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說研發費用不是越多越好,小米投入35億已是天文數字,你怎麼看企業研發投入呢?

康愉子


小米投入這麼多確實對於雷軍來說是天文數字了,但是別的企業投入多卻不能酸,不講家國情懷,只說企業自身,要想成為國際一流的企業,研發投入多,抵抗風險的能力要強得多,企業發展的深度也大得多。

數數國際上那些研發投入大的公司,豐田、谷歌、亞馬遜、三星等等,有沒有在科技領先的情況下大幅度減少研發投入?科技水平是不進則退的,你停止不前,後面大批量的公司會立馬趕上了。三星發展電子產業初期,日本好幾家公司領先三星幾代產品,三星是靠著韓國政府貸款搞研發才慢慢超過日本的,裡面有多少勾心鬥角暫不說,但是錢是起了最大作用。其他科技公司都是或多或少在研發投入上是不計成本才發展起來的。

再說說諾基亞這個公司,也是一家以大研發投入為主的公司,智能機時代被蘋果拉下馬,手機業務每況愈下,被迫賣掉,但是諾基亞靠著專利技術和通信業務,現在依然混的風生水起,看看現在5G有效專利榜,諾基亞只排在華為後面,有效專利有1400多,比高通都多!這就是研發投入大的好處!

國際社會持續賺錢的公司都是靠持續加強研發來甩開競爭對手,擴大領先優勢,賺取超額利潤來反哺研發。為什麼舔狗帶路黨認為西方國家待遇好福利好?就是這些超級公司太賺錢了,專門賺發展中國家和落後國家的錢,增加了本國財政收入,他們的員工可以一天只上六小時的班,還能比我們收入高!而我們還要沒日沒夜的辛苦勞作,還要為996工作制鳴不平!科技不發達,我們只能受發達國家剝削!


若相戀920


研發費用不多但工資高啊!99億還說是國際慣例不算多。相信資本家的話還不如相信世上有鬼,尤其道帽岸然大說高大上心靈雞湯的。有一個算一個。下面看看華為的努力



A波粒二象性A


企業研發的投入還是要對應企業的基因與傳統的,小米以MIUI與營銷起家,以小米生態作為遠景,所以這三樣的投入肯定是重心,這是小米的核心競爭力。MIUI是針對安卓系統的深度定製,研發投入肯定不會很誇張,小米生態也是建立在安卓的基礎上的,其中最主要的投入應該在甄選合作企業與建立合作模式上。而其他的研發投入大部分都是業務擴展,比如像松果處理器,除非能得到爆發式收穫,註定不可能長期大量的投入研發費用。


事實是,除非小米遭遇巨大危機需要轉型(安卓出現大變化或營銷無法支撐企業的發展),否則研發投入的比例是不可能很高的。


老虎撓人


有多大能耐吃多少飯,看本事吃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吃飯最多的東西,看能力吃飯,雷軍說的意思可能是對的,如果媒體報道的是原話的話,就是雷軍說話的方式有問題,但如果理解其意,說的還是沒問題的,對於起步晚的企業如果直接大力度投入研發,特別是像手機這種更新換代如此快速的行業,一直大投入研發且處於追趕狀態,為了市場還是要去購買其他處於領先位置企業的產品,兩頭消耗,絕大部分企業肯定吃不消,長時間如此會被過低的利潤拖垮


坤兒


雷軍是精算師,知道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入,而他投入的項目也有二三百個了,斬獲一次就上百億,但是在國人眼裡,他手裡沒有硬菜,鬥地主擦皮鞋的,和一般企業爭地盤的,甚至沒有聯想的情懷,請問你有了錢幹嗎?就是要為國爭氣站在高處嗎,能人就是要花更多的錢培養更多的能人的。


沈家名蹄


那是不是越少越好呢?



福筱航


我認為:創新是一個民族,一個企業,一個國家的內在動力!必須要有創新!


王遊洋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經營模式,比如高通,高通,只研發,生產,產品給別人代工;沃爾瑪,只銷售,不研發,照樣賺的盆滿缽滿。小米主打性價比,用別人的研發的先進技術,輕資產,減少庫存,讓利消費者,也得到廣大用戶的喜歡。每個企業都必須有自己的獨門絕技,才能存活下去。再說,很多搞研發的企業,入不敷出,最後破產,倒閉的,也不在少數。


大國小民視頻


無論什麼企業,研發項目都應該是“有的放矢

”,針對本企業產品的需要來進行,從成本核算的角度來講,與本企業產品有關聯的研發費用,在合法性、相關性與合理性的前提下,才可以研發。那些無法實現商品化的,不具有合理性和相關性的研發費用,法律規定是不允許計入產品成本費用的。

空有專利項目(技術),無法實現商品化,不能運用在本企業產品上,就失去了“相關性”,也不具備“合理性”。

因此說,研發投入或者費用,絕不是越多越好,因為,會導致成本費用增加,抬高產品價格,本來不值那麼多錢,卻必須以高價出售才能收回研發費用。


修道之謂教


35億的天文數字是你這個米黑說的吧?! 小米18年研發投入58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