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黔铁路上这对夫妻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看守点默默坚守了十年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重庆工务段的一对夫妻防洪看守工,他们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防洪看守点默默坚守了十年!

川黔铁路上这对夫妻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看守点默默坚守了十年

图为陈崇旭和徐朝志夫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4月间,大地回暖,百花盛开。它是寻常百姓邀约三五朋友郊游踏春的绝佳时节,也是文人墨客不吝辞藻去歌咏和赞美的季节。浪漫的4月对于铁路人来说,却意味着繁忙和责任,他们的4月暂时放下了诗和远方,在他们身上只有对岗位的坚守和对旅客安全的呵护。因为4月的来临意味着新一轮“防洪”的开始,这是一年中最艰巨挑战的开始。

川黔铁路上这对夫妻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看守点默默坚守了十年

图为徐朝志正在接车

在大山深处的川黔铁路上,K99公里处,就有一个铁路一级看守点,点上有4名看守工,今年53岁的陈崇旭和徐朝志夫妇就是这个点的中坚力量。夫妇两人从2008年开始从事铁路防洪看守工作, 10年时光,他们看守的防洪点没有出现过一次失误,就连信息的错报、漏报、迟报也不曾有过,有的只有一趟趟列车的平稳通过,有的只有十年如一日的责任心和坚守。

陈崇旭和徐朝志的家就在距离看守点步行不到20分钟的小村庄,丈夫陈崇旭前些年也跟着铁路施工队伍干过桥路施工,2008年赶水桥路车间管内增设防洪点,需要踏实又肯干的人来接手,在施工队杨老板的极力推荐下,老陈和妻子一起干起了看守工的活儿。

川黔铁路上这对夫妻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看守点默默坚守了十年

使用设备

“我们是2015年的3月23号到的K99看守点,之前二级三级点都看过,2015年这里垮了石头,整好过后就增设了一级点看守,原来的桥路车间陈波主任觉得我们两口子干活负责任,就把一级点的看守任务交给我们两口子了,他信得过我们。”回忆起看一级点的经过,徐大姐脸上隐隐露出几分自豪。

早上8点,徐朝志准时赶到看守点,从对班手里接过信号旗、GPS定位仪、一键式报警对讲机和列车接近预警器等设备,开始了她一天的工作,从川黔线K99公里加400米至700米,这一区段是她工作的责任区,她需要定时在区段里来回巡查,边走边观察铁路边山坡上、丛林里是不是有溜坍和落石会危及列车安全。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坚持十年。十年来,徐大姐在这个小小的看守点上,累计行走了14600公里,相当于沿着川黔铁路走了18个来回。

川黔铁路上这对夫妻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看守点默默坚守了十年

填写台账

“30115次列车司机呼叫,K99防洪点是否能够正常通过。”11时56分,对讲机里传来司机的呼叫,徐朝志赶紧回复到:“K99防洪点可以正常通过。”说完他理了理手上的防护旗,面迎来车方向标准的站立在路边,“呜、呜呜……”火车鸣着笛呼啸而过,扬起的风吹乱了徐大姐的头发,她也不去整理,直到火车整列驶过她的责任区域。

“防洪看守工作劳动强度不算大,就是考验耐烦心,一个人在这里守起,没得哪个给你说话,又点都开不得小差。”徐大姐一边放下防护旗一边介绍道,“我们这个是一级看守点,每趟车通过之前,司机要呼叫我们,确认安全他们才敢放心通过,K99这个点一天至少要接65趟车,最多的时候上百趟也是常有的事。”

川黔铁路上这对夫妻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看守点默默坚守了十年

呼叫应答

徐大姐的丈夫陈崇旭和她一个班,陈大哥体谅妻子,自己值夜班。白天休息时,他除了料理家里的事儿,得空了也会到看守点上来。老陈闲不住,利用休息时间在看守屋旁的空地开了一小块荒土,撒上一些油菜籽,4月油菜花开了,给这个寂寞的小世界增添了一抹色彩。

夜班相比白天更加考验一个人的责任心,尤其是大雨甚至暴雨的夜里,平常人都会选择躺在暖和的被窝里。可看守工不行,越是这种时候他们越是要打起精神,必须顶着大雨在责任区来回巡查。山上的危石和浮土,经过暴雨的冲刷就会成为安全隐患,有可能落下来,虽然有主、被动网拦着,还是不可以掉以轻心。

川黔线K99防洪看守点在火车司机的圈子里,是有口皆碑的。重庆机务段司机骆俞成曾在一次通过看守点时,对工务段登乘的段领导说,“K99看守点是最实在的,我们最放心,每次呼叫,回答声音洪亮又及时,不管是天晴下雨,不管是白天晚上,从没失误过。”同样的评价也来自重庆工务段生产调度室的盯控调度方强,“K99是一级点,我们每天都会不定时抽查在岗情况,他们的在岗在位情况一直很好,一次也没出现过问题。”

川黔铁路上这对夫妻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看守点默默坚守了十年

图为列车安全通过看守点

可十年的时间就真的一次意外也没有吗?还真有。那是2015年的夏天,一个雷电交加的午后,徐朝志穿着雨衣在铁路边巡查着。突然对讲机传来了列车司机的呼叫,徐大姐赶紧回答“安全无事、可以通过”,可一连三次回答,对讲机里还是在呼叫。不一会儿看守屋的座机电话响起急促的铃声,是车间技术员打来的,质问徐大姐为什么不回复司机呼叫,徐大姐心里委屈啊,明明回答了怎么会这样呢?一时间也无法证明。可委屈归委屈,工作还得干,她不多辩解,继续专心工作。到晚上交班前雨停了,车间传来了好消息,经过了解是机车电台信号干扰,错怪了徐大姐。

十年时间,铁路正经历着飞速的发展,工务工作的变化尤为明显。从曾经的汗水加苦干,到如今数字化、信息化、科技化作业,工务人的生产模式里已融入了大量科技手段,也更加安全可控。就拿防洪来说,现在使用无人机排查隐患,危石全部使用芯片定位,纳入系统管理。防洪看守工也从当年的一副信号旗一个对讲机,升级到如今的GPS定位、列车接近预警还有异物侵界报警系统……唯一不变的是老陈和徐大姐身上这种执着坚守的精神。

川黔铁路上这对夫妻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看守点默默坚守了十年

图为临别时刻,陈崇旭最后擦一擦看守点的牌子

川黔线K99公里处从2017年开始动工修建棚洞,2019年1月已全部完工,彻底排除了安全隐患,服役4年之久的一级看守点也完成了它的使命,老陈夫妇将被劳务公司调到其他看守点工作。下一个十年我们不知道铁路在高速发展下会是什么样子,但我们可以想象,也许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铁路线旁边一小块油菜花地边上,一个站得笔直的女看守工正在接车,她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灿烂,伴着她的笑脸一趟趟列车正安全的通过。

小知识

每年汛前,工务段会对管内线路进行一次排查,进行风险研判,在容易发生崩坍落石或者其他危险的地方设置看守点。根据紧急程度看守点分为一、二、三级,其中一级等级最高,为全年度24小时不间断看守点。(成铁微家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