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的到來,小米、華為都在積極佈局打造物聯網生態鏈,你更看好誰會勝出?

Ivan1982


物聯網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是將一切現實中的物品,通過網絡連接起來。現在之所以並未普及,很大程度是因為信息化不夠強大。

而有了5G,這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有書君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5G時代將是物聯網的大變革時代。

而這麼大的市場規模,並非一、兩家公司就能吃得下,一定是百花齊放的。

小米、華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他們之間並沒有直接的競爭和交集,所以暫時也很難看出誰會勝出。有書君針對這兩家公司,目前是這麼認為的:

一、小米在智能家居生態鏈上佈局深厚

小米在智能家居領域已經佈局多年。以小米手機、小米電視、小米路由器為核心產品。

輔以門窗傳感器,運動手環,人體傳感器,智能插座等打造的閉環生態鏈,無疑是在物聯網領域發展最快最好的公司。目前看來已經佔得先機,具有先發優勢。

但小米缺乏的是在5G時代標準、技術和專利的積累和沉澱。特別是在國際市場,像小米這種級別的公司,根本就不被對方看在眼裡。

二、華為專注於通訊技術標準與研發

而華為就不同了,一直專注於通信產品與技術研發,有雄厚的通訊專利積累,在國際市場上更是摸爬滾打數十年。

該遇到的、甚至不該遇到的問題基本都遇到了,與蘋果、三星,以及美國政府更是多次直接交鋒,再向前一步就是海闊天空了。

華為目前雖然也在著手成立自己的,包括智能家居在內的物聯網體系,但總體來說,要趕上小米的佈局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所以,綜上以上對兩家公司的分析。有書君認為雖然側重領域不同,但從長遠來看,還是更看好華為一些。

但同時作為消費者來說,只有推出的產品能夠實實在在對生活有所幫助,解決痛點問題,這才是決定他們誰能最終勝出的決定性因素。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談到小米,其實我們都比較反感小米所秉承的供應鏈體系的方案,以及戰略發展方向全部依靠成熟的硬件產品完全撇開自己的研發,但在物聯網以及iot技術方面,小米確實是值得稱讚的。

最近的消息是,小米也成立了戰略研究室,也就是關於iot技術的。2019 年 3 月 7 日,小米集團組織部再次發佈任命文件,宣佈成立 AIoT 戰略委員會!



也就意味著小米其實是非常注重即將來臨的物聯網時代以及智能家居的整個體系,這幾乎是小米8翻身的一個好機會,要知道小米僅憑手機已經沒有辦法再站在頂端,而是有一個完整的智能體系來烘托出小米的硬件,包括手機產品。

大號在5g來臨之後,整個通信包括互聯網有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也為iot技術以及智能家居物聯網帶來了一個新的契機,所以小米肯定不會放棄這種機會,而目前來看小米百貨鋪的產品已經足夠豐富,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在5g來臨之前,小米肯定會佈局多元化的智能家居產品。



除了小米之外,華為在這方面的研究也是比較多,除此之外華為最主要的其實是在無這方面的技術儲備,我個人是覺得iot作為目前比較成熟的技術,華為這方面也不會差太多。

綜合來說的話,在核心方面,小米肯定是不如華為的,不過由於小米在智能家居包括物聯網已經佈局了很多年,我個人認為是具有先發優勢的,而華為目前也在著手成立自己的,所謂物聯網體系包括智能家居,但總體來說的話要趕上小米這樣的一個佈局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綜合來說的話,在前半段我個人認為小米會佔據一定的優勢。


互聯網的放大鏡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5G時代帶來,小米、華為、BAT都在部署物聯網生態鏈,就這方面,個人最看好華為。

就物聯網技術而言,華為代表的是低功耗廣域物聯網中的NB-IOT,而騰訊和阿里則代表的是LoRa。

這個相當於是授權頻譜和非授權頻譜之爭,也可以看成是運營商和民企之爭。華為是NB-IOT技術的專利擁有者,也是主要的推動者。在NB-IOT中有兩個比較大佔比的公司,一個是華為,另外一個是高通。華為和高通是運營商低功耗物聯網中的兩個頭部玩家。目前三大運營商部署的物聯網,主要是基於NB-IOT的物聯網。

