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登基後,平反了諸多被雍正打壓的叔伯,為何不願平反其大伯?

Z-jane


說乾隆登基之後平反了諸多被雍正打壓的叔伯言過其實了!誠然,清高宗(乾隆)即位之後,釋放了被父親清世宗(雍正)幽禁的十叔允䄉、十四叔允禵,並且將他們封為了輔國公,而且還恢復了三大爺允祉的誠郡王爵位,諡“隱”。之後,清高宗又不斷給十四叔允禵晉封,最終讓允禵成為了恂郡王,死後諡“勤”。但是,清高宗給出的理由僅僅是父親臨終前有悔意,覺得自己對兄弟們下手太狠了,僅此而已。也就是說,清高宗並沒有否定清世宗的定論,幽禁允祉、允䄉、允禵依然是正確的,僅僅是因為清世宗臨終前覺得對他們處理狠了,所以清高宗才把他們釋放了,而不是說清高宗公開認定當初父親關叔叔大爺關錯了!這真心談不上是什麼平反,從允祉的諡號“隱”多少也能看出一二。



那麼,為什麼清高宗給三大爺允祉恢復了爵位,並且給予了諡號,卻沒有給大爺允禔同等待遇呢?原因可能有幾個:



一、清世宗已經給允禔蓋棺定論了。雍正十二年,允禔去世知乎,清世宗命按貝子品級葬祭。同時,冊封允禔的兒子弘方為鎮國公。雖然名義上不是承襲而且冊封,但實際上弘方等於是承襲了胤禔的貝子爵位。為什麼沒有承襲而是冊封,主要是因為允禔的貝子爵位並沒有追授,僅僅是享受貝子品級葬祭。既然清世宗已經給長兄蓋棺定論了,而且也給侄子弘方封爵了,清高宗還能做什麼?總不能恢復大爺被祖父清聖祖(康熙)革去的直郡王爵位吧?更何況,雍正二年,清高宗給那兩位活著的叔叔的也僅僅是輔國公爵位而已,沒有理由過分優待大爺允禔。



二、對允禔的處置是清聖祖定下的。清高宗或許是因為自身庶出且父親一直被“皇位來路不正”的謠言包圍著,即位伊始便不遺餘力地拔高祖父清聖祖的地位,同時以自己是祖父選定的繼承人自居。既然是祖父定下的“鐵案”、是祖父幽禁了大爺允禔,清高宗又怎麼可能給這位大爺翻案?



三、乾隆二年時,“弘晳逆案”還沒有發生,換句話說,清高宗依然延續了父親清世宗“尊崇”二大爺廢太子、理密親王允礽的政策。允禔為什麼被幽禁終生?就是因為急著上位,暗示父親清聖祖殺被廢的允礽,同時被允祉告發以巫蠱之法魘陣允礽。既然弘晳還沒有被處置,出於穩住弘晳的需要,清高宗也不太可能在恢復三大爺允祉爵位的同時恢復大爺允禔的爵位。乾隆四年,“弘晳逆案”之後,嫡長房勢力被清除,庶長房的地位便凸顯出來了,清高宗剛剛平息了嫡長房的事情,轉頭又拔高庶長房,給自己找麻煩,自然是不可能的!因此,也就不可能再提允禔的事情了。



四、允禔和允祉不同,允祉僅僅是暗中使勁,在文人中發展“朋黨”,私底下覬覦皇位而已。甚至允禩,也沒有公開“謀逆”。但是,允禔確是明著來的,作為曾經的臣,以巫蠱之法魘陣半個君——皇太子,這就是“謀逆”!即便沒有後來暗示父親清聖祖殺掉允礽的事情,允禔此舉被公開也已經等同“謀逆”了。既然是“謀逆”,那就不僅僅是“爭儲”、兄弟鬩牆的問題了。因此,清高宗可以恢復三大爺的爵位、可以釋放十叔、十四叔,甚至後來還可以恢復八叔允禩、九叔允禟的宗籍。但是,絕對不可能給大爺允禔“平反”。因為一旦給允禔“平反”,便等於是公開認可其“謀逆”之舉,後患無窮!



