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為何要出動22萬軍隊,耗時5年進攻大小金川地區?

姚雅君


如果在中國數千年曆史、數百位皇帝中選一個臉皮最厚的話,我認為,清高宗乾隆皇帝應該能夠名列前茅。且不說乾隆高達4萬餘首詩無一名篇、卻四處留墨的膽量,單單他將大小金川戰役定為即所謂十全武功之二,就可看出乾隆皇帝的節操和臉皮之厚。

自稱“十全老人”,號稱有“十全武功”的乾隆皇帝,他的十全武功之二——大、小金川戰役,到底是怎樣的兩場戰役?為什麼乾隆會動用數十萬大軍、耗時數年之久呢?

清朝時期,位於四川西部的藏族組成了18土司。如同歷朝歷代一樣,清朝入關佔領天下之後,這18土司也順理成章的歸順了清王朝。當然,與設立郡縣的內地不一樣,青藏高原依然是由土司統治。

所謂土司,即為一土之統治者,在他轄區內,一切山川、河流、樹木、土地、牧場都歸土司所有,土司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而此時,土司境內所實行的是農奴制,對於境內的農奴,土司甚至可以生殺予奪。因此,土司的權力與土皇帝無異,甚至猶有過之。

被乾隆先後征討的大、小金川,就是這十八土司之二。其中,大金川土司下轄百姓4000多戶,兵丁3000餘人。小金川土司則管轄百姓約6000餘戶,有兵丁4000餘人。大、小金川土司的位置,就是今天四川阿壩州所轄的金川縣和小金縣。

土司制度與古代王朝中的封建割據別無二致,他們除了名義上歸順中央王朝統治,並象徵性的進貢之外,境內大小事務均可由土司一言而決。境內的百姓也只知土司,而不知皇帝。因此,這些土司很容易養成唯我獨尊、目空一切的狂妄想法。獲取人口和土地,也幾乎成為他們的本能。

清乾隆10年,即公元1745年,勢力不斷膨脹的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為了繼續擴充勢力,控制小金川地區,派兵襲擊小金川,並奪取了小金川土司澤旺的印信。一直對於土司十分警惕的清廷自然不能容忍這種行為。因此,在清廷的過問之下,莎羅奔被迫釋放了澤旺,並歸還了印信。

然而,事情並沒有因此終結,兩年之後乾隆12年,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再次發兵圍攻格布什咱吐司,隨後,他又攻佔了明正土司的屬地。大、小金川土司之間的矛盾再次爆發。對於莎羅奔這個十分不安分的土司,當時的四川巡撫紀山當即調兵遣將,準備將其鎮壓,同時,紀山向乾隆上奏,第一次大小金川戰役正式拉開序幕。

自認為武功極盛的乾隆,分外不能忍受國內的“跳反”,因此,他將雲貴總督張廣泗調任四川總督,並調兵3萬,從兩路進軍大小金川這個彈丸之地。然而,由於大、小金川地勢險要,再加上張廣泗錯誤分兵,又錯誤的信任了敵奸,因此,清軍進軍十分緩慢。

到年底時,清軍的兵力已增至到5萬,清軍兵力的人數已經超過了大金川土司所轄有全部百姓數量。然而,戰爭打到第2年,再次增兵1萬之後,依然毫無進展。已經等得不耐煩的乾隆皇帝將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訥親到四川督戰,隨後,又啟用了被廢黜的大將嶽鍾琪。

同時,乾隆改派了軍機大臣、他的妻舅傅恆為經略大臣,主持大小金川戰役,並第4次增兵3萬多人。清軍再次以絕對的數量、裝備和財力優勢,對於大小金川進行了圍攻。然而,雖然已經取得了絕對優勢,清軍依然遲遲無法平定大小金川。

當然,作為被圍剿的一方,莎羅奔也早已精疲力竭,乾隆14年2月,僵持的大小金川戰役終於有了轉機,莎羅奔到清軍大營投降,並向乾隆皇帝“貢獻古佛一尊、銀萬兩”,第一次大小金川戰役正式結束。

莎羅奔投降之後,清朝仍將莎羅奔被任命為大金川土司。清軍在付出了處死大學士、總督等重臣三人、數千人傷亡、耗費了750萬兩白銀軍費的代價後,匆匆結束了這場戰役。

從第一次大小金川戰役的結果就可以看出,藏族土司們之間的矛盾並沒有解決,罪魁禍首莎羅奔也依然擔任著土司之職。這也為第二次大小金川戰役埋下了隱患。

乾隆31年,小金川土司澤旺之子僧格桑發兵進攻鄂克什、明正兩土司,清朝隨即發兵救援,這次進攻小金川戰役的戰鬥十分順利,清軍很快攻克了小金川,僧格桑被迫逃往了大金川。第2年,清軍開始進攻大金川,第二次大小金川戰役正式爆發。

