壤不易培土,草衰,瘋長的現象。下面就來說一說如何解決膜覆蓋馬鈴薯不易培土問問題。

馬鈴薯田間管理基本上都是以中耕培土為主要,培土之後可以使土壤疏鬆,增加馬鈴薯的結薯部位和結薯深度,從而提高馬鈴薯的產量,種植出來又大又好的馬鈴薯提高產率,使馬鈴薯商品性可以得到大大的提高,但是由於地膜覆蓋栽培馬鈴薯隴上了一層保護膜,從而就很難進行培土,增加播種的深度,以及揭掉覆蓋膜之後,如何進行培土?

在播種的時候應該適當的加深馬鈴薯的播種深度,因為一旦覆蓋地膜再進行培土,就是費時費工費力,只有適當的加深馬鈴薯的播種深度,在後期的栽培管理中就可以不再進行培土,省工省時,也是目前比較推廣的一種解決方法,揭掉地膜之後的培土,一般是在馬鈴薯苗長到10釐米的時候進行,之後進行第1次中耕培土,主要是以除雜草和疏鬆土壤,同時進行小培土,在馬鈴薯整個管理階段一般進行1~2次培土,在培土的時候一定不要損害馬鈴薯的功能葉,這樣種出來的馬鈴薯才會質量優。通過農事農忙我的介紹,大家是否掌握了這種方法呢?

以上是我對問題“如何解決地膜覆蓋馬鈴薯不易培土的難題?”的看法和實際經驗,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喜歡的朋友還請多多關注我,您的關注是我分享自己經驗的動力己經驗的動力,感謝您的閱讀!

農事農忙


馬鈴薯種植採用了地膜覆蓋,關於後期培土如何解決的問題,有兩種做法,一是不用培土,這個就需要前期種植時,深度要適當加深。二是掀膜培土,馬鈴薯的生長後期,也就不需要地膜覆蓋為地表增溫了。

1、使用地膜覆蓋技術種植馬鈴薯,要是不考慮後期封土,又要防止馬鈴薯塊膨大後突出地表,造成青皮的現象,那就要在種植馬鈴薯時,把壟起的高一些,加大種植的深度,這樣一來等馬鈴薯膨大期,可以不需要封土,地膜覆蓋還能起到保墒、鎮草、防病蟲害的作用。

2、如果在馬鈴薯種植時,沒有考慮到後期封土的問題,還是採用正常的種植深度下種的,那到了馬鈴薯即將進入膨大期,就必須要考慮封土了,但這個時候地表溫度也已經提升了,地膜覆蓋保溫的作用也不需要了,就可以考慮掀去地膜進行封土。當然,這樣做也就失去了地膜的保墒、鎮草等功效了。

3、無論使用哪一種方法採用地膜覆蓋種植馬鈴薯,都有得有失,這個要綜合自己更偏向於哪一方面去選擇。在馬鈴薯收穫後,要記得把土壤裡遺留下的地膜儘量的撿乾淨,地膜是一種非常難降解的物質,在土壤是會影響下面作物生長的。

以上是農大對馬鈴薯地膜覆蓋種植中的一些經驗分享,以供參考。你對此問題有什麼不同的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strong>


農大知事


如何解決地膜覆蓋馬鈴薯不易培土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我談一點我的看法。農作物利用地膜覆蓋說白了一是為了保墒,有利於作物發芽生長,二是為了滅草,防止野草生長過旺影響作物。至於其它作用還真沒發現。


如果利用地膜覆蓋種植馬鈴薯,確實在不破壞覆蓋的情況下很難給它培土,也許有人會提出深耕,我要說深耕這不是辦法,深耕只能推遲馬鈴薯出苗,即使出苗了效果也不是很好,同時深耕還不利於收穫,這個深耕辦法本人親身體驗過,根本就是錯誤的做法。那麼究竟如何做好培土呢?