五、允禔被關了將近三十年,其在朝中的影響力早已蕩然無存,而且人也已經在雍正十二年作古。其子嗣之中,也沒有什麼具有影響力的人物。正所謂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給這麼一個對朝局沒有任何影響力的大爺提高待遇,缺乏現實意義。而且,對於允祉、允䄉和允禵的“恩典”已經足以為清高宗邀來美名,清高宗也就沒有必要捎上他這位大爺了。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乾隆皇帝登基後,對待他的幾位叔伯採取了與他父親雍正皇帝截然不同的態度。

康熙晚年上演了一場激烈的“九子奪嫡”大戲,雍正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在康熙去世後登上了皇位。而登基之後的雍正,隨即對他過去的政敵們展開了報復性的打擊,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被削宗奪爵、圈禁致死,名字都被改掉;三阿哥胤祉、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也分別被圈禁、軟禁了起來,其中的三阿哥死在了禁所,十阿哥和十四阿哥活到了雍正去世,乾隆登基的那一天。

而在乾隆登基之後,一改他父親的政策,先是直接將他的兩位叔叔,十阿哥和十四阿哥放了出來,並且重新冊封了爵位,之後又給他的伯伯三阿哥追贈了諡號。最為重要的是,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為他的兩位叔叔胤禩和胤禟進行了平反,恢復原名,恢復宗室,並重新錄入玉牒。至此,乾隆算是徹底解決了他的父親雍正在位時期遺留下來的宗室內部的矛盾問題。


但是不管是雍正皇帝,還是乾隆皇帝,都沒有對大阿哥胤褆做出任何赦免和平反的舉動。

康熙皇帝的皇長子胤褆,是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由於用魘鎮詛咒當時的太子胤礽而被康熙皇帝終身圈禁。雍正十二年(1734年),大阿哥去世,享年63歲,此時的大阿哥自康熙朝被圈禁開始算起,已經被關了整整26年。

雍正在位期間,對於同樣被康熙圈禁的廢太子胤礽及其子女是禮遇有加,但是對於大阿哥沒有任何想要將其赦免的想法,直至去世,也沒有獲得任何寬恕。而乾隆在位期間,先後為多位叔伯平反,重新恢復爵位和名譽,也唯獨繞過了這位自己的父親雍正皇帝的大哥,這也使得大阿哥胤褆始終被定在了清朝歷史和整個愛新覺羅家族的恥辱柱上。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大阿哥胤褆所犯的這個錯誤,是證據確鑿,沒有任何可以爭論的理由和藉口。

乾隆在為八阿哥、九阿哥平反的時候,就曾經提到了雍正皇帝對於處罰這二人一事的態度和想法:

“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意頗悔之。”

按照乾隆的說法,雍正晚年對於殘忍迫害兄弟一事是非常後悔的,原因在於實際上雍正並沒有找到足夠的證據和理由,而是處於報復和打擊的目的才將二人圈禁致死。

但是大阿哥胤褆則是全的不同,康熙朝時期,他不僅僅覬覦皇位,積極參與了奪嫡之爭,並且他用“魘鎮”詛咒太子是直接被三阿哥胤祉拿到了證據,是在人證、物證具在且大阿哥自己也對此時供認不諱的基礎上,康熙才對他做出了圈禁終身的判罰。

所以,這對於乾隆來說,沒有為其平反的理由和藉口,因為大阿哥胤褆的罪狀,確實是坐實了的。

其次,將大阿哥削宗奪爵、圈禁終身的旨意是康熙下的,乾隆必然不會違抗。

眾所周知,乾隆最為崇拜的人並不是他的老爹雍正皇帝,而是他的爺爺康熙皇帝。乾隆在位六十年就退位做了太上皇,就是因為不想自己的在位時間超過自己的爺爺康熙,並且乾隆的陵寢也是選在了康熙陵寢所在的清東陵地區,而不是雍正所在的清西陵地區。這些足可見乾隆對於其爺爺康熙皇帝的崇拜和敬仰。