然而,如同上次一樣,由於大金川地勢險要,土司軍隊抵抗激烈,再加上清軍所用戰術失當,清軍士兵厭戰、戰鬥力低下等諸多原因,清軍不但沒能攻克大金川,反而遭遇大敗。乾隆隨即以阿桂為定西將軍,再次徵兵組織進攻。

第二次大小金川戰役歷時5年之久,調動數萬大軍,耗費的軍餉更令人瞠目結舌,高達7000餘萬兩白銀。最終在乾隆41年,清軍攻克大金川。自此,大小金川戰役徹底結束。攻克大小金川之後,清廷實行了改土歸流,在大小金川廢除了土司制,以內地制度設官統治,也從此,大小金川再無叛亂之憂。

這場前後歷時數年之久、耗費了近億兩白銀的兩次大小金川戰役,其本質上不過是一個只有一縣之地、位於偏遠地區的地方土司的叛亂罷了。而且,這兩場戰役爆發的原因,也並非土司膽敢進攻清軍,而是土司之間的內部紛爭。

清政府完全可以集結其他土司,借力平定,然而,由於清朝官吏試圖獲取戰功,乾隆皇帝也好大喜功,因此開始了這場性價比極低,且完全暴露了清軍低下戰鬥力、同時幾乎將國庫消耗一空的戰役。

雖然大小金川戰役並非毫無收穫——最終大小金川地區被改土歸流,但是對比清軍的付出:數十萬清軍的調集、上萬人的傷亡和近億兩白銀的耗費,顯然是得不償失的。更何況,大小金川本身就是自己的領土,完全不需要用如此激烈的手段和如此高昂的代價將其平定。

歸根結底,大小金川戰役不過是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為滿足自己“武功”,發動的一所得不償失的內部平叛戰役罷了。而且,這場戰役也徹底暴露了清朝的內部貪汙腐敗、軍隊的腐化墮落,也向天下展現了清朝軍隊的不堪一擊。

鳶飛九天2018


1747年至1749年,即乾隆十二年,清軍初征大金川,彈壓進犯周邊土司的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在初期損兵折將的情況下,派出傅恆並起用老將嶽鍾琪出征,改變戰術後局勢得已扭轉,終於迫使莎羅奔投降。雖然莎羅奔的實力並未遭受太大損失,川西還是平靜了一段時間,平靜過後就是更大的風暴來臨。

20多年後,到了1772年,大小金川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彼此之間攻伐已經嚴重影響到地區的穩定。如果一方吞掉另一方,勢必對清朝在川西,甚至西南地區的統治造成嚴重的威脅。

乾隆決定第二次出征金川,本來互毆的大小金川卻聯合起來對付清朝。這次的出征打得非常艱難,耗費了5年多的時間,花費約六千多萬兩白銀,先後投入數十萬兵力,可以說是乾隆的十大武功裡面付出代價最大的戰爭。

清軍兵分兩路進發,北路軍由溫福率領從汶川出,溯河谷而行至小金川上游。南路軍由桂林率領從打箭爐(今四川康定市)出,溯金湯河北上至小金川南。小金川以割地向大金川求援,大小金川聯合起來懟清軍。南路軍桂林兵敗,副將戰死。乾隆遂派阿桂代替桂林,繼續征伐大小金川。

北路溫福軍倒是有些收穫,俘虜了小金川土司僧格桑的父親澤旺,即小金川的老土司。第二年,阿桂軍、溫福軍合攻噶爾崖(今四川金川安寧)受阻。清軍被襲營,提督董天弼、定邊大將軍溫福戰死,清軍大敗,攻克的小金川之地盡數丟失,回到原點。

乾隆又派健銳營、火器營等精兵五千入川助戰。以阿桂為定西將軍,明亮、豐伸額為副將,兵分三路攻克小金川。能順利攻下小金川,被派來助戰的健銳營和火器營功不可沒。金川每家都有一座碉樓,更不用說險要隘口了。這些碉樓用巨大的石頭壘成,高達到15米,下寬上窄,裡面分層,每層都有射擊孔,易守難攻。而且碉樓之間還可以互相掩護,組成碉樓群,形成犄角之勢,要想攻克真的很難。清軍第一次平定大金川的時候,就吃了碉樓的大虧,傷亡慘重。

