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黔鐵路上這對夫妻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看守點默默堅守了十年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重慶工務段的一對夫妻防洪看守工,他們在這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防洪看守點默默堅守了十年!

川黔鐵路上這對夫妻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看守點默默堅守了十年

圖為陳崇旭和徐朝志夫婦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4月間,大地回暖,百花盛開。它是尋常百姓邀約三五朋友郊遊踏春的絕佳時節,也是文人墨客不吝辭藻去歌詠和讚美的季節。浪漫的4月對於鐵路人來說,卻意味著繁忙和責任,他們的4月暫時放下了詩和遠方,在他們身上只有對崗位的堅守和對旅客安全的呵護。因為4月的來臨意味著新一輪“防洪”的開始,這是一年中最艱鉅挑戰的開始。

川黔鐵路上這對夫妻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看守點默默堅守了十年

圖為徐朝志正在接車

在大山深處的川黔鐵路上,K99公里處,就有一個鐵路一級看守點,點上有4名看守工,今年53歲的陳崇旭和徐朝志夫婦就是這個點的中堅力量。夫婦兩人從2008年開始從事鐵路防洪看守工作, 10年時光,他們看守的防洪點沒有出現過一次失誤,就連信息的錯報、漏報、遲報也不曾有過,有的只有一趟趟列車的平穩通過,有的只有十年如一日的責任心和堅守。

陳崇旭和徐朝志的家就在距離看守點步行不到20分鐘的小村莊,丈夫陳崇旭前些年也跟著鐵路施工隊伍幹過橋路施工,2008年趕水橋路車間管內增設防洪點,需要踏實又肯幹的人來接手,在施工隊楊老闆的極力推薦下,老陳和妻子一起幹起了看守工的活兒。

川黔鐵路上這對夫妻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看守點默默堅守了十年

使用設備

“我們是2015年的3月23號到的K99看守點,之前二級三級點都看過,2015年這裡垮了石頭,整好過後就增設了一級點看守,原來的橋路車間陳波主任覺得我們兩口子幹活負責任,就把一級點的看守任務交給我們兩口子了,他信得過我們。”回憶起看一級點的經過,徐大姐臉上隱隱露出幾分自豪。

早上8點,徐朝志準時趕到看守點,從對班手裡接過信號旗、GPS定位儀、一鍵式報警對講機和列車接近預警器等設備,開始了她一天的工作,從川黔線K99公里加400米至700米,這一區段是她工作的責任區,她需要定時在區段裡來回巡查,邊走邊觀察鐵路邊山坡上、叢林裡是不是有溜坍和落石會危及列車安全。做一件事不難,難的是堅持十年。十年來,徐大姐在這個小小的看守點上,累計行走了14600公里,相當於沿著川黔鐵路走了18個來回。

川黔鐵路上這對夫妻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看守點默默堅守了十年

填寫臺賬

“30115次列車司機呼叫,K99防洪點是否能夠正常通過。”11時56分,對講機裡傳來司機的呼叫,徐朝志趕緊回覆到:“K99防洪點可以正常通過。”說完他理了理手上的防護旗,面迎來車方向標準的站立在路邊,“嗚、嗚嗚……”火車鳴著笛呼嘯而過,揚起的風吹亂了徐大姐的頭髮,她也不去整理,直到火車整列駛過她的責任區域。

“防洪看守工作勞動強度不算大,就是考驗耐煩心,一個人在這裡守起,沒得哪個給你說話,又點都開不得小差。”徐大姐一邊放下防護旗一邊介紹道,“我們這個是一級看守點,每趟車通過之前,司機要呼叫我們,確認安全他們才敢放心通過,K99這個點一天至少要接65趟車,最多的時候上百趟也是常有的事。”

川黔鐵路上這對夫妻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看守點默默堅守了十年

呼叫應答

徐大姐的丈夫陳崇旭和她一個班,陳大哥體諒妻子,自己值夜班。白天休息時,他除了料理家裡的事兒,得空了也會到看守點上來。老陳閒不住,利用休息時間在看守屋旁的空地開了一小塊荒土,撒上一些油菜籽,4月油菜花開了,給這個寂寞的小世界增添了一抹色彩。

夜班相比白天更加考驗一個人的責任心,尤其是大雨甚至暴雨的夜裡,平常人都會選擇躺在暖和的被窩裡。可看守工不行,越是這種時候他們越是要打起精神,必須頂著大雨在責任區來回巡查。山上的危石和浮土,經過暴雨的沖刷就會成為安全隱患,有可能落下來,雖然有主、被動網攔著,還是不可以掉以輕心。

川黔線K99防洪看守點在火車司機的圈子裡,是有口皆碑的。重慶機務段司機駱俞成曾在一次通過看守點時,對工務段登乘的段領導說,“K99看守點是最實在的,我們最放心,每次呼叫,回答聲音洪亮又及時,不管是天晴下雨,不管是白天晚上,從沒失誤過。”同樣的評價也來自重慶工務段生產調度室的盯控調度方強,“K99是一級點,我們每天都會不定時抽查在崗情況,他們的在崗在位情況一直很好,一次也沒出現過問題。”

川黔鐵路上這對夫妻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看守點默默堅守了十年

圖為列車安全通過看守點

可十年的時間就真的一次意外也沒有嗎?還真有。那是2015年的夏天,一個雷電交加的午後,徐朝志穿著雨衣在鐵路邊巡查著。突然對講機傳來了列車司機的呼叫,徐大姐趕緊回答“安全無事、可以通過”,可一連三次回答,對講機裡還是在呼叫。不一會兒看守屋的座機電話響起急促的鈴聲,是車間技術員打來的,質問徐大姐為什麼不回覆司機呼叫,徐大姐心裡委屈啊,明明回答了怎麼會這樣呢?一時間也無法證明。可委屈歸委屈,工作還得幹,她不多辯解,繼續專心工作。到晚上交班前雨停了,車間傳來了好消息,經過了解是機車電臺信號干擾,錯怪了徐大姐。

十年時間,鐵路正經歷著飛速的發展,工務工作的變化尤為明顯。從曾經的汗水加苦幹,到如今數字化、信息化、科技化作業,工務人的生產模式裡已融入了大量科技手段,也更加安全可控。就拿防洪來說,現在使用無人機排查隱患,危石全部使用芯片定位,納入系統管理。防洪看守工也從當年的一副信號旗一個對講機,升級到如今的GPS定位、列車接近預警還有異物侵界報警系統……唯一不變的是老陳和徐大姐身上這種執著堅守的精神。

川黔鐵路上這對夫妻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看守點默默堅守了十年

圖為臨別時刻,陳崇旭最後擦一擦看守點的牌子

川黔線K99公里處從2017年開始動工修建棚洞,2019年1月已全部完工,徹底排除了安全隱患,服役4年之久的一級看守點也完成了它的使命,老陳夫婦將被勞務公司調到其他看守點工作。下一個十年我們不知道鐵路在高速發展下會是什麼樣子,但我們可以想象,也許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鐵路線旁邊一小塊油菜花地邊上,一個站得筆直的女看守工正在接車,她臉上的笑容是那麼燦爛,伴著她的笑臉一趟趟列車正安全的通過。

小知識

每年汛前,工務段會對管內線路進行一次排查,進行風險研判,在容易發生崩坍落石或者其他危險的地方設置看守點。根據緊急程度看守點分為一、二、三級,其中一級等級最高,為全年度24小時不間斷看守點。(成鐵微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