因而,既然處罰自己的大伯的旨意是康熙下的,那麼乾隆必然不敢違抗自己最為崇拜的爺爺的旨意,貿然為大阿哥胤褆平反,如果這個旨意是雍正下的,那麼乾隆為其平反的可能性反而會高出不少。


雍親王府


御姐讀清史,第0033期,關注我獲取更多清史故事。


乾隆雖然是個敗家子,卻一點都不傻,他的大伯也就是雍正的大哥,罪名是他爺爺康熙定下的,他老爹雍正都沒為其平反,乾隆更不可能了。

雍正駕崩後,遺詔四子弘曆繼位,是為乾隆帝。

乾隆一上臺,就把老爹雍正“從嚴治吏,勤勉治國”的一系列政策給糾正了,他要實行“寬大為治,開明仁厚”,你好我好大家好,混一個好名聲,以免像老爹一樣被人揹後罵。

乾隆糾正雍正的一系列措施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為自己的叔伯們平反。

雍正是個鐵腕皇帝,他登基後對曾與自己爭奪皇位的兄弟們,或者對自己可能存在威脅的兄弟們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打擊,手段之狠辣,前所未有,三阿哥胤祉被永久監禁致死;八阿哥胤禩被永久監禁致死;九阿哥胤禟被永久監禁致死,且均被削除宗籍;十阿哥胤䄉被永久監禁;十四阿哥胤禵被永久監禁……

乾隆登基之後,一方面為了顯示自己的寬大為懷,邀買人心,另一方面為了替父親雍正挽回一點口碑,為自己這些受到冤屈的叔伯進行了平反。

在雍正朝已死的三阿哥、八阿哥、九阿哥被恢復宗籍,仍被囚禁的十阿哥、十四阿哥則都被釋放,還賜公爵享受特別待遇,另有一大批被囚禁的宗室王公也紛紛被釋放。

眾多被平反的阿哥中,惟有大阿哥胤禔沒有被平反,這是何原因?

原因很簡單,其他阿哥都是被雍正囚禁或整死的,但大阿哥胤禔卻是康熙辦的。

康熙的諸子奪嫡大家都知道,眾多阿哥們為了爭奪皇儲之位明爭暗鬥,無所不用其極,大阿哥胤禔曾使用喇嘛教“魘勝”(一種巫術,類似“扎小人”的詛咒術)咒死皇太子胤礽,試圖取而代之,後來這件事被三阿哥胤祉向康熙揭發,康熙一怒之下,把胤禔幽禁起來。

康熙對胤禔是真心痛恨,派人對胤禔嚴加監視,並下旨說"誰敢翫忽職守,誅滅九族"

胤禔使用“魘勝”巫術整人證據確鑿,被永久監禁一點都不冤枉,從來沒人給他喊冤平反,雍正登基後更是毫無理由和必要為其平反,所以胤禔一直被幽禁到63歲才死。

乾隆繼位後,雖然大舉為叔伯平反,但這有一個前提,就是自己的叔伯是被雍正冤枉或者懲罰過於嚴重的,乾隆不可能違背祖父、父親兩代的做法,為罪名確鑿且已經死去的大伯平反,所以胤禔就只能揹負著詛咒太子的惡名“名垂史冊”了。


御姐愛清史


眾所周知,康熙晚年最大的政治難題是皇儲的問題,眾皇子圍繞皇位繼承權進行了長達二十年的明爭暗鬥。最後,皇長子胤褆、皇太子胤礽紛紛落馬,皇四子胤禛出人意料地從康熙手中接過權力棒,成為了雍正皇帝。雍正繼位以後,對參加過皇位爭奪的兄弟極力打壓,除了胤褆和胤礽外,胤祉、胤禩、胤禟、胤俄、胤禵等人也被紛紛革爵,高牆囚禁起來,其中胤禩和胤禟被削除了宗籍,還死在了囚所中。

