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取消快遞員底薪:如果我替東哥寫郵件

最近京東的瓜真是層出不窮。

自4月4日,京東首席公共事務官藍燁辭職開始,高管離職潮、發郵件要淘汰三類人、強制996、取消快遞員底薪,真是天天上頭條的節奏。

今天一大早又在群裡看到凌晨劉強東發的內部郵件:《致全體配送兄弟的一封信》。

關於取消快遞員底薪:如果我替東哥寫郵件

客觀來說,單就這封郵件,還是比較真誠和中肯的(畢竟是人大畢業)。

可惜晚了,因為“你們的東哥”人設已崩塌。

如果把今天的回應和之前4.7日在微博回應取消快遞員底薪、4.12日地板鬧鐘的故事調換一下順序,可能不僅不會被罵,還會博得大家的同情和理解,東哥還是“你們的東哥”。

可惜沒有如果!

通篇郵件可以總結成一句話:愛過、我也不容易、是為了大家好!

就像一對恩愛情侶,一方突然宣佈分手(取消底薪),然後說對方很渣(混日子的都不是兄弟)、被罵的受不住了出來澄清:其實曾經是真心相愛,只是現在我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分手是為了大家都好!

妥妥的韓劇劇情啊!

再來說說具體的:

1.說京東配送員底薪只佔總收入的10%,也就是說如果配送員平均收入是1萬—1.5萬的話,底薪只有1000—1500,有這麼低嗎?

因為不瞭解具體的數據,在這裡表示下懷疑;

2.用華南區測試的結果作為取消底薪後收入可能更高的證據(表現特別優秀的4-5萬、最高的一個月八萬),大家要想想,華南區是商品集散中心、電商發達,有這麼大的快遞量才可能達成;

換成內地二三線城市試試,或者說說包郵區的數據唄?

另外,這種套路很像保險公司的招聘話術:我們的老業務員也沒底薪,一個月也好幾萬;拿最優秀的說話,本身不具備可說服力(因為大部分還是普通員工),把全國平均數據拿出來看看唄;

3.每天說上100句同樣的話,堅持100天,就能接到無數寄件電話;

這誇大了員工的作用,現在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肯定都已經有了經常合作的快遞公司(重要的順豐、普通的四通一達),想要從這個存量市場搶客戶,京東物流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郵件中我是沒看到。

如果我替東哥寫這封郵件,解釋取消底薪,我會怎麼寫?

畢竟,涉及數萬員工,談的又是薪酬問題,又是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本來這種郵件就該HR和公關共同起草,而不是老闆衝上去跟“兄弟們”解釋。

關於取消快遞員底薪:如果我替東哥寫郵件

談論這種敏感話題,關鍵在於這三個原則:

1.先談錢,再談感情

郵件一開頭用兩大段話表達了:我和大家是一起的,曾經我也對你們很好。

談薪酬時要不要談感情?

要,但請先談錢,不然員工會認為你是在打感情牌,想的卻是佔我便宜。

職場有很多定義,但最根本的還是勞動和薪酬的交換。

請別跟我談感情,我怕感情談多了,會讓錢吃虧。

先談錢(尤其是這種員工利益受損的情況),起碼會讓人覺得是真誠的。

2.既要談最高收入,也要談平均水平;

京東這麼大公司,涉及這麼多員工的薪酬方案調整,之前肯定做了精細的測算。

要想實現保障員工的基本利益,甚至收入比以前高,讓大家樂於接受,請拿數據說話。除了部分地區的最高收入,更重要的是普通地區的平均收入,比如二三線城市,改成無底薪純提成後攬件量大概有多少、平均收入有多少,這樣的數據才是可信的。

3.先談當下現狀,再談未來前景;

“接到無數寄件電話,收入肯定比以前高得多”,這是東哥在郵件裡給兄弟們描繪的美妙前景,但關鍵是,公司除了取消底薪,讓大家努力攬件之外,有哪些措施和資源,支撐實現這一目標。

京東物流未來的戰略是什麼?

具體的經營措施是什麼?

如何和競爭對手競爭攬件?

沒有這些,光靠員工的微笑、真心和服務,能實現嗎?

可能每個員工都要在心底打個問號。

京東物流的問題,本質上還是戰略的錯誤和經營的困境。

虧損十二年,2018年虧損23億。原因也說了:外部訂單太少,內部成本太高。

其實就是內部增長跟不上成本增長(營收急速放緩),開放對外攬件決策太遲(2018年下半年才開始)。

重資產投入(倉儲中心、配送員、車輛)的京東物流,本身是京東的核心競爭力,如果在基本框架建設完成後儘快接入第三方對外攬件,按攬件量計算提成養活配送員,就不至於到逼得沒辦法走投無路時一刀切。

還是那句話,經營的失敗,讓員工買單;公司生了病,讓員工吃藥;從前是兄弟,現在是混日子的人。

本可以處理得更好,而不至於到今天的人設徹底崩塌。

關於取消快遞員底薪:如果我替東哥寫郵件

讓企業從成功走向失敗的是什麼?

昨天。昨天的成功。成功的昨天。

順境看胸懷、逆境看智慧,絕境看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