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企業扶貧讓“土荒坡”變“生財山”

原標題:青海:企業扶貧讓“土荒坡”變“生財山”

“從2016年起我開始從事農產品種植工作,妻子閒暇時也會來這裡打零工貼補家用,現在我家的年收入超過了3萬元錢。”13日,記者在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田家寨鎮田家寨村西河灘的青海千紫緣農業科技博覽園內見到了正在忙碌的李生貴。

今年45歲的他曾因腿部殘疾多次找工作受阻,如今卻能在家門口工作,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養活一家人不再變得困難,兩年前他的家也從小卡陽村搬到了條件更好的田家寨村。

“看到現在的千紫緣農業科技博覽園,你怎麼都想象不到三年前它的模樣。”青海千紫緣農業科技博覽園的董事長蔡有鵬說,曾經的西河灘是貧瘠的荒土攤,植被稀少,從2015年便開始謀劃如何改變西河灘的面貌,並在2016年動工修整土地、改良土壤,發展現代農業。

經過三年的發展,如今的西河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逐步發展成為佔地6600畝、擁有員工309名,集現代農業、文化旅遊、科研應用於一體的扶貧產業園區,並加入到青海省民營企業“百企幫百村、百企聯百戶”精準扶貧行動中來。“現在我們村的很多人都在這裡工作,收入提高了,生活也穩定了。”田家寨村的支君花目前已是一名農業技術員。

據蔡有鵬介紹,千紫緣農業科技博覽園通過扶貧產業資金入股分紅、土地流轉、勞務輸出等多種方式,依託園區特色產業發展,吸納田家寨鎮28個貧困村718戶貧困戶2194名貧困人口的產業扶貧資金910.84萬元,每年按入股資金的10%固定分紅,目前已發放分紅資金215.4萬元。並被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評為“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先進民營企業”。

“我們對於生活困難的員工每年還有額外的資金補助,對全鎮的貧困學生也會進行助學補助,解決村民的生活難題。”千紫緣農業科技博覽園工會主席趙隆順說,對於家庭特別貧困的孩子還會提供就業崗位。

青海省工商業聯合會扶貧部部長裴永紅介紹,目前全青海省共有659家民營企業(商會)參與“雙百”精準扶貧行動中,幫扶貧困村1477個(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村828個),投入資金9.7億元,惠及貧困人口達20餘萬之多。(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