平心而論,雍正打擊這些兄弟的手段無可厚非,我們不能用普通百姓的眼光去衡量政治家的世界。一方面,這些兄弟都是皇位競爭強有力的對手,有的政治勢力遠在雍正之上,出於自保的目的,雍正也得削弱打擊他們;另一方面,這些兄弟政治理念有分歧,在新政問題上不合作,甚至成為雍正改革的最大阻力,要想在朝政上有所作為,必須搬開這些絆腳石。雍正處理兄弟關係的手法是否嚴酷殘忍,我們在此不做討論,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皇室內部經過長期的鬥爭,產生了嚴重的裂痕,這種裂痕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

雍正帝在位十三年後突然暴死,留給乾隆的除了大好江山之外,也有重重的隱憂。康熙雍正兩朝皇位爭奪戰的餘波未盡,看似平靜的朝堂下實則暗流湧動。乾隆四年,發生了一起爭奪皇位的“弘晳逆案”,捲入此案的除了為首的弘晳外,還有莊親王允祿和他的兒子弘普、恆親王允祺的兒子弘升,怡親王允祥的兒子弘昌和弘皎等人。這個例子充分說明了在乾隆繼位之初宗室內部裂痕之深。

為了彌合皇室內部裂痕,緩和雍正朝緊張的政治氣氛,改善朝廷上下各方面的關係,乾隆繼位之初,對雍正朝的一些政策進行了大幅度地調整。我們知道,乾隆對父親雍正的嚴苛執政並不認同,他推崇並處處效仿的是祖父康熙的寬仁政策,認為寬嚴相濟、以寬為主才是處理朝政的最大要訣,並坦言自己“ 賦性寬緩”, “ 政尚寬大”。

在這種背景下,乾隆採取了“親親睦族”的政策來處理宗室問題,意思是親善優待宗室血親,保持皇族的內部團結和睦。繼位不久,他就釋放了被囚禁的十叔胤俄和十四叔胤禵,並賜給他們爵位,繼而一大批在雍正朝受到處理的宗室受到平反。乾隆四十三年,他又頒佈詔書,說雖然胤禩、胤禟所受的處罰是罪有應得,但雍正在晚年經常對這件事的處理感到後悔,因此撤銷了雍正對胤禩和胤禟的處罰,恢復了他們的名字和宗室身份。除此之外,他還為順治朝獲罪的宗室平反,宣佈追復睿親王多爾袞封爵及豫親王多鐸、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豪格、克勤郡王嶽託原爵,並配享太廟。至此,前朝積累下來的宗室內部矛盾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乾隆寬大處理了這麼多人,惟獨沒有對他的大伯胤褆有一絲寬容。首先乾隆採取的“親親睦族”政策是為了維護其統治服務的,不是無原則地的放縱。胤褆不同於其他兄弟,他的獲罪是因為他覬覦皇位,魘鎮皇太子,算得上是謀逆的大罪,而且證據確鑿,罪行彰顯於天下,無反可平。如果強行給他翻案,會給自己扣上一頂“昏君”的帽子。其次這個案子是康熙欽定,康熙嚴旨胤褆嚴加看管不得疏忽,違者族誅。乾隆對祖父的崇敬遠高過於對父親雍正,從感情是來講他是不願意拂逆康熙意旨的。所以,胤褆沒有享受到“親親睦族”政策帶來的紅利。


紅袖添香讀史


雍正繼位的合法性一直受到質疑,為了穩定自己的皇位他打壓兄弟,整死了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䄉,整服了十四阿哥胤禵。其實被雍正打壓的這些阿哥只是立場不同,基本都是以莫須有的罪名治罪,被治罪的這些阿哥們的後代對雍正意見很大。再加上雍正登基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得罪了太多的既得利益者,這些人反抗鬧事,雍正就以高壓政策對付他們。雍正統治期間,貴族士紳和皇帝矛盾很深,政治空氣十分緊張。



乾隆登基之初,地位不牢靠,如果繼續沿用雍正的高壓政策,貴族士紳極有可能製造亂子,給乾隆添麻煩。針對這種情況,乾隆採取一系列懷柔政策。給叔叔伯伯平反就是他懷柔政策的其中一項。