不過華為和高通還是有所不同的,華為的物聯網模組是單模的支持NB-IOT的,而高通的是多模支持NB-IOT和eMTC的,單多模之爭也是一直是兩者交鋒的焦點。

在低功耗廣域網中還有一直非授權頻譜的技術,叫做LoRa。

Lora是美國的Semtech公司發明的一種技術,使用目前的非授權頻譜,做為區域覆蓋的一種物聯網組網方式。

阿里巴巴和騰訊都加入了LoRa聯盟,在中國是LoRa的推動者,主要是針對一些區域性的物聯網需求覆蓋,比如某些工業區、停車場的物聯網應用。

Lora和NB-IOT的區別有點兒類似WIFI和移動通信網的區別,可以近似的這麼理解,很多方面都很相像。

華為在物聯網上技術實力比較強,通信技術是讓華為的物聯網生態圈更被看好的重要原因。

NB-IOT可以向5G演進,在未來的5G時代,華為的物聯網平臺是非常被通信業看好的,也將成為未來5G物聯網的重要頂部玩家。

不過未來的物聯網市場非常大,也不是華為一家可以吃下的。目前三大運營商、中興等公司也在做相關的佈局,5G時代小米的未來的物聯網平臺也會繼續擴展,不過這依然需要小米投入巨大資金,物聯網技術的研發是燒錢的買賣。小米在未來的物聯網市場佔據多大的地盤,要看小米是否籌集到足夠的研發資金,這個可能更關鍵一些。

總而言之,5G時代,外加上IPV6的推廣,萬物可互聯,物聯網在5G時代將會大規模的發展,華為的物聯網生態圈目前看起來是有發展的,也更可能勝出。不過物聯網的市場非常的大,小米、阿里巴巴、騰訊等在物聯網之爭中也必定會佔據一席之地,這個也是非常明顯的。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對於這個問題,小米和華為其實在物聯網上側重的方面不一樣,


華為是在做平臺,做芯片,但是小米做的是具體產品,


從消費者眼光來看,小米似乎存在感更好,但是從商業的角度來講,似乎是華為更具有優勢。


因為物聯網行業不單單就是簡單的智能家居,其背後的行業鏈是十分龐大的。



1. 倆公司技術的差距大


如果用兩個通俗易懂詞去形容兩家公司,就是實力派和偶像派,華為就是實力派,而小米則是偶像。


從小米問世以來,一直打著性價比、青春的路線,但其實產品體驗做的並不是很好,也沒有自己很強的技術,在市場上完全就是小打小鬧,不會有太大的成就。


而且在智能家居上,海爾做的是最好的。


但是華為和小米則截然不同,在世界物聯網排名上,華為的排名目前位居第一,lot協議也是華為的,而且華為是目前唯一一個不依靠高通就可以研發出5G芯片的公司。


所以從技術層面講,還是華為更強一點。



2.兩者涉及領域差異。


華為是開放協議打造物聯網這個生態圈,而小米是打造生態鏈。


華為是通過技術手段尋求合作伙伴,通過第三方品牌的接入為目的打入市場。


HUAWEI Hilink就是提供了這樣的一個物聯網平臺。


但是小米有自己具體的產品,並且涵蓋種類十分的多,也有自己的連接平臺,自己的產品雖然做的不如一些巨頭,但走著便宜的路線,依然擁有著自己的市場份額。


但有書君認為一個公司不能僅僅注重價格的定位,應該更注重的是質量,拿價格來打商業戰,但是產品質量上不去,這樣的公司可能發展並不會太久遠。


如今對於華為和小米的比較越來越多,誰強誰弱都眾說紛紜,但如今5g時代還沒有徹底到來,物聯網還處於萌芽狀態,所以最後誰強誰弱,還是等著未來吧。


幸生


隨著5G網絡時代的即將到來,物聯網生態鏈佈局誰會勝出?對於這個問題,我也很好奇,也很想知道答案。由於自身層級的侷限,我沒法做出專業的分析,只能以一個消費者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物聯網產業鏈企業中,哪家提供的服務包含具有正真意義上改變生活習慣的產品或服務,哪家就能成功,而不取決於生態鏈的完整性。


現在我們看到的都是關於各大企業打造物聯網生態鏈的新聞,而缺少物聯網某企業新產品,新功能顛覆過去使用習慣,為我們未來生活切實帶來更多便利,更高效的新聞。確實有點遺憾,因為作為消費者的我關心的是,實實在在的對我生活有幫助的產品,而不是各種產品通過網絡串聯起來,簡單堆砌的所謂物聯網服務。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出於好奇而購買某些產品,但實際使用幾天後,就發現產品的使用性不高或者不好操作,新鮮感一過就將之束之閣,以後再也不會買類似產品。那麼對於物聯網公司來說也一樣,誰能提供實用性高的產品,牢牢抓住消費者購買意願,誰就能成功。先來看看現下流行的智能傢俱。


