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推遲中國全股票指數轉換 A股吸金不擔心,外資該來總會來

今年一季度以來,外資對A股影響越發值得市場關注,近日,明晟公司發佈公告稱,MSCI將在今年11月26日收盤後將MSCI全中國指數轉換成MSCI中國全股票指數。其實,早在去年3月MSCI就曾發佈過指數轉換的公告,當時計劃轉換時間為今年6月1日。這意味著這兩個指數之間的轉換時間推遲了5個月。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範曉林

讓投資者有足夠時間適應

MSCI亞太區研究主管,董事總經理謝徵儐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是一個MSCI指數產品調整的公告。因為兩個產品在投資定位上有些重疊性,MSCI決定停止舊的MSCI全中國指數產品。而MSCI中國全股票指數是個更精確及有代表性的全中國指數。他進一步解釋道,延遲推行的原因是讓目前還在使用“舊指數”的一些投資者有足夠的時間轉換到“新指數”。這一轉換對追蹤MSCI指數的資金流入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A股“入摩”步驟不受影響

MSCI方面表示,此次推遲轉換,不影響MSCI提升A股納入因子的實施節奏。

今年3月1日,MSCI(明晟公司)表示,將擴大中國A股在MSCI全球基準指數中的納入因子,MSCI宣佈將通過三步將A股在MSCI指數中的納入因子從5%提升到20%。完成三步實施後,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預計成分股中將有253只中國大盤A股和168只中國中盤A股(包括27只創業板股票),將進一步增加A股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權重至3.3%。

申萬宏源策略認為,本次指數轉換時間推遲,對MSCI納入A股沒有實質影響。理由是“MSCI中國全股票指數”與當前市場重點關注的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MSCI中國A股納入指數”是不同的兩個指數,被動資金跟蹤的主要是納入指數,所以此次指數轉換時間變化對MSCI納入A股不存在影響。

市場策略分析人士認為,“MSCI中國全股票指數”定位於未來將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參考標的池,原來的“MSCI全中國指數”編制方法相對複雜。MSCI官方表述理由是“為了提供充足的實施時間”,分析人士認為可能和此次2月底MSCI宣佈納入A股節奏提前有關,所以為了避免指數生效後成分股波動較大,選擇推遲轉換時間至11月26日。

國金證券稱,此次推遲兩大指數之間的轉換更多出自於指數整合技術上的考慮,不影響MSCI提升A股納入因子的實施節奏。“指數轉換日期推遲”事件對A股影響趨向中性。建議投資者更多的關注後續“MSCI提升A股納入因子的實施節奏”,MSCI提升A股納入因子引發的外資流入主要是通過陸股通渠道流入A股,這一資金流向將更多在今年5月北上資金中體現。

外資流入對A股影響幾何

分析人士認為,北上外資向來被稱為“聰明資金”,擅長提前佈局,A股正式“入摩”之時,或成外資兌現階段。從去年A股初次納入(6月1日)來看,4月和5月北上資金流入規模持續增加,5月的淨流入規模最大,達到508.5億元,6月正式納入之後北上資金流入規模有所減少。長城證券分析認為,2019年以來北上資金大規模集中流入,外資成為本輪春季行情的重要驅動因素之一。北上資金大幅淨流入一方面反映了2月底MSCI擴容的預期,另一方面與年初A股估值處於價值窪地、政策監管邊際放鬆有關。

隨著A股持續反彈以及MSCI擴容預期落地,2月下旬以來北上資金流入有所放緩,3月份北向資金雖然呈現淨流入狀態,但金額僅為43.56億元,較前兩個月大幅下降,而4月以來截至12日,北向資金淨流出84.92億元。外資逐漸進入短期收益兌現的階段。

國盛證券分析師張啟堯表示,其實不用擔心,外資很快會回來。隨著5月MSCI年內第一次擴容臨近,外資佈局窗口將再度開啟。長城證券研報顯示,2019年綜合考慮MSCI比例提升等因素,預計累計外資流入5000-6000億元,成為2019年A股市場的重要增量資金。國盛證券認為,外資流入長期是大趨勢長邏輯,短期海外擾動不會改變這個大趨勢,未來外資持股比例有望繼續抬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