乾隆給很多人平反,具體給誰平反他是經過認真考量的,不是隨便而為。平對了說明乾隆開明,平錯了說明乾隆糊塗,或者不講原則。



他的叔伯大多都是雍正強加的罪名,乾隆經過調查發現他們沒問題,於是就給他們平反,這樣不但展現乾隆的開明,還顯示出他的仁慈。這是為乾隆加分的。

胤褆的情況完全不同,他鎮魘太子胤礽查證屬實,被康熙圈禁,如果乾隆給他平反,說明乾隆不講原則,會給乾隆減分。這有損乾隆的精明。



再者圈禁胤褆是康熙的決定,皇族們的不滿情緒是衝著雍正這一支來的,他們對康熙沒有情緒。乾隆給胤褆平反對時局沒有任何作用。

乾隆給胤褆平反只有害處沒有好處,所以他也就不可能為胤褆平反。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豫有得


雍正帝苛刻的施政風格,刻薄寡恩的為人讓整個雍正一朝都生活在緊張的政治氣氛中。乾隆帝登基後,就是從“拔亂反正”的口號中拉開其60年漫長的執政序幕的。

首先,乾隆對雍正年間被打擊迫害的皇室成員進行了有效安撫。

眾所周知,在康熙末年的皇位爭奪中,以皇八子胤禩為首的八爺黨一度對雍正造成了極大的威脅。雍正繼位後,胤禩、胤禟、胤俄、胤禵等等與之相關捲入的人被雍正以各種理由和藉口處理。乾隆繼位後兩個月,為了團結滿族勳貴,為了“親親睦族”的政策,就頒發上渝,將叔叔們胤禩胤禟重新收入玉牒中,並授予象徵著宗室子弟身份的紅帶子。請注意,乾隆開始並沒有徹底推翻雍正對他們的懲罰。隨後又釋放了囚禁中的胤俄和胤禵。乾隆二年,已死去的胤祉也被恢復王爵,並賜諡號。此後,儘管乾隆初年還出現了“弘暫逆案”這樣的風波,但是到乾隆四十三年,胤禩、胤禟、弘晳……所有這些在雍正看來是大逆不道的人,都被恢復原名,並收入皇家玉牒中。

其次,為何唯有胤礽是個例外?

肯定的說,廢太子胤礽在51歲時被圈禁而死,被圈了12年,這案子是康熙爺欽定的,與雍正關係不是很大,相反,胤礽快死時,雍正還親自去看望。胤礽獲罪的原因為世人所熟知:他曾經是康熙的掌上明珠式的愛子,但他卻因“狂疾未除,大失人心”最終被康熙廢了太子位且禁錮,倒在了康熙末年波譎雲詭的宮廷鬥爭中。乾隆繼位後,在安撫(平反)他的叔輩們的案子時,劃了一條紅線:凡是聖祖康熙爺朝定下的案子一概不究。也就是說,“安撫”的範圍僅僅限於雍正執政11年間的事。原因與乾隆對康熙的極度崇拜有關,乾隆一生幾乎都在模仿學習爺爺康熙,包託六下江南,包括執政60年退位等等;再者,從歷史的角度講,廢太子胤礽被康熙圈禁抄經書而死,也不冤枉,他確實狂背族固。再比如,同期被康熙圈禁的還有老十三胤祥,只是雍正上位後放了出來並重用罷了。


書中有毒


大阿哥允褆之所以沒有被平反是因為乾隆皇帝覺得沒有這個必要。乾隆皇帝之所以平反他的叔叔們其實只是政治需要,他要施恩於宗室。那麼為什麼施恩於宗室呢?