健銳營的全名是“健銳雲梯營”,是乾隆為了對付大小金川的碉樓而專門設的千人“特種部隊”。乾隆為此還特地從金川召了些工匠進京,在京城西山香山腳下的訓練基地仿造了一些碉樓,訓練健銳營將士的攀爬奪堡能力。香山至今還有部分當時建造的碉樓存在,相當地堅固。

1774年,清軍兵分三路,阿桂、豐伸額、明亮分別從東、北、南三個方向展開進攻,圍攻大金川,逼至勒烏圍(大金川土司官寨)。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莎羅奔侄孫)毒死僧格桑請降,清廷不受。這次是乾隆是鐵了心的要把大小金川的土司給做掉,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索諾木在勒烏圍被攻破後逃往噶爾崖。

清軍遂一路向噶爾崖攻去,連克千餘座碉樓,將噶爾崖徹底圍困,大炮日夜不停進行轟擊,索諾木見大勢已去,遂投降。至此,歷時近5年的大小金川戰事結束,大小金川的土司被廢除,清廷在此設縣加強統治。

大小金川之戰,土司所有的兵力加起來不過三五萬人,而清朝前後派出總兵力數十萬人,花了數千萬兩白銀,還打了5年才打贏。這和我們對清初清軍戰力強悍的認知不符,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碉樓易守難攻,清軍缺乏攻堅重武器

大小金川的碉樓群確實易守難攻,而且數量眾多,尤其對初期缺乏重型火炮支持的清軍來說。

碉樓前文已經介紹過了,都是巨大的石塊建成,非常堅固。那時的火炮炮彈大都是實心的鐵蛋,一般的噸位不夠的火炮轟在碉樓上面,根本不會對其造成破壞。

據記載,剛開始清軍用的未經改良的小炮,打在碉樓上基本上沒什麼反應。後來經過不斷改良、噸位不斷加大的火炮,如重達五六百斤的劈山炮,要三十門一起集中轟擊才能擊毀一個碉樓。

關鍵是大小金川的碉樓實在是太多了,據相關數據顯示,被清軍摧毀的碉樓多達三千多座。

二、環境惡劣,後勤補給困難

自然環境惡劣,山地地形對清軍的行動和後勤補給造成困難。大小金川是如今四川西北部阿壩州的金川縣和小金縣,它們二者的得名都是因為境內的河流---大、小金川河。大小金川河是大渡河上游的支流,“萬山叢矗,中河洶溪”。

大小金川位於川西高原的大雪山脈和邛崍山脈,大小金川的環境差不多可以用深山老林來形容,這對清軍的行動造成很大的不便。清軍的後勤基地在成都,要跋山涉水把物資運送到二三百公里外的大小金川前線,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那些大炮等重武器。後來,清軍把兵工廠直接搬到前方,情況才有好轉。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縱橫華夏的八旗軍,打敗了大明朝,打敗了李自成,打敗了反清的吳三桂,而終使八旗軍魂飛膽魄的地方卻是四川的一個小縣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什麼樣的人擋住了八旗軍的鐵蹄?

四川的金川縣是川藏古道上的一個小縣城,縱深二百餘里,人口有六七萬人。清軍平定四川后,唯獨金川縣不降,由於地型複雜險要,清政府也就沒把它當回事。一個不足十萬人的小縣城還能翻天?整個大明朝都完蛋啦!直到乾隆初年,乾隆想進兵西藏,解決西藏問題。一看金川不歸降這個事還不好辦,隨即於一七四七年命總督張廣泗率兵三萬攻下金川縣為進軍西藏掃清道路。清軍對金川採取了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由於地型險要,金川的抵抗碩強且靈活多變!清軍歷時二年也沒有拿下金川,乾隆盛怒把張廣泗斬首示眾。另派老將再進剿,金川土司遂投降。清軍損兵折將還殺了一個一品大官也就罷兵休整。



此後十多年間降了再反,反了又降一直騷亂不寧,清廷一直無實際控制金川縣。乾隆於一七六六年派兵二十萬並聯合四川九個土司一付不拿下金川誓不罷休的架式,可惜又重複了第一次的慘敗,領軍將軍竟戰死沙場。乾隆盛怒又派大將阿桂領軍重新攻打金川,終於經過長時間的圍困終於攻下金Ill縣。據說憤怒的清軍屠滅了金川的所有活口。至此金川徹底掃平,這時己是一七七一年,第二次攻打金川已歷時五年之久。耗費的響銀比平吳三桂還多,把大清多年的積存花光,清軍陣亡達三萬多人,兩位一品大員也因金川而喪命。


金川的平定雖列入乾隆十大武功之一,但它的影響對清政府卻深遠,拖跨了乾隆的財政,是清朝由盛及衰的轉折點!若明朝軍民有一半的民眾如金川民眾則十個清八旗也過不了山海關!是嗎?