目前走在這一行業前端的是小米公司。下面就以小米為例來分析一下。小米智能家居是以小米手機、小米電視、小米路由器為核心產品,輔以門窗傳感器,多功能網關,人體傳感器,溫溼度傳感器,無線開關,智能插座等打造的閉環生態鏈。 在智能家居的市場上小米,無疑是發展最快最好的公司,目前看來已經佔得先機,那其它企業是否在這一塊就沒有機會了呢?其實不然,就目前小米的智能傢俱來看,怎麼看都像是把以上提到的各類產品的開關全部整合到手機上控制,真正對生活效率大有提高的產品還沒有。試想對影視比較關心的用戶,如果未來哪家的物聯網體驗提供這樣的功能,你只要在手機上語音輸入你感興趣的內容,系統自動為你準備好這類題材的備選以及播放的時間,在家裡你只要點擊想要觀看的視屏提示,電視就自動切換到對應的頻道。那你是不是就會選擇這家的服務呢,哪怕這家在智能家居生態鏈中其它的服務不是很完整。所以說電視本身支持這一功能才是最主要的。


再以智能停車場為例。現在的智能停車場大部分都是以自動放行和自動計時收費為主。

對於駕車到商圈購物的人來說,提供這樣的服務會是一種便利(少了拿卡登記的時間),但其實真正困擾的是,到達目的地時不知道商圈停車場是否還有空餘車位,附近是否還有可用的停車場,進入停車場後空餘停車位在哪裡?如果哪家的物聯網生態鏈,能提供這些服務的話,無疑將會成為首選。在這裡停車場本身是否具備這些功能才是關鍵,不取決於生態鏈的完整與否。 以上的實例說明,物聯網生態鏈固然重要,但物聯網所提供服務的優質才是關鍵。

最後說一下,在這個概念先行的今天,我們不要被物聯網的概念所迷惑,而應從自身實際需求出發選擇產品或服務。


瞎聊科技君


我不認為存在誰勝出誰失敗的問題。

首先,5G這麼大的市場規模,一家公司能吃得下如此一塊大蛋糕嗎?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在5G獨領風騷,那麼它一定是百花齊放的,這也符合現在合作互利的協作關係。

其次,各家都有自己專注的領域,華為做通信產品,通信技術;小米做生態鏈,百度做搜索引擎,阿里做電商,騰訊做社交,他們之間並沒有直接的交集,所以也很難存在實質上的競爭。每一家都會是市場的勝利者


楚瘋666


我個人覺得誰勝誰敗都無所謂!

小米在今年的年會上說要All in Alot,看得出小米在物聯網上是下了重金並看好物聯網未來的發展趨勢,小米在剛開始做手機的時候,就有考慮未來的物聯網要通過手機這個載體去實現,小米在手機周邊,生活周邊,再就是家居周邊都有涉及,並讓劉德負責小米生態鏈,當企業掛上小米的品牌和營銷渠道,外加小米的極致性價比口碑, 使得生態鏈的出貨量與日俱增,滿足了生態鏈企業的出貨需求並達到了迅速的鋪貨。

誇張的說,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兩個小米或小米生態鏈的產品,這樣一個家庭擁有的產品越多,就越容易實現智能家居,而小米與宜家的合作,就驗證了這一點。所以說小米給大家的感覺是到處小米的智能產品。

華為是一個體量非常大的企業,他們運用強大的研發製作系統和各大友商競爭與合作,也做出了屬於自己的物聯網圈,他們各自做屬於自己的物聯網生態圈。

無論是小米的生態鏈物聯網還是華為的生態鏈物聯網,都是為了這個國家繁榮富強,為了方便人們的生活而去做的。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是時代發展的趨勢,期待更多的互聯網企業加入物聯網行業。


dolphin看世界


更看好華為,其次小米也有前景,不貶低!1,核心技術,華為強。2,品控,華為更好。3,國際化,華為從流程管理到市場分佈,秒殺小米。4,成長空間,華為的體量,該遇到的問題基本都遇到了,與蘋果三星及專利流氓、美國政府等多次交鋒,再進一步就海闊天空了,前面的困難都暴露充分了。小米體量還小,還沒有放在國際大廠眼裡,很多問題還沒有找上門呢!5,佈局華為碾壓小米,華為佈局是5G時代,技術標準層面佈局,5G核心標準,物聯網標準、智能家居標準、車載、核心網絡通訊標準、人工智能、服務器、雲服務等,都深入到標準和高級玩家層面!


324Nicole


5G最近炒的火爆,發展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前幾天從一個高層的會議上了解到5G真正落地不是三年二年就能完成的,不要被炒作引導思維。


物聯中國IoT


小米一直在推生態鏈,是個先行者。但是他那個生態鏈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華為想要打造是一個開放性的平臺,所有的第三方都可以接入平臺。BTA介乎於兩者之間,未來走向不好說,從資金實力來講小米最差,華為最強,技術上也是這樣,不要小看BTA,從資金和技術上看小米比他們差的太遠了,更不要說華為了所以將來智能生態鏈中小米肯定會邊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