所謂預先取之必先與之,乾隆皇帝剛剛登基的時候便赦免叔叔們的罪,並給予他們恩惠,讓他們對乾隆皇帝感恩戴德稱讚其聖君。但是乾隆皇帝還做了另外一件事情,那便是打壓雍正朝非常受寵的叔叔允禮、允祿,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乾隆要樹立一個典型一個處理宗室問題的典型。乾隆赦免雍正朝時期眾叔叔的罪行讓宗室看到乾隆仁厚的一面,而打壓前朝重臣也表現出他唯我獨尊的一面。表現仁厚那一面其實就是做給允祿等參與朝政的兄弟、叔叔、堂兄弟等人看了,像阿奇那賽斯黑這種罪大惡極的人他都能夠念在同宗的面上赦免他的罪行善待他們的子孫,何況你們這些前朝勳貴,只要你們交出權力你們一樣可以受到恩養。於是在乾隆一朝基本上沒有任何宗室參與到國家決策中,十三爺允祥在雍正時期是雍正最信任的兄弟,只是早死,如果能夠活到乾隆朝估計他的鐵帽子王也要飛。

那麼瞭解了乾隆赦免眾多叔叔的打算後,為什麼不赦免大伯呢?除了允褆的罪名不是自己父親雍正皇帝定下了,其中罪深層的原因在於赦免他完全沒有意義,反而對自己的政治有影響,因為早在雍正十二年允褆去世的時候,雍正皇帝便已經下旨恩養的他的兒子,他的兒子已經享受宗室待遇,並不像他那些叔叔被剝奪宗室待遇,所以說赦免他根本沒有任何意義,還會因為篡改康熙旨意給自己的政治生涯帶來及其不好的影響。


瀟蕭歷史文社


向敬之

乾隆繼位,也從雍正手上繼承了一個緊張政治環境。雍正登極伊始,打著“同好惡,公是非”的旗幟,從嚴打擊曾與之奪嫡的諸兄弟,並牽連宗室成員、八旗王公、勳戚子弟和滿漢大臣中的異己分子。

雍正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上諭內閣:“自親王以下,閒散人以上,若有歸附允禩,皆為朋黨者,即為叛國之人,必加以重罪,決不姑貸,亦斷不姑容也。”允禩集團成員以及自稱奴才的皇三兄允祉,是雍正在位期間重點打擊的對象。

乾隆柄政後,陸續為允禩等平反,稱他們“未有顯然悖逆之跡”,雍正晚年曾有反思,故而對已改名的恢復原名,削除宗籍的重新敘入玉蝶,把活著的從拘禁地放出,復爵甚至晉升。

然而,乾隆卻對其大伯允褆的處理有些獨特,只給了其十三子弘晌一個可以世襲的奉恩將軍。這是清朝宗室爵位中最低的,相當於四品武官,按降等世襲原則,繼承者即為閒散宗室。

乾隆這麼做,應該是把平反的功勞讓給了雍正。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已在高牆內度過了二十六個寒暑的康熙皇長子允褆去世,被雍正帝命以固山貝子禮殯葬,隨後其子弘昉被安排襲爵鎮國公。弘昉病逝,其子永揚襲爵,為輔國公。這是一個降等世襲的安排,似可視為雍正對康熙最早視為“亂臣賊子”給予奪爵、拘禁的允褆網開一面。

只可惜永揚坐事,被革爵。乾隆將允褆世系爵位一擼到底,也算是執行了皇祖康熙對允褆的唾棄,只保留了他們作為宗室成員的一個資格。


以禮觀書



兩點原因:第一,大伯胤禔的罪證是真憑實據並且相當嚴重,而其他叔伯很多是捕風捉影或者小題大做,有的死了有的活著也沒多大影響力了;第二,胤禔不是雍正打壓的(至少雍正即位後沒有進一步加罪),而是康熙直接定罪,乾隆可以推翻父親卻不願意推翻祖父。


首先看看胤禔的罪狀是什麼。康熙四十七年一廢太子,命大阿哥直郡王胤禔看管。結果胤禔竟建議殺太子胤礽,引發康熙震怒。此後,三阿哥胤祉又告發胤禔用魘術謀害太子胤礽。康熙痛斥其為亂臣賊子,將其永久圈禁,直到自己駕崩也沒有釋放他。雍正即位後對這個大哥也是不予加恩,直到胤禔死後也沒有平反。相反對另一個被康熙圈禁的廢太子胤礽,雍正至少還封了其子為郡王,胤礽死後也被追封親王。