開花前幾天,破壞掉覆蓋層,一切按照正常程序除草培土,培土要達到一定厚度,防止馬鈴薯塊莖漏出。因為在開花期間,馬鈴薯植株已生長成勢,小草根本就影響不到馬鈴薯植株,且馬鈴薯根系也生長較深,水分吸收也不受影響,這個時後保留覆蓋層我認為根本就沒什麼意義。



山人說農事


建議噴施液體地膜。

液體地膜以作物秸稈為原料製作而成,可降解能提溫保溫,對環境無汙染,使用方便,是一種新型的保護地栽培材料。

液體地膜使用簡單,作用全面,使用時可以將苗前除草劑摻入液體地膜中,兌水噴施,噴施過後液體自然形成一種與土壤表層結合在一起的保溫膜,不但能夠起到防治雜草、保持土壤水分和保護墒情的效果,還可以有效提高低溫,使地溫上升到5℃左右。

液態地膜又叫生物可降解地膜,能在三個月內完全降解,對環境沒有任何汙染,在種植馬鈴薯後使用不僅能夠起到塑料薄膜起到的作用,還省工省時,不用人工放苗,也減少了幼苗因為突然由高溫環境進入自然環境的不適應性。

同時液態地膜可以隨時噴施,在馬鈴薯需要培土的時候可以隨意培土,培土以後可以重新噴施,不受環境因素影響。


人已醉夢難醒


覆蓋地膜分為人工跟機器,就拿小木老家沂蒙山來說吧,有部分山地,地裡石頭多,不論機器還是人工,地膜兩邊沒有足夠的土來覆蓋地膜兩側,本文小木就來說說我跟我父親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用挖溝機把地翻一遍,這樣土質變鬆,表面土增多,後期用人工清理地裡能看到的石頭,當時小木家清理地裡石頭一家人足足撿了2年多,面積有30畝左右,那種滋味這輩子也無法忘懷。



調整壟寬跟壟高,儘量根據地膜調整最佳寬度,使用機器覆蓋地膜時,除非特好的土地,不然很難全部覆蓋,需要壟溝兩邊各有一人拿鐵鍬進行剷土覆蓋地膜,一旦看到機器兩邊缺土,用最快的速度剷土壓住地膜,如果操作不及時,機器後續將無法壓住地膜,遇到複雜地形也需要機器操作手時刻注意機器動向,進行下壓設備,這種操作模式是小木家種植時常用的覆蓋方式,也是最常見的。




還有一種就是人工覆蓋地膜,這種模式難度更大,也是拿山地說事,畢竟山地是最難覆蓋地膜的,拉出薄膜1米覆蓋在壟上,用鐵鍬挖土覆蓋兩側,但是溝內的土量不夠,無法滿足需求時要怎麼辦呢,用鎬頭刨溝內的土,刨出一條線,然後用鐵鍬剷土覆蓋,或用鐵鍬鏟其他地方的土來覆蓋,畢竟有的地方土確實太硬,一般一畝地下來手上要出水泡了,這是小木家山地的覆膜方式。


原鄉小木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牧豆人,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馬鈴薯如果上面沒有覆蓋地膜,那麼很容易進行疏鬆土壤。但是現在馬鈴薯上面覆蓋了一層地膜,因此我們只能是增加馬鈴薯種植的土壤深度,或者及時去除地膜來及時培土。如果增加馬鈴薯種植的土壤深度,在地膜覆蓋後期可以不用培土。如果是後一種辦法,那麼就要在馬鈴薯幼苗大概8,9釐米高的時候,就要去除地膜,然後培土以除草與疏鬆土壤為主。在馬鈴薯整個生長髮育期進行培土2次。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大家有要補充,請在下方留言,謝謝大家。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牧豆人,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牧豆人


想解決馬鈴薯地膜不易培土的問題並不難,馬鈴薯培土是防止馬鈴薯長了成品薯後離薄膜近,一是薯塊變綠二是在高溫天氣下薄膜裡的馬鈴薯會腐爛,馬鈴薯地膜培土可以在種植地膜覆蓋的馬鈴薯18至20天之間進行,有培土的機器,也可以選擇人工培土,培土過幾天馬鈴薯苗就會陸陸續續的出來了,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先把馬鈴薯苗從薄膜裡用人工摳出來,等馬鈴薯苗長到30釐米的時候再用培土的機器培土。


王曉香3


答:馬鈴薯彭大期,外界溫度己經適合生長馬鈴薯生長溫度,地膜己經失去了他的保溫價值,如果馬鈴薯需要培土,你可以不用管地膜破碎,該怎麼培土就怎麼培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