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一個意外收穫,不知不覺中網民構成了一個大數據分析系統

本來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一上網就不一樣了,若是引起普遍關注,那就又不一樣了。誰都可以惹,別惹了網民,一個網民不算啥,一群網民就是天然的大數據分析和營銷平臺,互相協作之下,局勢難以把控。這不先是坐引擎蓋,後來就扒出了一系列信息,網民是天生的搜索專家,效率之高,信息之精準今人驚歎。請看下面的標題:

互聯網的一個意外收穫,不知不覺中網民構成了一個大數據分析系統

如果說在網上大佬和明星是星星和月亮,那麼網民就是太空,沒有太空的承載,星星和月亮無處安身。而多數大機構連名人都不放在眼裡,唯獨不敢惹網民,誰惹了網民就是犯了眾怒。這樣的例子不少,就算那些一貫非常硬氣的人,道歉的不在少數,多數是得罪了網民。

互聯網的一個意外收穫,不知不覺中網民構成了一個大數據分析系統

為什麼都怕網民,除了顧及形象以外,更重要的是想息事寧人,害怕深究,因為網民已經構成了一個獨特的人力大數據分析平臺,曾經戰果輝煌,讓想要觸碰者心有餘悸,不敢造次。

互聯網的一個意外收穫,不知不覺中網民構成了一個大數據分析系統

我們知道,數據挖掘分析領域中,最常用的四種數據分析方法為描述型分析、診斷型分析、預測型分析和指令型分析,也就是分析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發生、可能發生什麼和需要做什麼。面對浩如煙海的數據,網民天生擅長使用這些分析方法,他們不需要培訓,自發的社會潛規則就是紐帶,將這幾個環節串了起來。

首先,網民構成一個極為壯觀的分佈式存儲,並且自帶快照功能,那些發佈的信息,比如微博,只要存在一分鐘,準保有人截圖,留下圖文證據,實現抗抵賴功能。更不要說那些粘帖複製保存的圖文和音視頻信息,這種海量的存儲實現了高可靠、高效率、低成本的分佈式存儲功能,網民存儲的是真正的全數據。

每一個網民就是一個計算節點,計算速度雖然比不上高性能計算機,但人比機器的優勢在於這種分佈式計算,最擅長處理全數據,特別擅長圖片、影像、音頻等非結構化數據,不需要神經網絡,不需要深度學習,每個節點都能準確無誤地處理全數據信息。通過接力機制,實現全天候接力計算,24小時不間斷計算,媲美計算機系統。

網民構成的大數據平臺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對,就是“人工”智能!強大的尋跡能力、聚焦能力和放大能力,使得每一次熱點問題都得到快速傳播、深挖。使得數據變得有態度。這也是最令部分人頭疼的事情,因為這種人力數據分析不像軟件可以人為地控制分析方向和粒度。

然而,這個天然形成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平臺也有缺點,那就是平臺只對某類數據有興趣。比如社會新聞中的焦點問題,但這種分析似乎也會受一些因素影響,比如瘋狂刪帖,禁止評論等等手段,會終止數據分析進程。然而這些手段不可能完全終止數據分析,那些階段性成果已經存儲在每個網民的手機裡,記憶裡,一旦時機成熟,分析將繼續進行,並且在這段時間的沉澱後,將會數據挖掘得更深。

互聯網改變了我們,並在無意中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大數據分析系統,採用的“人工”智能技術擁有先進的算法,並且自帶態度,這也可以說是互聯網的一個意外收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