所以,胤禔的罪狀是為奪儲位謀害親弟弟,並且是作為儲君的弟弟,以下犯上,既沒有君臣之禮,也沒有兄弟友愛。歷代皇帝,都不會容許兒子為奪位謀害自己的親兄弟。所以,胤禔罪大惡極,絕不能姑息。


反觀其他幾個叔伯的所謂罪狀,就輕得多。三阿哥胤祉,他的罪名是向陝西巡撫蘇克濟索賄,另外在十三弟胤祥的葬禮上遲到並且面無哀痛之色。前一個就是隻是極其常見的小罪名,後一個則在說態度問題。以這樣的罪狀被圈禁終身,已經屬於小題大做了。所以乾隆對他平反。


再看十阿哥胤䄉,他的罪名是奉雍正旨意送一個客死京城的活佛靈柩回西藏,稱病,在沒有獲得雍正同意的情況下謊稱雍正同意而不走了。另外私自禱告的時候說到“雍正新君”被雍正斥為不敬。所以他的罪狀也就是不禮貌,不聽話。就這樣被削爵關了十幾年,已經足夠懲罰了。所以乾隆釋放他,再給個輔國公爵位,免了罪。


然後十四阿哥胤禵,罪名也是很勉強,比如對雍正不恭敬啊。還有當時胤禵因氣憤要求雍正處罰侍衛沒有下跪,而八阿哥胤禩讓他下跪他就跪了。以此說胤禵不敬皇帝只重八阿哥一黨,這樣的罪名是誅心,說到底還是態度不好。也是一圈禁十幾年。所以乾隆釋放他,復封貝勒不久晉封郡王。這兩個人關了這麼久,都對朝局沒有多大影響力了,所以乾隆樂得做個好人。


還有最被雍正嚴懲,改名阿其那、賽思黑的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也是各種藉口,比如胤禩摳門不給科爾沁臺吉盤纏啊,比如胤禩要裁減上駟院的馬匹數量啊,還有胤禟沒有抓捕勸進的反民啊。都是一些做的不好的小事,再有就是各種指責他們言語不恭敬,然後定性為心懷狡詐。將他們圈禁致慘死。他們的罪其實沒有任何真憑實據,只是在於胤禩威望太高,威脅到了雍正的皇權,所以二人一死也就不再存在威脅,乾隆給他們平反恢復宗籍也是順理成章。



對比之下,我們就能發現,除了胤禔,其他人的罪都不重,可罰可不罰,可重罰也可輕罰全看雍正心思,雍正是因為他們在奪嫡鬥爭中或多或少威脅到了自己,為了鞏固皇權,而將他們治罪,一旦已經不構成威脅,那赦免便無所謂了,反而能給乾隆一個好名聲。但是胤禔,絕不能姑息,如果赦免他的罪責,等於縱容皇子陷害兄弟,等於放任皇子為奪嫡不擇手段殘忍弒殺,所以此風絕不可長,胤禔絕不可赦!

另一層原因,就是胤禔的罪名是康熙欽定而非雍正所定,這點很重要。


乾隆的一生,都是以祖父康熙為榜樣。他標榜自己從小被康熙看中,甚至父親雍正的皇位都是因為康熙看中了他才眷顧了他父親。所以,乾隆都發誓自己如果能做到六十年皇帝就退位,一定不能超過祖父康熙。


康熙執政的方略是寬仁,而雍正則是嚴苛。因為康熙的寬仁導致了其晚年的一些弊病,而雍正以其嚴苛推行新政,雖然換來了國庫充盈,卻得罪了不少士紳權貴。為了獲得名聲,乾隆就與其父反其道行之,希望獲得康熙那樣的英名。

所以,乾隆對雍正嚴懲的那些叔伯都予以平反,為的是自己寬仁的名聲,而如果是連康熙都嚴懲的胤禔,乾隆就沒有必要再顧忌了。


伊耆角木


康熙直接給定了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