坐看雨收雲散


不得不說,清軍平叛大小金川之役,算得上是乾隆皇帝“十大功”當中,損失最大,代價最為慘烈的一功!

但即使是這樣,即使是前後兩次征討,花費白銀近7000萬兩,出動軍隊五十餘萬,即使代價再大,但對於大小金川的叛亂,乾隆皇帝也不可能視而不見,坐視不理!

這就跟明朝萬曆皇帝一樣,面對播州土司楊應龍的叛亂,萬曆皇帝雖深居後宮,但仍堅持發兵平叛是一樣的,沒有哪一個皇帝會允許自己的王土之上,有叛亂的發生!

乾隆帝初年,大金川土司莎羅奔進攻小金川,又侵犯明正土司,“意欲併吞諸蕃”。遂與1747年,3萬清軍進討莎羅奔,莎羅奔投降。

二十年後,莎羅奔的侄子索諾木再興反叛,清軍不得不再次前往平叛,沒想到,小金川土司僧格桑竟與索諾木勾結,一同反清!

1771年,第二次大小金川之役開始,由於大小金川地區河谷縱橫,山高谷深,且當地多碉樓,地勢易守難攻,清軍多次進攻都遭到失敗!

清軍經過了多次換帥,終於在1776年經過多次浴血奮戰後,取得了勝利,大小金川之地改土歸流,由政府設立官府進行管理,不再設立土司!



當時的大小金川土司共有軍隊不足五萬,卻使得清軍遭受巨大損失,雖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大小金川之役維護了國家的統一,還是有較大的歷史意義的!

大小金川是為今四川省阿壩州金川縣及小金縣。

因此,乾隆皇帝將其視為“十大功”之一,也合情合理!


喜歡的朋友請點贊評論哦,期待您的關注與支持,十分感謝!


汶與川


大小金川是金沙江的兩支支流,世代是藏族聚居區。起因很簡單,大金川想吞併小金川,乾隆帝派了4萬大軍前去鎮壓。第一次平息時間是1749年,之後大小金川之間衝突不斷,直到18世紀60年代,局勢再一次緊張,清朝派軍前去鎮壓,這一次耗時5年,死傷逾萬人、耗銀7000萬兩的第二次金川之役至此結束。

乾隆帝派兵去鎮壓這個彈丸之地的原因主要是怕這個地方成為明朝遺老遺少的抗清根據地,而且西南很多少數民族對朝廷根本不感冒,經常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作亂。乾隆這兩次出兵主要也是為了消滅這些反抗者,實現真正的一統江山。


矛盾體160202925


不否認的說,這的確與乾隆皇帝好大喜功有關,這也是很多人指摘乾隆皇帝的地方,說他窮兵黷武把大清朝的家底打沒了,但是話說回來,地方不聽話,作為中央政府首腦的乾隆皇帝,該是一個什麼反應呢?(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也不合適吧,就大小金川這個事情,看似不疼不癢,其實是個很嚴重的邊疆問題,由於大小金川特殊的地理位置――西南邊疆,乾隆皇帝還真沒有什麼特別地退讓道路。

邊疆的問題基本上就屬於“千里之堤”,只要有一點出現漏洞,就可能整個毀於一旦,大家都盯著看著中央的反應呢,要是那個過頭了,一直跟乾隆帝對著幹,乾隆帝不做出應有的反應,不但乾隆皇帝的威信受損,更是整個大清受損,最重要的是領土受損。


就領土問題來說,沒有一寸是多餘的,如果在領土面前退縮,那就是賣國賊,那就是不作為,晚清為什麼捱罵,不就是因為在護疆衛土方面失職太多,晚清面對外敵不打是錯,乾隆皇帝面對分裂風險,迅速採取行動也算錯?

大小金川不在面積有多大,主要在於它就是清朝領土範圍內,就衝這一點,那就不容許他人染指,同時不允許地方鬧事,這不管那塊地方上是誰在那生活。就整個清朝來說的話,前期實行土地制度。

但土地制度極不穩定,地方土司實力太大,衣食租稅不說,還有軍權,甚至說軍事實力一定程度上比派駐的清軍還要強,強不怕,但恃強起異心,那就得有多狠打多狠,至於說花錢,花多少錢能買來一寸土地?


歷史三日談


金川是通往藏區的必經之路,金川淪陷,藏區不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